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建筑记忆与多元化历史/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

网店购买

内容简介

  口述史是人人记忆中的历史,它记录了人们亲身经历,也是人人都可以作出贡献的历史。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旨在保存人们记忆中有关中国建筑的历史。
  文库的第二辑《建筑记忆与多元化历史》汇集了30余篇建筑口述史采访记录。延续了《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一辑):抢救记忆中的历史》中,中国现代建筑记述、建筑遗产保护与中国建筑史研究记述的专题。在中国现代建筑记述方面,许多出色学者谈及自己教学、研究经历及建设项目的种种,陈式桐先生谈三门峡市早期建设;戴复东院士谈杭州华侨饭店设计竞赛与四平大楼项目;关肇邺院士谈建筑创作与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刘佐鸿先生谈长江轮舾装设计、“五七钢铁连”、同济设计院几项制度改革;童勤华先生谈同济大学早期建筑设计教学;彭一刚院士谈城市景观风貌及规划建设;陈伯超教授谈改革开放体会及对地域性建筑的思考。在建筑遗产保护与中国建筑史研究记述方面,不光有郑孝燮先生忆文物与名城保护;周维权先生谈中国园林研究等,亦有刘先觉先生、刘管平教授、陆元鼎教授、赖德霖教授等人的建筑故事。此外,书中新加入了华侨建筑与传统匠作记述、口述史工作经验、历史照片识读三个主题。在华侨建筑与传统匠作记述方面,有闽南传统泥水匠师陈实生、闽南溪底派王世猛匠师、马来西亚槟城陈忠日木匠等人的口述记录。更有口述史工作经验交流、历史照片识读等精彩内容。拟为建筑史研究者提供更丰富的史料和口述经验参考。

作者简介

  陈志宏,男,华侨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近代华侨建筑文化海外传播史、闽台地域建筑研究;主要著作:《闽南近代建筑》(2012);主要奖项:2009年获首届中国建筑史学青年学术论文二等奖;2017年设计作品“闽南生态文化走廊示范段——木棉新驿驿站”获中国建筑学会主办首届海丝建筑文化青年设计师大奖赛二等奖。
  
  陈芬芳,女,华侨大学建筑学院讲师。2007年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生论文题目为《中国古典园林研究文献分析》,2018年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毕业,博士论文题目为《二十世纪的中国古典园林学术史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传统景观创作理论、闽南传统建筑等,已发表《近代以来的古典园林研究史初探:文献分析与学科分布研究》(2009)、《历史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古典园林研究地理分布分析》(2018)、《厦门虎溪岩寺景观理法探析》(2018)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