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知识:作为媒介的书籍与出版(精)
网店购买
内容简介
如火如荼的启蒙运动中,大卫·休谟“媒介化”自己,在文坛暴得大名,引来英国一代文宗约翰逊的讥讽;对书籍出版不闻不问的莎士比亚无心插柳,“促成”了莎剧千古流传;《霍比特人》从家庭晚间口述故事一步步走向英国民众, 终成为“托尔金神话”;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四处碰壁,几经周折方成文学经典;冷眼看世界、看人世的鲁迅,以扶助困厄中的文化青年助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前进;武侠小说作家如过江之鲫, 金庸造就了“传奇”……这些文化现象的背后,都隐含着知识经由媒介传播进而社会化的规律。
本书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对“私人化知识”到“社会性知识”的转变进行考察和分析。作者认为,社会化知识的形成经历了从“私人”到“社会”的复杂过程,社会性知识不是“创作”出来,而是“制造”出来的。在制造知识的过程中,媒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书籍和出版,都是知识制造中赖以凭借的媒介,它们以媒介的特质,勾连了社会的不同层面,使得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成为可能。同时,又是某种程度上“媒介丛”,汇集了图像、肖像、书目、广告甚至知识人本身等不同类型的单一媒介,它们共同为知识的制造与社会效应的发挥提供了助力。
作者简介
姜华,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承担 社科基金项目一项、 重大项目子课题一项,参与 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
在《中国社会科学》《新闻与传播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CSSCI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18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曾获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 成果奖(2023)、第三届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 学术成果奖(2016)、2013年度全国新闻传播学研究 论文奖(2014)、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 成果奖(2014)、第二届中华 出版物奖(2009)。著有《新闻文化的现代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现代思潮与新闻文化》(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4)等,合作主编有《出版的品质(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