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精读博物馆”系列(共3册)

内容简介

  本套书系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背景,选取国内多家博物馆数十件馆藏历代书画精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辅以百余件相关字画文物,涉及数十位文化名家,叙写关于他们的诗文字画的故事。这些人都是在中国古代历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家,他们的影响遍及政治、文学、艺术、思想等多个领域,了解他们是了解我们的过去。作者将带着读者走进博物馆,以真迹、文物为依托,从一件件作品的小角度切入,以厚重的大文化视野延展开来,再现一个五彩斑斓的传统文化世界。内容上追求思想和创新,文字上追求生动活泼。

  全书以文字为主,辅以古字画真迹或拓片插图。内容上具体有以下几个:

  1.破界。打破文学和绘画、书法、刻拓的界限,同时涉及历史、政治、思想等多个领域,多角度解析具体文化事象,观点严谨,行文生动。

  2.发现。在文博、文学、书法、绘画的交叉空间,发现并阐释了一些有意义但却被忽视或始终拎不清的问题。如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具体说画画得好但字不好的情况是否存在?中国画是重写意而不讲透视、比例吗?重现真迹样貌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为什么还要看真迹还要临摹呢?

  3.探幽。在多重视角的聚焦下,很多有趣的问题渐次突显,类似破案一样探轶的过程既耐人寻味,又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作品的审美指向,理解这些文化大师们的精神世界,乃千年文脉。

  4.创见。明确了一种思辨审美思维方式。通过关注个人经历、学养与时代大背景,透过纸面理解作品,纠正既往的惯误读,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

  5.撷趣。在对这些作品和人物的解说中,牵带出许多有趣的文化现象。这些现象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艺术作品,而且能够使历史中的文化人物活起来。

  6.启迪。古代这些贤士智者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文学、艺术和思想上的财富,他们还在治学、从艺、为官、做人等方面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迪,所以读懂他们不仅仅是某个专业上的事情,更是今天每一个青年乃每一位中国人的课。

  7.通识。单一的学科知识并不能说透复杂的文化现象。本书这些文章写作的大背景其实是一种通识认知,将文学、艺术、历史、政治、思想等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这是走近那些高大上的文化艺术载体的一种路径,也是我们理解诸多问题获得智慧的一种方法。

  “精读博物馆”丛书分为三册:《墨迹:书法里的风度》《色境:绘画里的气度》《镌影:碑版里的温度》,作者以生动活泼的笔触、独到深入的解析,带你走进博物馆,学会多角度、全方位观察,让文物、让历史上的那些文化名家、让他们的人生精彩瞬间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你的视野中。


作者简介

  谵小语,本名张宁。作家、文化学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历任辽宁省古代文学学会副秘书长、辽宁省法治文化研究会理事等。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编撰,在《中华读书报》《社会科学报》《文汇报》《学术评论》《嘉兴大学学报》《辽东学院学报》等报刊发文多篇,作品入选“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年度榜单。出版《和金庸一起聊教育》《多情的正义》《真迹与风度:字画里的21个有趣灵魂》等专著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