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鹏山作品系列(7册)
鲍鹏山作品系列(7册)
内容简介
“鲍鹏山作品系列”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哲学经典的深度解读与感性诠释。鲍鹏山先生以其多年研究先秦诸子和中国古代文化史的深厚学术积累,为读者提供了一套通俗易懂、逐句翻译与原义阐明的经典导读读本。
《寂寞圣哲》
本书是鲍鹏山早年创作的一部解读先秦诸子的文化散文,最早于1998 年在《美文》连载。在此书中,作者用自己的如椽大笔谈圣贤,谈老子的通透、孔子的执着、孟子的热切,庄子的飘逸……凭借其深厚的学养与激扬的才情,对先秦诸子进行了精彩而又激荡人心的点评。本书以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俯仰张合的思想力量,带领读者穿越千年历史,去感受先秦诸子的悲欣,触摸圣贤的寂寞。恰如贾平凹在《初版序》中所说:“本书的尖刻得之于宽博,幽默得之于智慧,恣肆得之于安详……这本书使圣贤庸行,大人小心,使我们不知不觉而知觉。”
《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平装本)
这是一本非常感性化的文学史。鲍鹏山认为,文学是人类精神的避难所。本书通过对中国文学史上自《诗经》下至《红楼梦》三千年中国文学名家、名作的新异解读和诗意感怀,试图深入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灵与思想,展示这个民族三千年的理智与情感。在书中我们看到,感情热烈而思想敏锐的鲍鹏山,以其极富个性的文字带领读者,去寻找那些在文学中避难的心灵,去无限接近古人的真实情怀,去感受古代文学的大美大善、大哀大痛、大喜大悲。
《孔子如来》
为鲍鹏山教授对孔子的全面解读,全书图文并茂,带领读者一起走进孔子的时代,感受孔子的生活,探索孔子的思想。
《江湖不远——<水浒>中的那些人》(增订本)
本次增订版增添七万余字,解读内容更为充实。全书共分两辑,第一辑主要是对《水浒》中的人物进行情景解读,再现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水浒英雄。 第二辑是对《水浒》的创作意旨、人物性格与情节构思方法做了别样解读,包括《水浒》的道德困境、人物言行反映的社会心理、权力社会的生存逻辑等,以新颖角度理解英雄的抉择。书中,鲍鹏山教授既基于自己的阅读观感,对《水浒》英雄的性格、气质、命运做了理性与情感上的诠解;也结合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殊性,对《水浒》中折射出的中国人深层精神层面进行了深刻的解读。
《〈道德经〉导读》
《道德经》由老子所作,为道家思想之源,时在先秦诸子之先,而其玄理奥妙流传千年。本书尽可能地保留和还原流传千年的《道德经》的文本形态,鲍鹏山先生经过严谨地选择、恰当地申说各家解说,将老子的玄理阐释清楚,使读者能够用日常生活经验来理解,同时又不致把玄理浅薄化,保持了《道德经》的玄理高度。
《〈论语〉导读》
本岀不仅精准注释和翻译了《论语》原文,还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现代价值的多层面阐发,探讨了孔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应用,使得这部古典文献与当代读者的联系更加紧密,为读者提供了思考与追问生命意义、回应现时代问题的智慧。书中对《论语》中每一则原文的导读,深入发掘了其含义,并且对成语来源做了标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语》对后世成语生成的影响。
《〈大学〉〈中庸〉导读》
儒家“四书”,是古代中国人精神世界和信仰世界的总阐述。其中,《大学》申“大人之学”,讲修齐治平,是人格之学、成人成事之学;《中庸》重“君子之道”,讲君子时中,是心性之学、道德人性之学。《大学》言人格之大,《中庸》言人性之中。这两方面都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人的主体性不可或缺、不可戕残的基本内涵。本书作者鲍鹏山,力辨版本,阐译今文,条列注释,穷究原义,领读者深读二书、精读二书、品读二书,再焕古典光彩,重申圣言深义。
作者简介
鲍鹏山文学博士、作家、学者。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文史馆馆员,央视《百家讲坛》《典籍里的中国》、上海电视台《东方大讲坛》、山东卫视《新杏坛》等栏目的主讲嘉宾。浦江学堂、花时间读书社、学商书院创办人。出版有《寂寞圣哲》《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风流去》《孔子传》、“水浒系列”(《鲍鹏山品水浒》《鲍鹏山新批水浒传》《江湖不远》)、“孔子三来”(《孔子如来》《孔子归来》《孔子原来》)、“经典导读系列”(《〈论语〉导读》《〈道德经〉导读》《〈大学〉〈中庸〉导读》《〈孟子〉开讲》)等著作三十多部。《光明日报》《中国周刊》《美文》《寻根》《走进孔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等多家报纸杂志的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