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中国教育文化的源与流——中国教育文化研究学术外译成果在沪发布

作者:文讯   2019年11月22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举办的第六届“教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论坛之“教育文化研究的跨学科领域”学术外译成果发布会于11月21日在沪举行。教育科学出版社输出版权的三本重要图书的英文版在发布会亮相。活动上,与会专家们就“如何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教育研究”和“国际教育学术出版前景展望”两个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11月21日上午,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举办的第六届“教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论坛之“教育文化研究的跨学科领域”学术外译成果发布会在沪举行。由教育科学出版社输出版权、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Brill)和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分别以英文出版的《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四卷本)》《嵌入村庄的学校:仁村教育的历史人类学探究》《历史的背影:一代女知识分子的教育记忆》在会上与公众见面。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雷启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丁钢、教育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郑豪杰编审、教育科学出版社学术著作编辑部主任刘明堂副编审、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代表姜琴、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代表张淼、作者代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司洪昌和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姜丽静出席会议并作主题发言。专家们就“如何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教育研究”和“国际教育学术出版前景展望”两个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刚主持了发布会。

雷启立认为,教育研究领域长期被以西方为主的视角和话语所占据,而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应当有更多扎根中国文化土壤、采取多元文化视野、促进文化融合共生的跨学科教育研究传播到世界各地。

雷启立致辞

郑豪杰认为,这些著作将一种开阔的文化研究视野引入教育研究,形成了把握教育文化生活的独特视角,开辟了中国文化与教育史研究的新路径。这系列研究成果体现了研究的前沿水准、创新价值和国际视野,表明了作者团队建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宝贵努力。其英文版已由国际知名学术出版机构出版并远播海外,也反映了教育研究走向世界的成功探索。

郑豪杰致辞

刘明堂、张淼和姜琴援引统计数据,说明我国与欧美国家在版权贸易方面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他们希望有越来越多具备国际文化交流经验与交流能力的年轻学者,能够有意识地打破失衡局面,面向世界传播中国教育的改革经验和发展成果。

丁钢强调,教育是复杂性和综合性最强的学科,要理解中国的教育现象,必须以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的文化生活为前提,因此,文化研究者必须深入生活,“把自己化为尘土”,从中发现意义。他鼓励青年学者向司洪昌教授和姜丽静教授学习,投身教育现实的田野,打开广阔视域,产出更多优秀的中国教育文化研究成果,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交往,达致彼此理解和丰富对话。

丁钢致辞

吴刚在总结中指出,教育文化研究是“人的视角”的研究,是以现实生活为前提,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实现的反思性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真切地理解真实的教育情景,从中体会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而影响本身也就是教育的方式。当前中国学术界希望更多地与世界交流,世界也很愿意了解中国,学术外译工作为这种交流搭建了桥梁,这离不开作者、译者和中外出版单位之间的精诚合作。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是丁钢主编的学术集刊,目前已出版23辑。本集刊汇聚了中国教育文化研究、海外中国教育研究、中外教育交流研究等领域高水平学术论文,被列入CSSCI来源期刊。《嵌入村庄的学校》和《历史的背影》是丁钢主编的“教育地平线丛书”中的代表性专著,其中《嵌入村庄的学校》曾获得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人文社科类作品奖。这三本书的版权输出和翻译出版,均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资助。

《嵌入村庄的学校——仁村的教育的历史人类学探究》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司洪昌 著
出版时间:2009年03月

《教育地平线丛书:历史的背影:一代女知识分子的教育记忆》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姜丽静
出版时间:2012年07月

(本文编辑:杨子欣)

作者:文讯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