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平凡原来不寻常,《近现代汉语辞源》还原百余年前词语的模样

作者:穆穆   2020年08月27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近现代汉语辞源》,收录了1840—1949年间汉语受西方文化影响而产生的词语和少量本族新词约43000条,是读者阅读近现代史料文献的重要工具书,也是近现代汉语外来词的集大成之作。为完成这样一本词语的鸿篇巨著,作者历经千辛万苦,才让这本书与读者见面。书中的词语反映特别的社会景况,富有多层面学术价值,版面设计也更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工业风”的设计深得爱书群体的喜欢。

责任编辑汪惠民

“电灯”“电话”这些词,作为现代汉语通用词已经众所周知,耳熟能详,在一般的词典里几乎不会收录和解释。而翻阅《近现代汉语辞源》,你就会发现,“电灯”原来另有14种称呼,“电话”原来另有24种异名,像“自来月”(电灯)、“特累风”(电话)、“得力风”(电话)这样的名称,更会让人忍俊不禁……

其实,词语溯源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学术工作,现代汉语通用词汇的大规模溯源也一直是语言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

近日,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近现代汉语辞源》,本书主要收录1840—1949年间汉语受西方文化影响而产生的词语和少量本族新词约43000条。以现代汉语通用词汇为正条,近现代历史文献中的同义词、异形词作为副条,辅以简明释义,并提供翔实精当的语源书证,呈现汉语外来词形态、语义演变的过程。本书还原了现代汉语通用词汇在近现代时期的基本生态,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是查阅近现代史料文献的重要工具书。

这部《近现代汉语辞源》,内容丰富而学术价值突出,堪称近现代汉语外来词的集大成之作,其编纂过程的艰辛难以想象。它又是如何编制而成的呢,背后有哪些故事?百道网专访责任编辑汪惠民。

《近现代汉语辞源》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黄河清 编著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三十余年深耕近现代汉语,历经困难终于成就巨著

《近现代辞源》的诞生,是《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的第一次深化扩充。作者黄河清先生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便已经与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开展合作,共同在“近现代时期外来词”领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资料收集和数据库建设,并进行了词典编纂的尝试。2007年前后,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并入上海辞书出版社,黄河清的著作出版事宜也相应转移。借此机会,上海辞书出版社鼓励黄河清把之前出版的《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进一步深化和扩充下去,于是2010版《近现代辞源》诞生。

2010版《近现代辞源》得到了学界普遍的关注和好评。海内外专家学者一方面以其为基础开展词汇的、语言的、社会史的研究,另一方面积极提供资料、意见和建议,供修订时参考。2010年底,社里进一步与黄河清商量,希望以此为基础,再接再厉,完成一本更大规模的词典。黄河清欣然应允。

虽然有足够丰富的资料,虽然也积累了词典编纂的经验,但这件事付诸行动后,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

首先,词典收词量从9500个扩充至4万多个,语料的甄别、筛选、摘录的工作量也相应增加。一般学术研究只需要关注本学科的文献史料,摘录出需要的即可,而编这本词典,则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各类文献,逐条摘出词目并记录下来,因此需搜检、梳理的文献量巨大。而文献又需要去甄别、挑选,像文献成书时间只有大致时间段的,如“成书于康熙年间”“刊行于清末民初”之类的,或回忆录、追思录以及纪念性文章这种受到当今语言影响的文献,在追溯词汇时,一般宁缺毋滥,不予采用。

其次,词典需将同义词按主、副条关联起来。《近现代辞源》只给9500多个词语配备相应语源书证,按音序编排即可,但《近现代汉语辞源》需将4万多条词目按照词义以主条、副条的形式关联,工作量因此呈指数级上升。

此外,黄河清先生本已高度近视,为亲力亲为编好这本词典,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视力急剧下降,几近失明。编纂中途,又遇到电脑数度故障,好几回险些功亏一篑。

而且,出版社对该项目投入极大。本书先后出A3纸大小的全书校样6次,校样摞起来超过2米高,仅排版一项支出就超过30万,更不必提辞书出版常规的一遍遍审稿、校对和多种专项检查等工作。

尽管困难重重,幸而有多人相助,词典编纂终于顺利完成。汪惠民介绍,词典所用的文献多为明清史料和一部分民国时期的书刊,包含来华传教士的汉语著作或刊物。除了作者本人收集的材料为辞典编纂提供文献外,内地、香港乃至日本的学者也鼎力相助,他们不厌其烦地在海外替作者收集史料。

比如作者所利用的资料马礼逊的《新遗诏书》(1823年),为《新约》传入我国的第一个汉语译本。本书乃是香港一位基督教人士相赠于黄河清,系香港圣经公会出版,弥足珍贵。此前黄河清已经收藏有19世纪中晚期的几种《圣经》译本,但《新遗诏书》无疑是最早的版本,故而他把此书放在优先地位,先行研究,从中选取了许多新词,如伪证、被告人、耶路撒冷等,这些词语均为《新遗诏书》所始见。

词典从动议到编纂,到最终出版历时整十年,黄河清和出版社一道尽人事、为人力,而今,《近现代汉语辞源》终于与读者见面。

细分近现代三大阶段,词语反映特别的社会况景

与历史学家以客观地描绘当时的社会况景或严肃地探讨历史分期为任务不同,《近现代汉语辞源》作为一部断代语言词典,重在描写中国近现代时期产生的词语的源流、形态状貌。

正如拉法格在《革命前后的法国语言》中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例如从田野生活过渡到城市生活,以及政治生活的大事件,都在语言上留下印记。词语背后也有历史的痕迹存在。”通过分析《近现代汉语辞源》的收词,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探寻中国近现代史的社会况景。

而近现代史上,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带给国人精神世界上的冲击巨大。故而此次《近现代汉语辞源》以其为标志,划分出了三个细分阶段。

第一阶段为明末清初至第一次鸦片战争。此时西方科技知识主要由耶稣会士引入。耶稣会士大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学者,有些在欧洲还属于一流的科学家,如邓玉函是伽里略的学友、白晋是法兰西科学院的院士,而南怀仁在北京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四轮蒸汽车。他们来华后为了传教,积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希望以先进的科技知识取悦于政府上层和士大夫阶层,故与士大夫们合作翻译了较多地理、天文、几何、机械、水利的著作,创制了很多属于基础且沿用至今的汉语术语,但在文化上并未构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因此这期间创制的词语多数十分精到,从语言上几乎看不出翻译的痕迹。

第二阶段为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至甲午战争之前。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清王朝的大门,大批新教传教士来华,少数国人展开了踏上赴西游历的旅程。在知识传播上,这一时期的书刊很多,所涉及的学科也很广,几乎涵盖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各方面的知识。中西文化的地位尚处于较为对立的状态,魏源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张之洞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都暗含了“中西对立”的深层逻辑——承认西方科技、军事等“硬实力”胜过中国,而修身治国仍应依靠中华传统“软实力”。这些反映在语言上,表现为音译词数量的显著增长,构成了《近现代汉语辞源》收词的重点。

第三阶段是甲午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甲午战争中,清朝政府倾国之力打造、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被一向被视为“蕞尔小邦”的日本打到全军覆没。战后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国人痛定思痛,不少人主张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制度等,要全盘西化以图自强,也有不少人钦羡日本明治维新及其成就,竞相赴东问学。由此,除了一般的科学技术知识外,西方文化哲学、政治法律制度等“软知识”大量经由日本源源不断引入中国,日语著述也纷纷汉译。反映在语言上,便是日语外来词大量涌入汉语,也构成《近现代汉语辞源》收词的又一个重点。

多层面学术价值,观照百年中国的别样视角

同为词典,商务印书馆《辞源》已于百年前开编,颇有知名度。那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近现代汉语辞源》与之相比,有何种区别和亮点呢?

汪惠民表示,《近现代汉语辞源》与《辞源》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从辞书学性质看,二者同属于词源词典(etymological dictionary),致力于探求词语最早所见的书面文献及其时代。除收录一般语词之外,二者均收录了较多百科性词条。《辞源》主要根据阅读古书的需要,收录了大量中国古代人名、地名、职官、文献、宗教、器物、动物、植物等词汇;《近现代汉语辞源》基于中国近现代时期的文献史料780余种,收词总量达4万多条,所收词汇涵盖了近现代基础科学各个知识领域。

在收词时间上,《近现代汉语辞源》可视作《辞源》的接续和延伸。《辞源》收录内容大致止于1840年以前,主要是古代汉语词汇,供阅读古籍时使用查考。《近现代汉语辞源》收录内容主要在1840—1949年间,是现代汉语早期词汇,如唐克、土股、佛语、觱篥、大例、噺唭、自来月,等等,这些词语在当时十分常见,但现代人不知所以然,其实它们分别是坦克、半岛、法语、单簧管、公理、锌、电灯,故而本书可以作为阅读近现代文献史料的工具书。此外,上述词例并不存在于汉语历史,而是通过各种途径翻译引进。此类词语在书中还有很多。可以说,就目前市面上所见各类工具书,在近现代时期外来词的收录整理方面,未有能超越《近现代汉语辞源》的。

再者,《近现代汉语辞源》还具有语言学、社会学等层面的学术价值。从词汇本体看,可从汉语词缀来源及定型、音译词语素化过程、常用词演变考证等角度深入研究,探索词汇发展的动态过程、不同时期词汇变化的原因及制约词汇发展的内部规律。从语言本体看,它也是一个语言接触的样本库,本书主、副条和语源书证的设计立体地呈现了外来词的形态演变直至最终定型的过程。从历史研究角度看,本书所记录的表达西方哲学、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地理军事、科学技术概念的名词,涉及2万多组概念,构建了现代中国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基础。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史、概念史、术语史、科技史的研究无法回避的内容,也是观照现代中国形成与发展的别样视角。

版面设计显现时间脉络,“工业风”装帧表达词典特质

为贴切《近现代汉语辞源》的内容特点,以达到更佳的阅读体验,本词典的内文主条、副条的设计与一般词典有所不同。比如副条,一般词典的副条多以“也作××”的形式紧随主条书证之后接排,而本书将副条及其书证另起段落单列,前以“◇”符号标示;多个副条词目按书证的始见年代先后顺序排列。这样一来,读者能清晰地看见词语的多个不同称说方式、不同的词形及其变化的时间脉络。

考虑到中国近现代时期,现代工业发展迅猛且影响甚巨,所以《近现代汉语辞源》的整体装帧设计选择了经典“工业风”的设计方案。汪惠民介绍道,装帧包括函套和封面两个部分。

函套上的主要表现有三大特点:一是选择浅卡其色艺术纸,铺垫出一种旧时代工厂的氛围;二是用汉字方块和深颜色方块间隔排列,仿佛构筑工厂厂房的砖块,“近现代”三个字和书名拼音烫黑,仿佛工厂中裸露的管线,共同提示这是一本汉语语词类大型工具书;三是函套上的“汉语辞源”、深颜色方块和汉字方块图层交错,呈现出一种立体效果,也意味着词汇溯源工作的特点,即从大量汉语文献中将词源梳理出来。

封面选用了有粗犷纹路的艺术纸,与书名压痕一起表达了历史感、厚重感;其颜色则选取了有深邃感的暗夜蓝,用以表达汉语辞源的博深。函套和封面风格统一、内外呼应,而又颜色对比强烈,整体稳重大气,很好地表达了《近现代汉语辞源》的内容特质。

 

(责编:杨婧;编助:林千惠)

作者:穆穆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