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中国书法分体史(5卷)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全新的视野重新审视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源流变迁的历史长卷,对篆、隶、草、楷、行等五种书体的发生,形态和技巧的演化,书家、作品和书论文献,以及后世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详尽的梳理与阐述:图书充分依托20世纪出土的大量简牍墨迹,结合新世纪的新发现,剖析关于书体演变的重要观点,从复杂的书法现象中寻绎出进入书体流变叙事的正确路径;书中串联起五种书体在各个时代的重要作者和代表作品,研究书写与作品形态之间的关系,尝试重构书体演变的本体叙事的框架结构,呈现书体演变的纵向脉络;同时,图书梳理了历代书体的重要理论和美学思想,展现不同时代的书体观念。

分册简介:

《中国书法分体史·篆书卷》

本书充分利用本领域已有的大量研究成果,参酌各家重要学说,概念准确,历史线索清晰,对篆书发展史中一些重要现象给与了特别的关注,并落实到具体作品的分析中。此外,注重近年新出土、新发现的早期书迹、文献资料,以及相关人文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书法分体史·隶书》

本书对隶书的发生、形态和书写技巧的演进进行详尽的梳理和研究,展现隶书演进的点节。本书重点,一是汇集隶书发展中的所有重要作品,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讨论,避免一般书法通史对书体考察缺乏通贯性的问题;二是对不同时代重要隶书书家、作品的分析中加入对书写的细致论述,对书写与作品形态之间关系研究有新的推进;三是对历代有关隶书理论的梳理,展现不同时代隶书观念和书写风格之间的关联。

《中国书法分体史·楷书》

本书在吸收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楷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一是理清楷书产生和发展的脉络,二是对楷书书家及楷书史中发生的重要现象进行新的解说和评价。楷书卷亦包含楷书与印刷术、楷书书论、楷书美学等相关问题的论述。本书为全面、深入地审视楷书有关的历史现象,提供了厚实的基础。

《中国书法分体史·行书》

本书以时间为轴线,搜检行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问题进行讨论,从简牍的书写机制、行书概念的生成到行书作为日常书写的特征,从魏晋时期地域书风、行书风格的迁变到行书碑刻的流行等。此外,通过对王羲之、李邕、颜真卿、“宋四家”、赵孟頫等行书史上重要的人物的论述,将不同时代的问题、人物和作品有机地联系起来,理出一条清晰的行书发展史的脉络,消除人们围绕行书而产生的诸多误会。

《中国书法分体史·草书卷》

本书关注与草书相关的所有重要问题,澄清围绕草书而产生的种种误解,尤其是草书的发生与演变。本书在纷繁复杂的草书的演变中理出清晰的线索,总结书家的贡献、书家在草书书写技巧上的得失。对草书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并影响草书走向的杰出大师,是本书论述的重点,但对影响各时代草书风气的人物亦给予了相当的关注。此外本书对草书理论中一些重要问题,尤其是对中国美学史上极具特色的草书美学,有独到的研究和陈述。


作者简介

主编邱振中,当代艺术家、书法家、诗人、艺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教育奖、艺术奖),著有《书法的形态与阐释》《神居何所》《“人书俱老”:观念与机制》《书写性与图形生成》《笔法、章法、字结构:书法形态研究》《中国书法:167个练习》等。

分册作者简介:

《中国书法分体史·篆书卷》

王客,本名王方呈,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学博士。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秘书长,徐汇区书协副主席。

《中国书法分体史·隶书》

刘光喜,现工作于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艺术委员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曾在《中国书法》《美术观察》《西北美术》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中国书法分体史·楷书》

丘新巧,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理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有《日常书写研究》《姿势的诗学:日常书写与书法的起源》等。

《中国书法分体史·行书》

龙友,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有《齐白石的日常书写及其他》,参与编著《当代书法研究丛书》《颜真卿及唐代书风》等学术文集,在重要中文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中国书法分体史·草书卷》

黄积鑫,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艺术当代》杂志特约撰稿人。著有《书法与新书写共同体》,曾在《天涯》《书城》《北京青年报》《美术观察》等刊物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