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网店购买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汉学家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关于清代“邸报”在欧洲流传情况的研究。现存1800年前的邸报的资料来源主要是清初生活在中国的欧洲人编纂的欧语文献,这些文献在中国汇编完成后以私人信件、报告以及翻译等形式送至欧洲,大多被收录在有关中国文化的文集中。

一方面,它们记录了早期清代邸报的实貌、规格、版式、内容和使用情况,并涵盖了中文史料中未记载的信息;另一方面,它们也展示了欧洲人在中国如何阅读邸报,以及他们作为全球代理人如何向欧洲介绍中国,进而使邸报加入全球信息网络的情况。

作者分别选取康、雍、乾三个时期中的代表性个案详细分析了这一过程,证实启蒙运动关于中国政治制度和治国之道的重要观点,正是建立在与邸报直接相关的文本基础上的,说明邸报及其所承载的思想观念进入全球公共领域的时间远比我们所认为的更早。

作者简介

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鲁汶大学汉学系教授,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汉学研究。主要著作有《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礼仪的交织:明末清初中欧文化交流中的丧葬礼》《传教中的“他者”:中国经验教我们的事》《杨廷筠:明末天主教儒者》《可亲的天主:清初基督教徒论“帝”谈“天”等。

 

陈妍蓉,汉学博士,主攻东西方文化交流,曾就读于比利时鲁汶大学、兰州大学历史学专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哲学系。著有The Diffused Story of the Footwashing in John 13: A Textual Study of Bible Recept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译有《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