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海浮山堂词稿(精装)

网店购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学术论文集。收录了中日知名学者关于日藏汉籍的学术论文26篇。内容涉及经史子集各领域。日藏汉籍与我们国内传承的典籍相比,有如下特点:一是日藏汉籍多存古本,中国本土古籍在流传过程多有以新替旧的倾向,印本替代抄本,新出版本替代旧版,如《文选》六臣注流行,独立的五臣注与李善注则不存,《史记》三家注本替代了原有的“集解本”,多是如此。日本对中土文化的接受有时间上的差异,后出新版与原版在时间上常有上百年的差异,因此,一种汉籍传入后,往往因其古老性而获得正宗地位,始终能以原貌流传,不易被后出本所替代,如金泽文库本《白氏文集》抄卷,原初就是慧萼在会昌四年抄回到日本,其后虽有各类明刊本、朝鲜刊本传入,但是,并未动摇本书在学府的权*地位,它也因此而得保存唐卷原貌。其次,文化环境不同,观念不同,我弃他取,一些俗世文献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如唐代张鷟《游仙窟》,自开元年间传入到日本后就一直流传下来了,但在中土却因其内容低俗,为士大夫所不齿,各类官私书志不记,失传多年。其他还有很多小说、戏曲、禅家文献的原始版本,也多存于日本,其因也是因为这类书籍长期不为中土士大夫关注。所以,近代自杨守敬以来,日藏汉籍多为中土学者所重,形成了一个学术热点。现在看来,经过前辈学者近一个世纪的掏掘,大规模的发现绝本与孤本之事可能已经不多了,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我之玉,尤其是古代日本学人关于汉籍的著录、节录、引用、改用诸事尤其值得关注,这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古代东亚文化体的建构,意义更大。有鉴于此,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于2016年12月召开了日藏汉籍中日学术研讨会,从各个层面展示了这一学术领域有待拓展的学术空间,并推动中日学者进行了较有成效的交流。现将会议论文结集出版,以飨同好。

作者简介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1960年12月出生于安徽铜陵县,1983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96年获博士学位,曾任街道扫盲班与中文学教师及杂志社编辑工作,1990年开始从事高校教学工作,从1996年至1999年在复旦大学担任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中国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导。于2000、2006年赴韩国、日本讲学各一年。1999年9月任韩国釜山大学中文系专任教授,2011年回复旦大学任教。长期关注士人精神史与文学情感与语言表达的问题,最近研究兴趣多集中于文本形态、传播方式与文学关系研究,推崇史证与哲思相结合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