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舍斯托夫文集》推出——20世纪俄国哲学的“头把交椅”

作者:文讯   2019年09月03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舍斯托夫文集》出版座谈会于8月17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本次座谈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授、舍斯托夫文集主编兼主要译者张冰,针对“本书作为哲学著作,是不是很难读?”“作为一个读者,我们应该怎么入手理解舍斯托夫的哲学?”这两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创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019年8月17日,《舍斯托夫文集》出版座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文集共十三卷,在书展上亮相的是该套丛书的前五卷。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授、舍斯托夫文集主编兼主要译者张冰,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明明在座谈会上展开了一次关于舍斯托夫的深入对话。


思想家、哲学家 列夫·舍斯托夫(Lev Shestov)

列夫·舍斯托夫(Lev Shestov)生于1866年,1938年客死异乡——法国巴黎。他是20世纪俄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早年先后就读于莫斯科大学数学物理系和基辅大学法律系;十月革命后,被迫流亡柏林,后定居巴黎;晚年长期在法国索邦大学任教,撰写论著,与西方著名哲学家胡塞尔、海德格尔、马克斯·舍勒,著名文学家布伯尔、纪德等交往。

商务印书馆新版舍斯托夫文集共十三卷。其中第1、6、12和13卷是新发现的舍斯托夫著作,国内初次译介,底本都是主编于2014-2015年在莫斯科大学留学期间收集齐的。

这套文集和之前出版过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四部新发现的舍斯托夫著作,其中《莎士比亚及其批评者勃兰兑斯》是舍斯托夫的第一部专著,《唯凭信仰》是舍斯托夫最后一部未完成著作,此外还有《伟大的前夜》《希腊哲学史讲演录》。

本书作为哲学著作,是不是很难读?

对于众多读者提出的问题——“本书作为哲学著作,是不是很难读?”,张冰对此做出了回应。

他表示,思想的独特导致行文的独特。一般认为在所有论文中,哲学著作是最难写的,很抽象,从一般到一般,从概念到概念,步步离不开逻辑、演绎、推理、思辨。舍斯托夫的第一部著作因为主要是针对勃兰兑斯的莎士比亚论著写的,所以大致还遵循着某种“体例”。

但到了《无根据颂》这部使他名声远播的成名作,他却完全抛弃了论文习作的惯例,而采用随感随笔体、格言警句体,像是一部随想录和散文。但奇怪的是,反而是这种文体大获成功,因为行文中饱含着有价值的思想的火花,处处令人“触目惊心”,处处逼人深思,给人以无穷的启示。

张冰谈到自己编译本书时,说道:本来评述屠格涅夫的创作,他也想写成规规矩矩的论文形式的,但在创作中忽然发现,一般论文的所谓“框架”和“定式”,反而成为束缚思想的紧箍咒、枷锁和镣铐,反而不如随感体更易于表达思想。至于思想上一定程度上出现的矛盾和不协调,他也一概不予回避或急于抹平。他认为人的思想就是伴随着矛盾而诞生,伴随着矛盾而发展成长的,不回避矛盾,才能直面生存的本质。

应该怎么入手理解舍斯托夫的哲学?

而对于 “作为一个读者,我们应该怎么入手理解舍斯托夫的哲学?”这个问题张冰也给予了解答。

在哲学发展史上,舍斯托夫也是一个传统理性主义哲学,或唯理论哲学的反对者。他有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认为欧洲哲学仅只继承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传统……即认为哲学就等于思辨,是纯理论,从而导致哲学日益远离生活和实践,日益远离人的存在及其问题。欧洲哲学时至今日也未能觉悟到这一点。

而舍斯托夫认为真正的哲学不是这样的,哲学是一场斗争,是关系到人的生存的本质的,如今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说存在哲学的要旨在于“向死而生”,而以我识见所及,张冰认为最先对这种思想加以表述的,是舍斯托夫。

舍斯托夫所着眼的,是人的存在,人来到这个世界完全出于偶然,人无论高低贵贱,都“皆有一死”,而哲学不是别的,是一种死亡联系或练习死亡。正因为人来到世间首先发现自己面临着的宿命——死,人在世界上的存在是无意义的、偶然的,因此练习死亡也就意味着怎么样让有限的生存变得有意义。世间本无意义,意义需要人为自己寻找。世界本无上帝,上帝也需要人自己寻找。舍斯托夫在《托尔斯泰与尼采学说中的善》中的最后一句话:“应当寻找那高于苦难和善的东西,应当寻找上帝”可以作为其全部创作的题解。

《舍斯托夫文集》

《舍斯托夫文集(第1卷):莎士比亚及其批评者勃兰兑斯》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舍斯托夫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本书是一部充满思想张力的学术名著。它既被认为是20世纪文论的一部经典,也被解读为作者后来哲学思想的一个秘密来源。舍斯托夫以其惯有的激情,雄辩地论证了他从莎士比亚戏剧人物身上所看到的世界图景。他极为天才地,并且可以说是非常富有洞察力地,预见到了所处时代的动荡与纷乱,并且极力通过自己所理解的人类精神世界的奥秘,来为这个动荡的世界寻找一个安顿灵魂的秘方。

《舍斯托夫文集(第2卷):托尔斯泰与尼采学说中的善》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舍斯托夫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本卷收录论文两篇,在第一篇论文“理念的统治”中,舍斯托夫批评俄国文论家梅列日科夫斯基对于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评价。他认为梅列日科夫斯基完全掉入了用概念原则来框定作家思想的怪圈,因而无法把握被评论的伟大作家对于生存幻象那种肝胆欲裂的描画,也就更不能够理解这些伟大作品的思想深度。

而在第二篇“托尔斯泰与尼采学说中的善”一文中,作者更是直言,托尔斯泰把自己的文学作品当成了宣言善观念的工具,主张善要高于上帝。而尼采则主张超越善恶之争,尼采先是看出善里全是恶,随后又把恶全部看成善,因此主张要去寻求高于怜悯、高于善的东西。而尼采的这样一个主张,被舍斯托夫理解为一条通往信仰之路的思想准备。

《舍斯托夫文集(第3卷):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舍斯托夫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本书对比研究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作品与文学创作中的思想与尼采哲学作品中的思想,中间还穿插分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托尔斯泰作品的诊断。作者的思想倾向,就是突出和强化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存在主义思想中的非理性的、绝对信仰与绝对抗争的要素。

陀思妥耶夫斯基强调生活就是一场伟大的、最后的斗争,不是向上就是向下,不是救赎就是堕落,不是抗争就是沉沦。而尼采的永恒轮回思想,同时也强调了人要在这个已经失去了根基的现代生活中,自我决定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一个超人式的战斗的生活。而这一切,无不揭示着人的一种对于绝对信仰和终极救赎的渴望与投奔。

《舍斯托夫文集(第4卷):无根据颂》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舍斯托夫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本卷是一本格言体片段总集,由两百多条片段组成。但是作者表示,这里有着严密的逻辑和思想追求,完整性的确是指导人类生活的教条,但是未完结性、无序、混沌、无法被理性预先设定的目标、充满着矛盾的思维等等,要比那些伟大的体系更加贴近我们的心灵。

书中还指出,理智地理解世界的确是人们的诉求,但这不等于是说我们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信仰和荒谬。无论你怎样规范人类的理性,理性总归会以这样活那样的借口,偷偷钻到一个“保护伞”之下。也就是说,理性的生活有着一个非理性的依托与根基。“你毕竟是一块坚实的土地。”

《舍斯托夫文集(第5卷):开端与终结》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舍斯托夫
出版时间:2019年05月

作者在本卷中提出,人生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到哪里去?”,是为开端问题与终结问题。中间并非不重要,但是它是由开端与终结这两个问题决定了的。书中第一部分评价了契柯夫的思想,作者用“创造源自虚无”这样一个标题,他认为契柯夫作品的主人公都是以头撞墙的人物,他们在为寻求可能性而斗争。

本书第二部分是一篇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章,作者称陀思妥耶夫斯基为先知,认为他已经预见到了人类伟大事业“前夜”的事情。在此后的部分,作者一再申明,我们生活是无根基的,我们生活于巨大的虚无之上。为了这样一种存在主义特性的生活特性,我们需要一种救赎式的信仰。但这种信仰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的追寻与斗争。

本书是作者展开陀思妥耶夫斯基信仰传统这样一个主题的具体表达,毫不避讳地强化了其思想的存在主义根基与信仰主义的根基。

(本文编辑:凌寒)

作者:文讯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