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批判哲学
网店购买
内容简介
该书是德勒兹1963年出版的著作,原版在一百余页的篇幅中,将康德的三大批判体系解释为诸职能(faculté)的三种“法权的”关系构成的一架宏伟“机器”,并将代表着“自由的和谐”的第三批判奠立为代表着“有所立法的一致”的前两个批判奠基的“起源(genèse)”。在德勒兹哲学生涯的早期,即“哲学史”时期,这本小书紧随着其成名作《尼采与哲学》(1962)出版,它被德勒兹自己称作对康德的一次“敌情侦察”,但也包含着德勒兹对康德哲学的态度的转折。这一转折对理解德勒兹思想整体的发展都有着指示作用。进一步发挥其中对第三批判的解释的论文《康德美学中的起源理念》收录在《荒岛集》
作者简介
[法]吉尔?德勒兹(1925—1995),法国当代哲学家,后结构主义思想家。生于法国巴黎,就读于索邦大学哲学系,师从伊波利特、康吉莱姆等人。1956年后在索邦、里昂等大学任教,并以《尼采与哲学》《差异与重复》等著作奠定了他在法国当代哲学界的重要地位。1969年开始任教于巴黎第八大学直至退休,同年结识加塔里,与后者合著《反俄狄浦斯》《千高原》《什么是哲学》等多部著作,创造了诸多新颖概念,对精神分析和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批判,成为法国后现代哲学的关键人物。其他著作还涉及电影、绘画、文学等多个领域,对当代人文学科研究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夏莹,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巴黎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及激进左派思潮。学术著作有《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拜物教的幽灵——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隐性逻辑》等,译著有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齐泽克《延迟的否定》、洛克莫尔《费希特、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等。
牛子牛,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吴子枫,原名吴志峰,文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哲学系访问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西方当代理论的翻译与研究,译有利罕《文学中的城市》、萨特《什么是主体性?》、阿尔都塞《政治与历史:从马基雅维利到马克思》《论再生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