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

内容简介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是费正清奖获奖作品,哈佛东亚研究经典。

中美跨文化交流先驱,哈佛东亚研究经典论著。

李泽厚、庞朴、朱维铮推崇,费正清奖获奖作品。

著名汉学家杰罗姆·B.格里德成名作。

不只开美国研究胡适风气,更深入革命,勾勒中国文艺复兴中的阻力与动因。

带你领略一个与罗斯福、蒋介石平起平坐的男人。

读得懂胡适,才能更懂中国。

  胡适倾其一生,见证中国文艺复兴的起落,并影响着20世纪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

  胡适的幼年,历经中国传统教育的洗练,他本人一生的思想却与传统背道而驰。胡适崇尚美国文化和开放态度,对激进思潮一直深表怀疑。胡适的思想与当时的政治变动息息相关,他本人却公开声明不谈政治,而提倡“多研究具体问题,少谈些主义”。胡适推崇的实用主义影响了一代知识青年,却又因自己超然而略显天真的政治姿态,被热血青年们所抛弃。

  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期间,胡适更是中国自由主义政治和社会观点的重要倡导者。他自称美国实用主义代表人物约翰·杜威的门徒,是一位对教条主义不断提出批评的评论家,也是一位持续倡导社会进化与务实改革的学者。最终,他的立场很容易受到革命人士与保守的传统主义者的质疑。本书中,格里德立意深远,在中国近代危机的背景下,审度胡适思想的生发和展开。

  胡适所经历的,是一个严峻的时代。革命、战争、政治阴谋过早地耗尽了人们开朗的精神活力,以至于许多人将胡适政治公正的主张,看作是对当时政治无能的辩护。但即便在最后,胡适的乐观态度也并未完全丧失。即便他感受到,在过去四五十年里,“有某种不可抵抗的力量把什么东西都完全地破坏了”。

  这部作品无意于盖棺论定,却仍不失意味深长。胡适想象的中国未来,是温和、宽容、尊崇法律与理性的准则的。如此明确清晰的宏伟蓝图,他本人已不可能亲眼看到。他的无休止的受挫和真诚混合在一起,为所谓“中国的文艺复兴”添上了浓重的色彩。"


作者简介

"  杰罗姆·B.格里德(Jerome B. Grieder)

  汉名贾祖麟,哈佛大学博士,美国布朗大学历史系教授,专长研究中国知识分子史等。所著《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获费正清奖(John K. Fairbank Prize)。

  在格里德的研究生涯中,胡适不但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还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在《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格里德用重要的篇幅,讲述了1917—1937年间,由胡适等知识分子引领的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近代历史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和广泛影响力,充分展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变革中的英勇,和在社会革命浪潮中的乏力。

  格里德的研究涉及的实用主义发展历程和中国文艺复兴的珍贵史料,有重要的思想史、文献学研究价值。他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为中美历史学界的交流提供了经典的参考模式,其成果也是跨文化研究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