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城市传记如何把握城市精神内核?《广州传》深理脉络

作者:穆穆   2020年07月02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近日,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广州传》。作者叶曙明通过梳理、研究大量文献与相关史料,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挖掘历史细节,梳理历史脉络,以文学的手法再现了广州从新石器时代到1949年的两千多年时光。在学界和文化界人士看来,《广州传》极其精准地把握了城市精神内核,既是承载广州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媒介,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艺精品力作。百道网专访责任编辑汪泉,探讨《广州传》背后的故事。

 

《广州传》责任编辑汪泉    

近日,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广州传》,这是一本独属于广州的城市传记。作者叶曙明通过梳理、研究大量文献与相关史料,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挖掘历史细节,梳理历史脉络,以文学的手法再现了广州传从新石器时代到1949年的两千多年时光。纵览全书,无论是历史文化的还原上,或者说是文学性上,《广州传》都堪称佳品。而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广州传》对广州城市的精神内核把握得极为精准。广州的气质何以被《广州传》准确地掌握并传达出来的呢?百道网专访责任编辑汪泉,让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的他,讲述《广州传》背后的故事。

《广州传(上下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叶曙明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立传为广州存文化,《广州传》需广州人

为广州立传的想法,是汪泉在读了《伦敦传》后萌生的。

广州,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中国,是最受人瞩目的城市之一。每每说起国内的一线城市,人们总会提到北上广。但在这三个城市中,北京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在民国时代,上海滩的名号已使它特色显著。而广州发展较迟,在改革开放后,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以改革开放、下海经商、经济速度快速发展而闻名,定位最不清晰,其文化的积淀也被完全忽视。

在汪泉看来,作为一个国际影响力的大都市,广州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经济上的印象。它应有的文化地位也理应被世人所关注。读了《伦敦传》后,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众所周知,伦敦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一环,它是世界工业发展的起源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而广州,这个在国际上同样占有一席之地的城市,其蕴含的文化,也不应该被忽略。

但立传只是初步想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汪泉深知,城市传记与私人小说不同,以城市为题,框架大、梳理难,对作者的要求极高,真正写好一本城市传记并不容易。因此在一开始为《广州传》寻觅作者时,他便在心里规定了几个要求。第一,作者必须是广州人,第二,作者需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为什么作者必须是广州人呢?这是在汪泉读了《伦敦传》和《南京传》后所确定的。两部作品的作者都是当地人,他们熟悉城市的每一个地方,故而下笔时游刃有余,能将现实和历史相结合。同样的,《广州传》也需要这样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作者,他必须熟悉广州城每一条街、每一片土地、进餐的花样、街上的草木、生活的习惯。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能使人信服。

此外,《广州传》面向的是每一个普通读者,这就要求其文字必须是文学的,而非学术化的,写作者必须得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在广州工业大学林青华教授的推荐下,叶曙明进入了他选择的视野。叶曙明80年代以写先锋小说闻名,具有厚重的文学功底。后期转型研究近代史,对广州研究颇有心得,已著有十多本本土历史专著,方方面面都吻合了《广州传》的作者要求。汪泉联系了叶曙明,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创作《广州传》。

文学化面向大众读者,与众不同奏响城市之歌

尽管《广州传》的诞生受到了《伦敦传》等城市传记的启发,但却和它们的定位不同,比如《伦敦传》是一本学术化的书,具有散文化的语言,读者受众相对较窄。而《广州传》在最初定位时,便决定面向大众,这表现在它的两大特点上。

第一,《广州传》采用了文学化的方式,通过文学化的手法,讲述广州历史,帮助读者理解。第二,《广州传》采用了非虚构写法,使用史料,采用真实历史,但并不如同学术著作需要大段注释,而是用文学笔法,将史料融会贯通,述说广州风土人情、生活风貌。

这两点使得《广州传》在城市传记中显得与众不同。如《广州传》第五章《鸢飞鱼跃》采用大散文化的方式讲述,该章写明代心学大师,从一个陈白沙开始讲起,再接着写他的学生,他的学生又培养出大师,大师去朝廷做官后辞官回乡,再办书院。传记通过这种散文化的形式,展现出文化的薪火相传与轮回。这种文学化的写法,在城市传记中较为少见。

再如其非虚构化。在《伦敦传》后,西方许多作品都开始记录城市的故事,这些故事类似传记,但大多都含有虚拟成分。如讲述古希腊的故事,其源远流长的神话也会被算入其中。而《广州传》却完全是非虚拟的,不属于神话,也并非属于历史。总体而言,它是将扎实的史料,融汇到文学的笔法中,再现广州的风貌。这是《广州传》与其他城市传记不同的一大特色。

设计改稿屡下功夫,影射城市气质

为了使得设计能够突出《广州传》的内容,彰显其气质,设计屡经波折,可谓费了一番苦功夫。

光在封面上,《广州传》就换了三个设计师,第一个设计师改了七八稿,并不令人满意。第二个设计师改了两稿,效果也不是非常出色。直到找到了第三个设计师,封面才正式确定下来。

如今封面上的每一个素材,每一个细节,每一张照片,都具有它特殊的含义。如《广州传》上册的封面有一张读书人的照片,这是汪泉特别选用的素材。在那样一个照片稀缺的时代,人们为他留影,实际上说明了当时人们对文化的敬仰。《广州传》下册的封面中,一位穿清朝满族服装的女士打着伞,偏着头,露出一副深思的表情。这实际上也展现了普通市民的着装和风采,而市民的气质折射着城市的气质。此外,具有广州特色的五间楼、镬耳屋等,用散点式的形式,将细节融于封面中。

在封面字体的创设上,则请了谢有顺来专门题签。字体并不是像楷书那样端端正正的字体,而是随意又很有个性,这正与广州人的散淡气质相吻合。可以说,《广州传》的封面,藏着《广州传》的文化脉络,也藏着《广州传》的城市风态,更藏着汪泉希冀的传达给读者的,属于广州的文化感。

平民视角再现城市史,展现真实广州

在汪泉看来,把握广州的历史脉络并不难,以往古代的地方方志,把本土人情、人物、事件、地理、建筑等记录得头头是道,难得的是以一个新颖的视角切入历史。而《广州传》选择以平民的视角再现广州史:在朝代的更新与迭代间,他们是如何生活的?通过描写城里面一代一代的平民生活,再现一个活着的古时广州。

这样的视角也贴合了广州的精神气质。广州本身便是一个包容的、平民化的城市,秦初,秦始皇派赵拓来广州立国,自那时起,广州便进入了与外来人口不断融合、共处的过程。此外,古时多都城工商市农阶级划分清晰,而广州的阶级意识并不浓厚,官员和普通百姓平等相处。

“它真正内涵在这儿,就是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的相处,还有它的包容”,汪泉介绍道。

汪泉希望,通过《广州传》,改变人们的认知,展现一个真实的广州。这样的广州是包容的、平等的,也是有文化的、有历史的。它在历史长河中成长了几千年,培养了无数大学者:崔与之、李昴英、陈献章、湛若水、屈大均、何维柏……广州的历史、广州的文化、广州的包容,都要被记录和传承下去。

 

(本文编辑:杨婧;编助:林千惠)

 

作者:穆穆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