百道网

“非典型美学”译丛(5册)

内容简介

《德国美学:从鲍姆加登到阿多诺的基础概念》

本书是译介国外美学学术精品的“非典型美学译丛”中的一本,该丛书旨在突破传统美学话语主题,以开放性的新知视角,不断重塑当代美学面貌。德语知识界在哲学美学史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美学理论的许多基本概念和文本出自德语文学传统。全书共包含28个章节,从想象力、判断力、摹仿理论、情感理论到论美、论丑、论情绪、蒙太奇艺术等,细致地梳理、阐述了哲学与美学的多重维度。这些哲学观念、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传统德国美学理论的深刻影响。整体而言,本书观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论述有力,读者能从中获得智识上的享受和理论认识的提高。

《可持续的美学:产品设计与可持续性使用》

本书是译介国外美学学术精品的“非典型美学译丛”中的一本,该丛书旨在突破传统美学话语主题,以开放性的新知视角,不断重塑当代美学面貌。本书从美学角度,研究人们在物品上寄托的情感价值和体验到的美学享受,为设计更耐用的产品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维度。为什么我们会爽快地丢弃某些物品,却年复一年地保留着另一些物品,即使它们已经又破又旧?对于美学价值的深刻理解是否能够指导产品设计得更耐用呢?作者深入讨论了设计、可持续性和美学这三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认为美学是创造持久的可持续性的关键。作者另辟蹊径,将美学和可持续性设计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就创造具有审美可持续性的物品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方针和运用策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年长大师和年轻天才:艺术创造力的两套生命周期》

本书是译介国外美学学术精品的“非典型美学译丛”中的一本,该丛书旨在突破传统美学话语主题,以开放性的新知视角,不断重塑当代美学面貌。本书为芝加哥经济学教授大卫·W.加伦森的艺术经济学研究力作,探究西方艺术史上重要艺术创作者实现其个人成就的年龄差异——为何有些艺术家是年少有为的天才,而其他艺术家则是大器晚成的年长大师?通过分析杰出的画家、雕塑家、诗人、小说家和电影导演的职业生涯轨迹,本书揭示出实验型和概念型两大创新模式。塞尚、伍尔夫、希区柯克等实验型创新者采取反复尝试、不断试错的创作方式,在摸索过程中磨练技艺,逐步接近未知的艺术理想;而毕加索、乔伊斯、戈达尔等概念型创新者目标清晰,规划周全地迅速投入创作,借助完备的作品表达创作者在概念层面的创新发现。本书呈现的两大创新模式为理解西方艺术发展趋势和艺术家成长路径提供了崭新视角,也为有关人类创造性活动本质的思考贡献了一种有力的科学解释。

《葡萄酒的美学》

本书是译介国外美学学术精品的“非典型美学译丛”中的一本,该丛书旨在突破传统美学话语主题,以开放性的新知视角,不断重塑当代美学面貌。本书聚焦于葡萄酒的“美学”解析。对葡萄酒的品鉴曾大量出现在影响深远的美学著作中,如在柏拉图、休谟和康德的作品中,葡萄酒都是一个哲学话题,但这些话题都很快被忽视,甚至被视为是危险的。本书对于历史上不愿意将审美属性归于葡萄酒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它认为对于好的葡萄酒的鉴赏本身就会带来宝贵的审美体验。对于哲学家、美学家和葡萄酒爱好者来说,本书提供了关于葡萄酒的独到哲学见解,它与西方文明的根基有着不可否认的联系。

《艺术与价值》

本书是译介国外美学学术精品的“非典型美学译丛”中的一本,该丛书旨在突破传统美学话语主题,以开放性的新知视角,不断重塑当代美学面貌。本书集中讨论艺术理论的历史、方法论、特点等问题,并关注艺术的价值和评估。作者乔治·迪基是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名誉教授,美国当代分析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它是美学的指导性入门读物,也是作者在这一学科领域最具代表性观点的总结与拓展。全书共分为六章,分别阐述了艺术哲学的历史背景、艺术哲学的方法论背景、艺术理论的性质、艺术制度理论、艺术评价理论和艺术与价值等六部分内容。整体而言,本书观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论述有力,读者能从中获得智识上的享受和理论认识的提高。

作者简介

《德国美学:从鲍姆加登到阿多诺的基础概念》

杰伊·丹尼尔·米宁格,立陶宛维陶塔斯·马格纳斯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副教授。

贾森·迈克尔·佩克,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语言文学系副教授。

丛书主编顾爱彬,译林出版社前任社长兼总编辑,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

译者:詹悦兰,(南京)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文学博士。

《可持续的美学:产品设计与可持续性使用》

克里斯蒂娜·H.哈珀,哥本哈根设计和技术学院可持续发展时尚方向副教授。她专注于产品可持续性的设计,哲学美学,以及设计的社会责任等方向的研究。

丛书主编周宪,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丛书主编顾爱彬,译林出版社前任社长兼总编辑,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

译者:聂萌,南京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现当代英美文学。

《年长大师和年轻天才:艺术创造力的两套生命周期》

大卫·W.加伦森: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经济研究局研究员,艺术经济学领域研究的佼佼者,多次被《纽约时报》《纽约客》编辑推荐。

丛书主编周宪,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丛书主编顾爱彬,译林出版社前任社长兼总编辑,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

王艳华:王广西民族大学外语学院讲师,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西方艺术史、美学、西方文论。译著《中心的丧失》(2020,译林出版社),其余文学类以及理论类翻译文字80余万字。

《葡萄酒的美学》

道格拉斯·伯纳姆,英国斯泰福厦大学哲学教授,著有大量有关康德、尼采和艺术哲学的文章。

奥利·马丁·什莱索,挪威卑尔根大学哲学教授,挪威葡萄酒杂志Vinforum的撰稿人。

丛书主编周宪,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丛书主编顾爱彬,译林出版社前任社长兼总编辑,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

主要译者:吴娟,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女性文学以及艺术史研究。论文发表在CSSCI 《中山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近期以女性主义美学经典论文的相关译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美学经典及其中国传播接受的比较文献学研究”。

《艺术与价值》

乔治·迪基,伊利诺大学芝加哥分校名誉教授,是美国当代分析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美学导论:一种分析方法》《艺术和审美》《十八世纪的审美趣味》,其中《美学导论》是当代美国大学公认的美学教材。

丛书主编周宪,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丛书主编顾爱彬,译林出版社前任社长兼总编辑,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

译者:殷曼楟,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西方艺术理论、艺术哲学、视觉文化、艺术体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