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词里的植物探秘之旅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的宋词中,引述的都是常见植物的篇章介绍。选介植物共二十五种,包含原生在中国的植物十九种,如杨梅、梧桐、木芙蓉、芦苇、芒、红蓼、楝、蔷薇、乌桕、朱槿、橙、金橘、蜀葵、苎麻、凤仙、菰(茭白)、菖蒲、茜草、艾等;原产于中国以外地区,但早期引进中国,在各地广为栽培的植物,如水仙、葱、黄瓜等;另有栽培较少,但产品作为大家熟悉的香料、调料、油料,如沉香、花椒、胡麻等。
本书每一篇的“开篇词”,首先引述该植物具有代表性的宋词;如词作篇幅太长,则仅节录重要词句。“历史文化”介绍该植物在这首词的角色、重要性,简述词的背景、植物意涵、植物的历史文化典故。“典故延伸”则进一步欣赏其他引述该植物的宋词、宋诗或唐诗文句。接着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地区,并搭配精美详实的手绘插图。植物描述部分,以“名片”的形式呈现,包括植物的现代名称、又名、学名及科别,植物的生态需求、用途、栽种情形等。
作者简介
潘富俊,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博士,现任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教授,讲授景观植物学、植物与文学、台湾的植物文化等课程。所学与植物相关,所爱与中国古典文学密不可分。田野工作与古典文学都是他的最爱。数年前,将台北植物园从研究用植物园成功转化为教学园及台北市民优质游憩点,让民众在林木花草中,悠哉吟咏古典诗文。著有《草木》、《诗经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唐诗植物图鉴》、《成语植物图鉴》、《红楼梦植物图鉴》等。左手文学,右手科学,在看似无关的两个领域摸索潜行,编枝结草搭建起一座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的鹊桥,为中国古典文学赏析增开了一扇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