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科学博物馆的幕后

网店购买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作者在伦敦科学博物馆进行的长期民族志学考察,围绕该馆20世纪80年代一项食品科普展览的科学文化背景、策划、制作、修改、开幕,以及对展览的观众访谈,讲述不同专业部门之间的运转与工作机制等展览“幕后”的故事,呈现科学博物馆在响应“公众理解科学”“公众参与科学”的工作中所经历的曲折过程,并以民族志学方式进行分析。作者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伦敦科学博物馆所进行的这项考察,正值科学博物馆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对科学博物馆功能的转型研究具有学术参考价值和相当的历史分析价值。该书对于我们如何高效利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通过展览进行科学文化的表征与传播,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麦夏兰(SharonMacdonald),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赫尔曼·冯·亥姆霍兹文化技术中心主任,博物馆与遗产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曾在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和约克大学等高校担任教授。研究领域涉及博物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以及文化遗产与记忆研究,等等。曾在英国、德国和中国进行民族志学田野调查。部分作品被译为汉语、保加利亚语、法语、德语、希腊语、意大利语、波兰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等。
李响,清华大学哲学博士,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美国物理联合会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科技教育促进会副秘书长,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科技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文化、科技博物馆研究。参与多项国家科技政策文本的起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楚惠萍,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科学传播学博士荣誉学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评估”词条特约撰写人,中外科技馆馆长对话会议特约专家,世界技能博物馆高级科学顾问、策划总监大型科学纪录片《播火录》高级科学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策展和博物馆观众研究。2016年至北极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