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讲书堂 | 《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在儿童文学理论界实践着的“工匠精神”

作者:张怡   2019年01月18日   来源: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学习·讲书堂】今天要与你分享的书是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新出版的一部理论专著《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新世纪儿童文学艺术发展论》,这是由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方卫平,副教授赵霞共同创作的一部视角宏阔、论述严谨、学养厚重的儿童文学理论专著。

《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新世纪儿童文学艺术发展论(精装)》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方卫平 赵霞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编辑张怡

你好,欢迎来到“百道学习·讲书堂”,我是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张怡。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童书出版及原创儿童文学事业的迅猛发展,儿童文学的深度、宽度和高度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进入一片历史上的创作、研究和评判均面临挑战的艺术领地。但无论前方的现场和现象如何天翻地覆、纷繁复杂,保持清醒、拨开迷雾、求索问源、指点迷津,始终是理论和批评责无旁贷的使命。在方卫平、赵霞的新著《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新世纪儿童文学艺术发展论》一书中,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文类的生存与艺术发展的相关命题和新问题,被赋予了深度的创新性的表达和解答。这是两位作者对新世纪以来十余年中国儿童文学的“重新发现”。这场发现,他们耗时十年,凝聚的笔力和精力巨大。他们以一种宏阔的姿态,书写了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这一场波澜壮阔的自我演进历程。让我们致敬并感恩的是,最终,我们看到了一次独立、理性而意义重大的抵达。

在当前浮躁的儿童文学出版和研究生态中,《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新世纪儿童文学艺术发展论》的出版之所以独具价值,正是由于它用严谨的、事实与理性并重的域内域外比较研究提升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高度,用开阔的文化视野和融会贯通的文艺理论拓展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宽度,用深刻的学术分析和理论阐述发掘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深度,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助推力量,也成为进一步提升儿童文学整体水平强大的精神动力。

正如方卫平、赵霞在引论中所说,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儿童文学,正在展现它完全不同以往的气息和面貌,而这种气息和面貌,将深刻影响中国儿童文学的未来走向。辨清儿童文学的发展方向,就不能不认真思考相关的童年观与童年精神问题。基于这种思考,该书试图从近十余年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文化环境与文学艺术的演进中,梳理、揭示和思考新世纪儿童文学在总体文化语境、自我艺术突破以及理论批评三个层面所面临的一些具有鲜明的当代性的发展课题。

在上编“文化语境”中,该书选取与新世纪儿童文学发展密切相关的当代童年文化、消费文化、商业文化、媒介文化等话题,探讨文化语境的变迁对于原创儿童文学发展的深刻影响,以及在新的文化语境下儿童文学的艺术选择与创作、出版反思。在中编“艺术轨迹”中,该书,在回顾新时期以来原创儿童文学艺术探求轨迹、梳理新世纪儿童文学艺术发展进程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代表作品的分析,阐述了作者对儿童文学及其各个文体的当下艺术症结和未来艺术走向的思考。在下编“批评与展望”中,该书对童年精神、文化内涵、现实书写这三个新世纪儿童文学发展亟须突破的重要艺术课题进行了考察和思考,提出了包括“重新发现中国儿童文学”在内的一系列本土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课题。

更为难得的是,作为理论研究者的作者本身,对理论与批评也有着清醒甚至是严苛的认识。与飞速发展、急剧变化的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形态相比较,儿童文学理论批评、评价标准研究略显滞后。新世纪以来的儿童文学理论,亟待一次系统的、对当代问题和当代面貌的回应与探讨,以具客观性、规律性的理论视角行使理论引导功能,引领儿童文学创作的未来发展走向。因而作者在整个“批评与展望”章节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尽可能地进行了尝试和努力。当儿童文学的写作出现文化缺失、成长体验错位等问题时,作者抽丝剥茧,打桩立柱,提醒儿童文学创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必须永葆一份纯粹、美好而有力量的童年精神,才能朝着新的进步和突破前行。这也暗含着作者对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二者之间交互性和思辨性的期待。高水平的儿童文学理论为儿童文学的创作和出版提供参考、指导,以及更大的艺术底气;而反过来,高质量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提升了儿童文学研究对象的层次,使其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发出理论声音,拥有更大的理论底气。

在当代童年文化被商业浪潮所裹挟,而所谓“市场为王”已经不可避免地占据童年书写的相当一部分篇幅时,作为编辑,作为出版者,我们为何对一部严肃规正的纯学术著作如此珍视?我想,这代表一种期待文学与学术在更高的层面上暗合交融、携手前行的姿态。尽管当前的儿童文学市场已经人声鼎沸,儿童文学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尽管中国作家已经问鼎“国际安徒生奖”,中国儿童文学在世界上有了更多的声音,然而,这发展的底蕴还不够深厚,动力还不够强劲,这声音也还不够响亮。重视儿童文学理论和批评,意味着一种正视历史足迹的反观和反思,意味着一种引领中国儿童文学走向艺术高地的期待,也意味着一份面向世界、走向经典的责任与气度。

这本书出版后引起了众多反响,好评如潮。评论界认为,该书的研究是站在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制高点上,为当代的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参照和借鉴,对提升我国原创儿童文学创作、出版水平,改变我国儿童阅读生态亦有帮助。

除了作者方卫平、赵霞所奉献的文字本身的重量,我们也感受到了当代理论研究者认真、融洽、勤奋、自觉的品格和性情。儿童文学因其写作对象和阅读对象的“非成人性”,易被作为创作者和研究者的成人“清浅化”,因而这也是一门很容易陷入浮躁的学科。方卫平教授和赵霞博士始终保持一种沉静的心态来从事这项工作,没有超常的定力是做不到的。他们是在儿童文学理论界实践着“工匠精神”。他们是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匠人”,他们始终保持着勤奋自觉,不为世俗、名利、喧嚣浮躁所动的“匠心”。正是因为这样的“匠人匠心”,我们看到了中国儿童文学更为丰富、细密,走向经典,走向世界的艺术可能。那不是一种虚幻的追逐,而是一种不忘初心、脚踏实地的“中国想象”。

好了,今天就给你推荐到这里,欢迎继续收听百道学习更多精彩内容。愿好书与世界同在,成就你我精彩人生。

(本文编辑:绘里)

作者:张怡

来源: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