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套装16册)

网店购买

内容简介



如果说中轴线是北京城市规划的基准线,那么其上的建筑就是连接基准线的一个个基准点。本书作者通过实地探访,以故宫博物院的横向宽度(东华门至西华门之间)为纬,以中轴线(永定门至钟鼓楼之间)为经,一一介绍了中轴线两侧的建筑物及建筑群。


北京中轴线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见证着中华民族勇敢不屈的品质,铭刻着中华民族志士仁人追求自由、进步的奋斗足迹。本书细数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过程中,中轴线上及其两侧发生的那些悲壮、绚丽的故事,以及那些爱国、进步的英雄人物。


如果说中轴线是北京城的脊梁,那么中轴线两侧的胡同则是北京城的血脉。胡同作为北京传统文化的发祥地,同时串联起了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等历史遗存。本书立足中轴线沿线的胡同,既是在讲述胡同的历史,也是在讲述北京城的历史。


北京中轴线不只有宏大篇章,还有精微智慧。中轴线上的古狮,包括石狮、青铜狮和镏金狮多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本书以地理位置为纽带,将中轴线南端、中心、北端、东侧、西侧建筑门前的古狮串联起来,图文并茂地解读了匠心独具的一对对古狮的造型、历史及背后的故事。


帝都京城,在演绎着“前朝”改换的回目里,不乏“后市”兴衰的交错。中轴线是北京人的生命线,一些商街店铺正因为在中轴线上或者左近创出了绵延百年乃至数百年的生命奇迹。本书主体分为“市声悠远前门外”“皇城左右商意浓”“通惠流畅后门桥”三大板块,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讲述北京中轴线上的商街、老字号的文化故事。


北京中轴线美冠天下,其上的奇门绝技也是举世无双。如今,很多传统技艺都已经被收入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本书按照北京中轴线的地理方位一路展陈,介绍了沿线仍在传承的各项技艺,呈现出了“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我国自古以来的巧思和智慧。


北京中轴线上的遗产,在建筑上,在文物中,更在几百年来文人墨客的笔下。本书以空间为经度,跨越元、明、清、民国等多个时代,杂选写景、状物、讲史、纪人等不同类型的精彩古文,进行导读和评介。品鉴这些文史古籍的同时,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不只是北京的,甚至不只是中国的,它是放眼世界都无比珍罕的杰作。那么,在外国人的眼中,北京中轴线、北京城是什么样子的?本书即从浩瀚的史海中漉沙淘金,把外国人对中轴线的记载选裁下来,萃精取华编译成集,从别样的视角呈现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和故事。


传说,赋予城市迷人色彩。北京的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交织着草根民间—商旅万象—巍巍帝宫—神佛僧侣—五行八作—天上地下……多少个传说!本书用浓郁的京味儿语言,讲述了中轴线上颇具代表性的传说,力求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生动地讲给你听。

作者简介



高申,北京市文保协会会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员,北京市史地民俗学会会员,高中历史教师。《北京史地民俗》《西城追忆》《海淀文史》《北京纪事》等刊物作者。

谢荫明,原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北京中国抗战史学会会长,著有《北京党组织的创建活动》等作品;董更然,高级工程师,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建筑院原院长。

王越,北京地理学会秘书长,北京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致力于人文地理和北京文化研究,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奖、中国地理学会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奖。

周家望,北京日报社《北京晚报》五色土编辑部主任,高级编辑。著有《老北京的吃喝》《见证新北京》《从家望去》《茶月诗情》等作品。曾获“首届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奖”“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等荣誉。

梁欣立,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多年研究北京历史文化,先后发表文章百余篇,著有《北京古桥》《北京古狮》《北京古墙》等作品。

张永和,国家一级编剧、戏曲评论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戏曲评论协会原副会长,原北京市文化局艺术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张田,首都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蔡紫昍,北大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博士,曾任北京出版集团文史古籍图书编辑,编辑出版有《北京中轴线》《聚焦中轴线》等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