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三征三胜、七战七捷!为何一介文臣王阳明打起仗来也这么厉害?

作者:文讯   2019年08月16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儒兵合一王阳明》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上市。本书作者杨志武旨在从源头探究王阳明成功的军事实践背后的强大支撑,结合自己的军旅实践,感知王阳明当年文人领兵的所思所想、所苦所乐,给读者呈现一个可信可学的“儒兵合一”王阳明。

《儒兵合一王阳明》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杨志武
出版时间:2019年04月

《儒兵合一王阳明》由广东教育出版社于2019年4月出版上市。

本书作者旨在从源头探究王阳明成功的军事实践背后的强大支撑,结合自己的军旅实践,感知王阳明当年文人领兵的所思所想、所苦所乐,以情景回放当年的打仗过往总结归纳其“儒兵合一”的种种体现,以大历史观的视角分析总结其“儒兵合一”形成的动因,力求给读者呈现一个可信可学的“儒兵合一”王阳明。

王阳明总善于用简单而富有哲理的话,为友人或学生答疑解惑。宋明时期,朱子学说是学术界的主流,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知先行后”;王阳明却在“心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知行本是一体,不可分割”。这对于当时的学术界无异于一声惊雷。

“知行合一”的提出,与王阳明对儒家学说的深度解读密不可分。早年的王阳明对朱子学说曾深信不疑,但“格竹”和读书“穷理”双双失败,他开始对理学进行反省、批判,试图寻求新的救世之学。在“心即理”的指引下,他从先贤典籍中汲取新知,指出:关于知行,古人本是“知行合一”之意,只为避免世人受“无知”“未知”的迷惑,陷入冥行、妄行,才单独阐述知行的重要性。

而“知行合一”又在王阳明的兵将生涯中得到实践检验。一介文人王阳明征战沙场,却能三征三胜,七战七捷。这源于他深厚的兵学积累,更因为他始终坚持儒家思想——知行合一。十五岁时,王阳明从边疆考察归来,写下“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鬃毛皤。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的豪迈诗歌,从戎之志溢于言表。二十六岁起,王阳明开始广泛涉猎兵书,系统钻研兵法。中年以后,他奔赴沙场,将早年所集之兵法精要运用于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指挥作战时,他正反运用“知行合一”高效战斗,时刻注重收集情报,把握战争态势,因势制谋,打击敌人;同时他大量使用攻心计,扰乱敌人心智,使其假知错行,逐渐丧失战斗能力。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王阳明非常重视战后建设,以“兵”平天下,以“儒”治民生,战乱平息后,王阳明以“教”为首,以“惩”为次,教化乡民加强自身修养,落实“知行合一”,从内心感受道德良知,化盗贼“重灾区”为礼仪之乡。

“知行合一”得以闻名于世,传道至今,因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更源于其背后隐含着“儒”与“兵”的融合升华。研阳明打仗智慧,品阳明一生传奇。王阳明的成与败,功与过,千丝万缕凝聚笔尖,终著作成书——《儒兵合一王阳明》,本书将王阳明的一生完美演绎着“儒”与“兵”的辩证统一,亦成就了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本文作者杨志武,哲学硕士,军旅二十二载,2018年转业,曾任广州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干事、集团军政治部组织处处长、旅政治工作部主任,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

(本文编辑:凌寒)

作者:文讯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