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印象审美:德彪西论音乐

网店购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国ZM作曲家德彪西的音乐评论文集,收录了他从1901年起为报纸杂志写的音乐评论专栏文章。德彪西以歌剧《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成为西方乐坛的耀眼新星,钢琴组曲《版画集》和交响诗《牧神午后序曲》《大海》等作品更是为他赢得了印象主义音乐开创者的SJ性声誉。本书中的文章都是在此背景下写作的,在D时具有相D大的影响力。读者通过这些文章,既可以了解德彪西的音乐思想和审美观点,也可以回顾法国音乐史以及西方现代音乐SS这一重要转折时期。

  本书对德彪西论音乐的文字进行了精心编排。D一辑“印象”,收录了德彪西对D时ZM的作曲家、剧作家和演员的评价,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知灼见。D二辑“作品”,围绕具体的音乐作品或音乐节演出进行专场式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德彪西对音乐作品的敏锐感受力。D三辑“访谈”,主要是D时的报纸、主流音乐杂志对德彪西的访问记录,言谈中尽显这位大音乐家的突出个性和艺术观。


作者简介

  克洛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法国作曲家,以开创“印象主义”音乐著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音乐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革新家之一,对西方现代音乐和法国民族音乐贡献巨大。音乐代表作有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序曲》《大海》,歌剧《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钢琴组曲《版画集》《意境》《儿童乐园》等,均具有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德彪西还是著名的音乐评论家,长年为报刊撰写乐评专栏,在当时法国乐坛有着很高的权威性和广泛的影响。

 

  译者张裕禾,1936年生,资深翻译家、学者。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曾任上海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副教授。1978—1980年在加拿大拉瓦尔大学进修法国语言和文学。1990年在拉瓦尔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拉瓦尔大学、舍布鲁克大学、魁北克大学。1992年与友人共同创办“魁北克跨文化研究所”,从事跨文化的研究和普及工作。2004年以法文出版文集《文化身份与移民融合》,2009年出版法文专著《20世纪魁北克小说中的家庭与文化身份》,另出版有三十年文章汇编《枫叶荻花》。主要译著有巴尔扎克的长篇、中篇小说和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德彪西的《克罗士先生》等。

  主编沈志明,法籍华人学者、职业翻译家。1938年生,江苏苏州人。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曾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任教。1983年在巴黎获法国文学博士学位,1992年获法国大学任教资格。 译著有《茫茫黑夜漫游》《反抗者》《陌路人》《寻找失去的时间》《痛心疾首》 《我最秘密的忠告》《死亡的时代》《死无葬身之地》《文字生涯》《驳圣伯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编选有《阿拉贡研究》《普鲁斯特精选集》;主编有《法国名家论文艺译丛 》《萨特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