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青鸟新知人文科普丛书 第一期

内容简介

1.《寻踪国宝——走近大熊猫家族》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第一代大熊猫研究保护工作者,胡锦矗教授见证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的每一个重要瞬间,他被誉为“守护国宝的国宝”。他的足迹踏遍熊猫故乡,行程9万里。

本书用优美的插图与生动的文字共同揭秘了国宝大熊猫在密林里的“隐士”生活。介绍了胡锦矗教授青少年时代接触自然所受到的启迪,在学校求学期间老师对他的影响,几十年来在巴山蜀水的艰难考察历程中发现的大熊猫的觅食、玩耍、求偶、抚育幼仔等行为习惯,研究野生大熊猫的“胡氏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大熊猫粪便中残留竹节的长短、粗细、咀嚼程度,了解大熊猫的大体年龄、种群数量和活动范围等。更以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种群状况、致危因素、在生物链中的作用、在生物学上的意义、现有保护措施及其进展等为切入点,揭示了动物—人—自然界相和谐的生态文化的丰富内涵。

 

2.《归来的虎啸——东北虎调查纪实》

内容简介:

本书的作者是多年从事东北虎野外调查和监测的科研人员,用生动的笔法展现了野外调查许多亲身经历,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东北虎的生物学知识、东北虎生存现状与保护理念、人与虎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及风土人情等,同时展现我国科研人员多年来对东北虎人工驯养、繁殖和野化试验卓有成效的贡献。

 

3.《风中的丹顶鹤——相伴“湿地仙子”的日子》

内容简介:

《诗经》有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有“湿地仙子”之称的丹顶鹤是世界濒危珍稀鸟类,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吉祥、长寿、幸福、忠贞的象征,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

作者吕士成三十余载如一日,用心守护丹顶鹤,用大量一手资料和珍贵图片,全景式地记录了丹顶鹤的生活、行为、种群特性,多维度地展现了丹顶鹤的隐秘世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人类家园”的发展理念。

本书既引领读者轻松感悟丹顶鹤及其湿地生境的神奇与瑰丽,又启发读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命题展开深度思考,同时展示了新时代我国科技工作者坚韧不拔的科学家精神和天人合一的人文情怀。

 

4.《守望雪山精灵——滇金丝猴科考手记》:

内容简介:

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濒危珍稀野生动物,仅分布在我国川滇臧三省区交界处的云岭山脉,是灵长类动物中海拔分布最高者。由于常年生活在雪线附近的冷杉林中,滇金丝猴也被称为“雪山精灵”。

本书记载了我国“滇金丝猴保护第一人”龙勇诚先生与滇金丝猴相伴几十年的奋斗历程,讲述了他如何与滇金丝猴结缘以及对滇金丝猴进行地理位置调查和种群数量估计的动人科考故事。

 

5.《探秘喀斯特精灵——白头叶猴科考实录》

内容简介:

全世界目前所发现的500多种灵长类动物里,白头叶猴是唯一一种由中国人发现并命名的。仅分布于我国广西崇左喀斯特山区,是世界上极度濒危、备受关注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本书作者致力于研究和保护白头叶猴前后达20年,对白头叶猴十分熟悉。通过真实的科考经历,作者向读者展示了白头叶猴是如何克服缺水环境,成功适应并健康快乐地生存在严酷的喀斯特石山环境中,同时向读者介绍了白头叶猴生存环境的转变:从保护区建立前被偷猎,到被大家喜爱并保护。作者通过自己的科考经历和白头叶猴的生存故事,镌刻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文明发展的印记。

 

6.《大自然的恋人:玛丽安娜·诺斯的画旅人生》

内容简介:

玛丽安娜·诺斯是一位杰出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旅行家和画家。她周游世界,用画笔记录世界各地的植物,以日志记录自己的经历。1879年,她将自己的绘画作品捐赠给了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并自费建造了一座画廊用于收藏它们。玛丽安娜将绘画热情倾注于这个画廊,亲自为画廊的门及门框画上了美丽的装饰图案。

本书回顾了玛丽安娜·诺斯的传奇人生,讲述了她的环球旅行经历,呈现了她诸多精彩而独特的画作。本书取材主要来自玛丽安娜的回忆录。书中还收录了画廊绘画收藏的六大主题,首次介绍了诺斯画廊的历史以及邱园对画廊及画作最新的修缮工作。

 

作者简介

1.《寻踪国宝——走近大熊猫家族》

作者简介:

胡锦矗 曾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是中国大熊猫研究领域的“第一把交椅”,也是中国研究大熊猫的领航者。他的足迹踏遍熊猫故乡,为保护和抢救国宝立下了功勋。1974—1977年,他组织领导了我国的第一次大熊猫调查,1978年他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大熊猫生态观察站。他先后获得两项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1978)、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一等奖(1993)、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自然保护贡献奖(2007)、斯巴鲁野生动物保护奖(2008)、大熊猫科学研究和保护终身成就奖(2019)等奖项,以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四川百年百位杰出科学家(2021)等称号。

胡晓  胡锦矗之女,现就职于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1981—1990年多次随胡锦矗教授在卧龙五一棚、唐家河等保护区见证大熊猫的调查过程。1995年后多次参与胡锦矗教授相关论文和专著的编写,见证了以胡锦矗教授为代表的多个熊猫专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作历程。

 

2.《归来的虎啸——东北虎调查纪实》

作者简介:

马逸清

中国兽类学会原副理事长、教授,主持的“三江平原野生动物及繁育技术的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曾任黑龙江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黑龙江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

孙海义

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合作专家、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东北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猫科动物专家组成员、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专家组成员。

刘丹

黑龙江东北虎林园总工程师。

 

3.《风中的丹顶鹤——相伴“湿地仙子”的日子》

作者简介:

吕士成 研究员,长期从事自然保护地科研工作,侧重湿地鸟类与生态学研究,同时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展览设计与景区规划评审方面开展工作。近十年来重点从事丹顶鹤西部迁徙种群生态学及其相关科研、科普、教学、咨询服务与保护管理等工作。曾担任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学术委员会主任、鸟类研究中心主任。

先后主持和参与40多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和参与出版专著10多部,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一、二等奖。先后获得“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2010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23年被聘任为全国智慧林草专家智库成员。

 

4.《守望雪山精灵——滇金丝猴科考手记》

作者简介:

龙勇诚 现任中国动物学会灵长类学分会名誉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灵长类专家组组长。曾多次深入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的云岭山脉,长期致力于滇金丝猴野外科学考察和保护工作。他出版的有关滇金丝猴的著作及研究论文,不仅为我国滇金丝猴保护事业提供了一手宝贵资料,也为我国制定滇金丝猴保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滇金丝猴的保护和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探秘喀斯特精灵——白头叶猴科考实录》

作者简介:

黄乘明 男,1963年出生于广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生态学博士。首任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兼展示馆馆长。曾任中国动物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广西动物学会理事长。2011年荣获中国科学院“十一五”科普先进个人。1992年开始从事珍稀野生动物的生态学、行为学和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工作。连续主持和参与1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6.《大自然的恋人:玛丽安娜·诺斯的画旅人生》

作者简介:

米歇尔·佩恩(Michelle Payne)是一位自由编辑和作家,拥有伦敦大学史密斯学院颁发的创意与生活写作文学硕士学位,曾是邱园出版社的图书编辑。她是《大卫·纳西在邱园》(David Nash at Kew Gardens)一书的作者,也是《大卫·纳西:一座自然画廊》(David Nash: A Natural Gallery)一书的特约作者及编辑。

译者简介:

刘启新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江苏省植物学会植物分类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系统与演化中心主任、植物标本馆馆长,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分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中药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植物志》(第2版)主编,《嘉卉 百年植物科学画》副主编。

刘然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目前从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擅长植物手绘与电脑绘图。曾参与《江苏植物志》(第2版)、《中国植物?很高兴认识你》等图书的插图绘制,作品《独花兰》入选《嘉卉 百年中国植物科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