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忽视的家庭关系:同胞关系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发展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中的“同胞”主要指核心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同胞关系”则是指在核心家庭中孩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心理和情感关系。同胞关系具有区别于其他人际关系的独特特点,使得其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发展至关重要。本书在结构上共分为四编十三章。
第一章即引言,基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单独和全面二孩政策,根据研究的重点分为独生子女和同胞关系两个时代,并指出了目前同胞关系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介绍本书的结构安排与研究重点和特点。
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为四编,其中第一编以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为主,第二、三和四编在此基础上展开了相关的实证研究,而这三编的实证研究分别与第一编的理论分析对应,具体关系见图1—1。图1—1对本书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解释,从图中可以看出,本书第二、三、四编是实证研究部分,其中第二编对应第一编中的同胞关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第三编和第四编分别对第一编中的同胞关系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
董颖红,山西大同人,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2014年进入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任教。在《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南开学报》《中国学校卫生》、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bedded System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方向包括网络情绪、青少年心理发展和问题行为等。
苏春景,二级教授,鲁东大学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培计划专家、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现为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管理”负责人、教育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兼任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副会长、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学生干预机制的研究与实验”、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未成年犯心理障碍的干预机制研究”,在《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120多篇,被《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20余篇,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教育硕士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20 多项政府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