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电力电子混杂系统动力学表征与控制

网店购买

内容简介

本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电力电子混杂系统动力学表征与控制的理论方法及其实际应用。全书内容分为10 章,第1 章概述了电力电子的发展及其混杂系统特征;第2 章阐述了混杂系统多尺度动力学表征与协同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第3~5 章分别论述了电力电子混杂系统的建模分析、仿真解算及计算机实现方法,形成相关的动力学表征技术;第6、7 章论述了电磁脉冲的形态解析和主动驱动控制方法,第8、9 章论述了电磁能量的表征分析和能量平衡的协同控制方法,它们共同形成相关的协同控制技术;第10 章则介绍了上述技术的典型应用,包括工业仿真软件DSIM、电力电子高频功率放大器和兆瓦级多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
本书可供从事电力电子领域工作,特别是从事大容量电力电子系统研究、装置开发和工程应用的专业人士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

作者简介

赵争鸣,1982年和1985年分别在湖南大学电气工程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1年在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其中于1994-1997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1999年先后在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和香港大学进行高级访问学者工作。现任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IET Fellow,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会士,中国电源学会会士。先后兼任IEEE 电力电子学会(PELS)执委会委员,IEEE 电力电子学会(PELS)会员发展委员会主席,IEEE 电力电子学会(PELS)北京分部主席,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专委会副主任、风电专委会副主任和无线电能传输专委会副主任,北京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国防科工局太空太阳能发电站系统与总体专家组成员,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能源委员会太阳能专家工作组成员等职;先后担任《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Electronics》、《IET Journals on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IEEE Journal of Emerging and Selected Topics in Power Electronics 》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等国际期刊编委,《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主编,《电机与控制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电工技术学报》、《电力自动化设备》和《电气技术》等国内期刊编委、副主编和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功率高压电力电子技术、光伏并网发电及其应用、电机及其控制、无线电能传输等。负责承担完成多项国家“863”课题、国家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以及多项大型横向科研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在大容量电力电子混杂系统多时间尺度建模仿真基础研究、离散状态事件驱动的通用电力电子仿真工业软件研发、多端口电力电子变换器研制以及大容量无线电能传输研究等方面取得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国际会议以及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600余篇相关学术论文,获得国际国内授权发明专利120余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出版8本专著和教材,包括《电力电子系统电磁瞬态过程》、英文版《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s of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s》、《电力电子与电机集成分析基础》、《电力半导体器件原理与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和《可控电源供电电机的设计与分析》等。
作为第一完成人,近几年来,先后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和技术发明一等奖(2020)、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技术一等奖(2018),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大会特别嘉许金奖”(2021,2018)等。2005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6年评为“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 2018年获得“电工行业科技成就奖”,2021年中国发明协会授予“当代发明家”称号。
从教36年,共培养100余名博士和硕士,其中有10人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6人获得清华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奖,7人次获得国际大电网委员会(CIGRE)最佳博士论文奖、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国际研究奖学金、IEEE 电力能源学会杰出学生奖学金、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术新秀”称号等。曾获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