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讲好中国教育故事 搭建对话理解桥梁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创办廿载记

作者:薛莉   2020年07月10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是教育科学出版社自2001年起出版的一份国际性中国教育研究集刊,其基本宗旨乃是致力于中国教育的学术研究事业并为中国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参考,致力于为提高对于中国教育变迁及其国际关系的认识、思考以及分析的水平提供一个有益的中介和共享的学术论坛,以期加强和拓宽国内外学者在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等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对话。本篇书评作者系薛莉。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23辑)》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丁钢
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是教育科学出版社自2001年起出版的一份国际性中国教育研究集刊,其基本宗旨是致力于中国教育的学术研究事业并为中国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参考,致力于为提高对于中国教育变迁及其国际关系的认识、思考以及分析的水平提供一个有益的中介和共享的学术论坛,以期加强和拓宽国内外学者在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等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对话。

致力研究守正与出新

教育科学出版社一直以坚持正确导向为核心,服务于国家文化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创办于2001年的《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始终坚持立足中国教育传统、推出中国教育研究新成果,是我们通过优秀的图书产品讲好中国教育故事、呈现中国教育智慧、推动中国教育研究走向世界的重要出版物之一。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源自我们促进中国教育研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站在21世纪的入口处,作为教育理论图书出版者,我们认识到,中国教育已经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图景,而这新图景的底色是优秀的传统教育文化。因此,我们推出的作品一方面要具有中国的文化自信,能够深入挖掘和深刻表述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另一方面要立足新时期的教育实践,能够客观反映和细腻剖析真实而广阔的教育现实。我们以此作为《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创办初心,也以此建构起自己独特的选题框架。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追求教育理论研究的前沿性和实践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育历史与现实交织呼应,我们力图选择并呈现这样一些研究成果——能够通过更加多元的视角、跨学科的方法来呈现教育学人对丰富多样的研究对象的新思考。例如:20世纪中后期特别是80年代以来,西方叙事学理论对中国思想界、学术界开阔研究视野和拓展研究方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于是我们通过《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在中国教育学界率先倡导教育叙事研究,把教育叙事研究作为学术特色之一,注重选取那些将叙事理论和本土教育实践相结合、从广阔的历史与现实的社会文化语境来分析特定的中国教育事件的作品,在中国教育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植根中国文化与教育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主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丁钢教授认为,教育是复杂性和综合性最强的学科,要理解中国的教育现象,必须以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的文化生活为前提。基于这一理念,《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在选题上可谓立足本土、包罗万象,在方法论上则力求多元开放、跨越学科。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设置了“学术研究与交流”“研究报告与评论”“专题研究与讨论”等栏目,各栏目所选文章各具特色,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直面中国教育与社会的现状加以解析,如中小学“减负”问题、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等;或立足学术研究前沿,关注性别研究、教育空间研究、教材文本研究等新的研究领域,如反映族谱叙事中的女性形象变迁、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匠人的学习与成长。在编选文章时,集刊尤其注重反映日常教育实践的价值,鼓励研究者深入 教育实践一线,深入教育主体——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从中发现真正需要研究的问题,探明中国教育的发展路向。

进入21世纪,中国人文社会学科的学术水平与理论范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教育研究也在不断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所选论文中,有的继承了经验分析传统,通过实证数据和史料来支撑自己的论证,探讨研究对象的宏观样态及可能的发展趋势,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如关于上海开放性的研究。有的则采取叙事研究方法或质性研究方法,侧重深度描述一些具有特殊性和个性化的事件、经历,如关于中国六位知名教育家的研究。

可以说,《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始终追求选题独到、论述严谨,以此为促进中国教育理论建设和学术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促进国际交流与理解

在全球化时代,加强中国本土教育文化研究、促进多元文化视域融合、推动中外教育学术交流,不仅是我们出版人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而应当履行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国教育学界对于世界教育发展进步可以做出的贡献。《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的愿景正是建立中国教育学者与西方教育学者的交往传统,从而达致彼此理解和丰富对话。

一方面,汇集外国学者佳作。《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发表了很多来自国际学者的文章,有助于拓宽中国教育研究的视野。例如:当代国际著名中国教育研究专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教授许美德(Ruth Hayhoe),她的《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一文通过六位知名教育家的叙述,再现了教育家的求学、职业与生活历程,描绘了长达80多年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图景,呈现出了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教育发展之间的复杂关联。

另一方面,推出英文版本。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中国教育发展成就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希望借由学术对话,解读新中国建设优质公平教育的“密码”。2019年11月教育科学出版社推出了新的学术外译成果——《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四卷本)》(英文版由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出版)。四卷本从历年《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中精选代表性佳作,以“叙事与口述”“历史与现实”“知识与传统”“性别与教育”为主题,呈现了中外学者对中国教育话题的多元化研究与深入思考。通过推出英文版,《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能够为更多国外教育者所了解,能够走向更为广泛的读者群体。这反映了中国教育研究走向世界的成功探索,这一事件本身也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

2020年,《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迎来了自己的“20岁生日”,我们为它感到骄傲,同时也深知责任在肩。在人类文化与世界教育不断发生深刻变革的当下,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化的新时代,《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将把“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不忘初心”作为勉励自己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座右铭”。

 

(本文编辑:杨婧;编助:黄雄松 )

作者:薛莉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