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墓葬研究(精)/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
网店购买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南宋墓葬的形态与制度”,旨在复原地下墓室、随葬品、墓园、坟寺、坟庵、风水择址等,尝试将一座南宋墓葬理论上的完整形态,尽量复原到极致。在“无使土亲肤”观念对墓室结构、营造工艺的影响,随葬品的世俗化和平民化特征,包括墓阙、墓祠在内的墓园制度的考古学复原研究,多层次墓祭在墓地中共存,形法墓地、五音墓地概念的辨析以及堪舆风水术对中原、江南墓地形态不同的影响等方面,可能稍具新意。
第二章“合葬与族葬”,在许曼、刘未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系统论述夫妻合葬的左、右位次排列和妻妾合葬问题;“昭穆葬”概念的辨析,以及对“昭穆启穴”“添穴合葬”等合葬行为模式的分析;从一代人、二代人合葬,到三代人、多代人合葬,“族葬”概念界定的递进式研究;江南地区族葬墓地的形态类型;江南与中原族葬墓地的差异及其成因。在以上方面,或间有创见。
第三章“从中原到江南”,聚焦于宋室南渡的背景下,不同阶层的南渡中原移民,在自然条件、人文传统迥异的江南地区,在丧葬活动中采取何种程度的在地化策略;武义明招山吕祖谦家族墓地的形态与规划,以民国《(鄞县)木阜吕氏宗谱》为据对北宋东莱吕氏在新郑神崧里家族墓地的复原研究;对南宋六陵从五音墓地向形法墓地演变的历时性剖析;“昭穆葬”的宋元明转型。篇章之间,既多新材料的披露,更有新方法的实践。
第四章“南宋的志墓碑刻”,首先辨析圹志、墓志铭、神道碑、墓上小碑的异同,并将其还原到具体的墓地中,指出墓志铭与神道碑合流、圹志的盛行是丧葬习俗领域持续世俗化、平民化的表征;对浙江出土南宋墓志的综述和墓志物质化信息的讨论,既公布了若干新资料,亦尝试为南宋墓志碑刻研究开辟一新路径。
第二章“合葬与族葬”,在许曼、刘未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系统论述夫妻合葬的左、右位次排列和妻妾合葬问题;“昭穆葬”概念的辨析,以及对“昭穆启穴”“添穴合葬”等合葬行为模式的分析;从一代人、二代人合葬,到三代人、多代人合葬,“族葬”概念界定的递进式研究;江南地区族葬墓地的形态类型;江南与中原族葬墓地的差异及其成因。在以上方面,或间有创见。
第三章“从中原到江南”,聚焦于宋室南渡的背景下,不同阶层的南渡中原移民,在自然条件、人文传统迥异的江南地区,在丧葬活动中采取何种程度的在地化策略;武义明招山吕祖谦家族墓地的形态与规划,以民国《(鄞县)木阜吕氏宗谱》为据对北宋东莱吕氏在新郑神崧里家族墓地的复原研究;对南宋六陵从五音墓地向形法墓地演变的历时性剖析;“昭穆葬”的宋元明转型。篇章之间,既多新材料的披露,更有新方法的实践。
第四章“南宋的志墓碑刻”,首先辨析圹志、墓志铭、神道碑、墓上小碑的异同,并将其还原到具体的墓地中,指出墓志铭与神道碑合流、圹志的盛行是丧葬习俗领域持续世俗化、平民化的表征;对浙江出土南宋墓志的综述和墓志物质化信息的讨论,既公布了若干新资料,亦尝试为南宋墓志碑刻研究开辟一新路径。
作者简介
郑嘉励,1972年出生于浙江省玉环县。1991—1995年,就读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1995年7月,进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2010年被聘为研究馆员,从事浙江地区宋元考古、瓷窑址考古与研究。
主要著作有《寺龙口越窑址》(文物出版社,2002年)、《浙江宋墓》(科学出版社,2009年)、《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中华书局,2012年)、《丽水宋元墓志集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等。
业余从事杂文写作,既为了个人的抒情遣怀,也为了文物考古工作者与大众之间的情感、趣味与思想的连接。
主要著作有《寺龙口越窑址》(文物出版社,2002年)、《浙江宋墓》(科学出版社,2009年)、《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中华书局,2012年)、《丽水宋元墓志集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等。
业余从事杂文写作,既为了个人的抒情遣怀,也为了文物考古工作者与大众之间的情感、趣味与思想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