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徐鲁:小小的船上载满小孩的梦

作者:徐鲁   2018年12月21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叶圣陶儿歌一百首》由叶圣陶孙女、资深编辑叶小沫亲自整理100首爷爷的儿歌,收入《小小的船》《蜗牛看花》《蒲公英》《小鸟回家》等知名篇目。配有著名散文家、画家、教育家丰子恺精心绘制的原版插图,寥寥数笔,再现经典。徐鲁在本篇书评中说,“《叶圣陶儿歌一百首》里的这些小诗,在创作时间上贯穿了这位儿童文学大师的一生,从20世纪30年代初叶,到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晚年,他几乎从没有停止过为纯真的赤脚小孩的浅唱低吟。”

《叶圣陶儿歌一百首》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叶圣陶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叶圣陶先生写得最美、流传得最广的一首童诗,要数《小小的船》了。那是1955年初夏的一个夜晚,夜色已经很深,家人都已睡下了,他还在挑灯笔耕,为当时的小学语文课本,创作了这首儿歌: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虽然只有短短四行,却把小小童心带向那遥远的、神秘的夜空和星际,激发起孩子们仰望星空、探索宇宙奥秘的好奇和想象。写完后,他轻轻地反复吟哦了许多遍,又满怀喜悦把它抄录在日记里,然后写道:“九日夜得《小小的船》一首,自以为得意,录之。……多用叠字,多用an韵,意极浅显,而情境不枯燥,适于儿童之幻想。二十年前在开明编小学生课本,即涉想及此,直至今日乃始完成。”

原来,这样一首短短的儿歌,心心念念在他心里竟然酝酿了二十多年。如今,这首《小小的船》已经成为一代代中国孩子十分熟悉的经典童诗,很多孩子和家长都会背诵和喜欢它。

叶圣陶的孙女小沫整理和编选的《叶圣陶儿歌一百首》,精选了这位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拓荒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编辑出版家一生中为小孩子创作的各种题材和风格的儿歌、童诗一百首,书中还穿插着曾与叶圣陶在开明小学生国语课本编辑中合作多年的漫画大师丰子恺的手绘插图,整本童诗小集开本小巧,诗画俱美,童趣盎然,令人爱不释手。

编入这本选集中的,也不全是写给低幼年龄小朋友的儿歌,还包括了不少适合中高年级小学生阅读的优美的儿童诗,以及少量的童话诗和故事诗。大凡一个小孩子在幼年时光所接触到的、来自大自然、家庭、校园和社会环境中的景物与人事,在这些小诗中都有所反映。

这是一个美丽、丰富和温暖的童心“小世界”,小小的船上载满小孩的快乐、梦幻和期盼。一首首清新、朴素的小诗,不仅向小读者呈现了天真、纯净和烂漫的童年之美,也让小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单纯、清澈和温暖的儿童文学之美。

例如《满天的星》:

天空中,一眨一眨的,

可是谁的小眼睛?

你望见山河原野,

引起怎样的心情?

可望见我们的眼睛,

也同样的亮晶晶?

天空中,闪闪烁烁的,

可是钻石放光明?

摘下来做个项圈儿,

送给谁戴最欢迎?

偷偷地给姐姐戴上,

她可喜得吃一惊?

我们越想竟越远了,

大家抬头不出声。

那不是宝贵的钻石,

也不是谁的小眼睛,

东一簇密,西一簇稀,

原来是满天的星。

星星离我们很远很远,

谁知有多少路程。

可惜不能驾着飞船,

去做长途的旅行,

到了空中饱看一切,

回来说给姐姐听。

这首小诗写得真是优美,从小孩子的视角仰望星空,引发出天真烂漫的想象,既有盎然的童趣,念起来又尽显音韵之美。

再如《天空的云》:

慢慢地走过天空的云,

就像一个白衣的老人。

白发白须这样飘呀飘,

抬着头不知为何出神。

一会儿老人变成冰岛,

无边的碧海四周围绕。

仿佛看见打猎的雪车,

有几头白熊正在奔跑。

冰岛又变成一缕白烟,

左转右折尽这么回旋。

再变什么实在难料定,

累我一眼不眨望着天。

这样的儿童诗,完全可以与英国诗人斯蒂文森为小孩子写的那本经典儿童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里的诗篇相媲美。

叶圣陶是一位小学教员出身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许多儿歌和儿童诗,原本都是为开明书店编写小学生国语课本而创作的“课文”。因此这些儿童诗带着中国传统的“诗教”功能。有的是为了让小孩子感受母语之美,引导小读者去亲近和热爱母语、学习语言,有点“不学诗,无以言”的意味;还有的是为了引导小孩子“多识草木鸟兽之名”,通过“悦读”一首首小诗,感受大自然的四季之美,认识天地、日月、星辰、宇宙和一些生活常识。

例如《十五月儿圆》:“太阳下了山,月亮上了天。初三月儿弯,十五月儿圆。”《雪花》:“窗外雪花飞满天,树上地上白一片。弟弟说它好像糖,妹妹说它好像盐。不是糖,不是盐,雪花不甜也不咸。”《小鸡》:“小小房子,没有窗子。黄毛小东西,睡在房子里。开门走出来,叫声叽叽叽。”《燕子》:“燕子尾巴像剪刀,燕子飞低又飞高,一会儿低低地贴着地面,一会儿高高地飞过树梢。”这些儿歌既有清浅优美的“诗味”,也带有明确的“认知功能”。

当然,即使是带有认知功能的童诗,作者也极力把它们写得优美、抒情、空灵,充满“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力。例如那首《风》: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林木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了游戏了。

这首小诗的三段,句在子和句式上不断往返重复。这是作者在诗歌节奏和韵律上的讲究,同时也造成了风儿正在吹来吹去、往返不止的阅读效果。再如《春雨》:

细细的春雨比丝还柔,

滑滑的道路像泼了油。

满树海棠花戴起珠子,

一朵朵默默地低着头。

迷迷蒙蒙,远望一片青,

丛树和群山全部分明。

双双燕影闪电般掠过,

转眼不见,却有呢喃声。

麦田里不见黑黑的泥,

已披上厚厚的绿绒衣。

上街的农人田间归去,

看圆圆箬笠慢慢地移。

这首小诗,细腻地描写了细雨蒙蒙的春天里,小路上、田野间以及小树林和远山的景象。每一个细节都观察得十分仔细,描述地准确而生动,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小雨丝丝、燕子呢喃的朗润的田野上。

《叶圣陶儿歌一百首》里还有一些带有故事情节、角色对话的小童话诗和小故事诗。例如《谁敲门》,写小白兔在家里,听见外面不时地响起敲门声,小白兔每次都要问一句:“谁敲门?”外面的就把自己的样子描述一番,然后说“你猜我是谁?”小白兔依次猜出了门外的客人分别是小鸟、小鱼、小青虫,然后邀请这些小客人走进房门,小伙伴们欢聚在一起,小鸟讲林中的故事,小鱼讲河里的风景,小青虫讲叶上的游戏。这首小诗有人物角色、有动作、有对话,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快乐的游戏性。小读者不仅可以绘声绘色地朗读,还可以分成角色来“表演”这首小童话诗。这样的故事诗还有《蒲公英》《小鸟回家》《景阳冈》等。

此外还有一些童诗是在旧中国的黑暗年代里创作的,作者善于“以小见大”,用一些小场景、小人物,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大时代的悲欢,从一些小细节里,去辨认出过去年代的样子,去听到一个大时代的风雨声。例如《卖菜的老人》,描写了一位来自江湾的卖菜的老人,每天清晨来到上海闸北区,挨家挨户叫卖新鲜的蔬菜。可是“一·二八”战火一起,老人从此不知下落了。诗中抒写了对这位老人和他的家人的惦念:“他的田地糟蹋成了怎样?他一家人可能个个保存?”

这样的小诗,还有《飓风》《朝雾》《秋天的早上》《养蚕》《望爸爸回来》《生了几天病》等。这些小诗抒写了小孩子成长中将会看到和遇到的一些社会景象,以及手足亲情、同学友谊、父母之爱等等,诗中不仅呈现了作者温暖的人间情怀,也会唤起小读者的同情和善爱之心,引导小朋友们从小学会认识民生之多艰,学会关爱他人、善待弱者、懂得感恩和担当。

小说家汪曾祺曾说,儿歌是一个人最初接触的、并且会影响到他毕生的艺术气质的“纯诗”,这些“纯诗”美在有意无意之间,不仅能引导幼儿对于生活的关心,有助于他们发挥想象,启发他们对语言的欣赏,使他们得到极大的美感享受。汪曾祺甚至把这样的儿歌视作“天籁”。从叶圣陶的儿歌创作中,我们看到,他几乎尝试了各种风格和形式,也从民间童谣那里借鉴和吸收了许多创作智慧,如《一箩麦》《点个火》《看错了》等。这些小诗里不仅有民间童谣的元素,有的直接就是对民间童谣的重新加工和再创作。

还有一些小诗,带有寓言哲理意味,堪称是饶有理趣的寓言诗。这些小诗大都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景象的观察、思索与想象,选取某个生动的故事细节,揭示出一些生活哲理,告诉小读者什么是好的、是美德,什么是不好的,是恶德和丑行。例如《蜘蛛和蜻蜓》,讲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蚂蚁》讲的是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美德;《农人和野兔》写的是“守株待兔”的农人,因为侥幸地获得了一只野兔,从此就放下了犁和锄,每天守着那棵树,结果是“田里没人去照顾,所有稻禾全已枯”。最终,农人面对失望的现实而渐渐醒悟:“我坏在得到一只野兔”。这首寓言诗把“守株待兔”这个古老寓言加以翻新和延伸,让小朋友领会到了新的道理。

还有一些带有猜谜游戏意味的小诗。如《两排白石头》,写的是“两排白石头,排在大门口”,不仅要早上刷、晚上刷,“每天三次大门开,许多东西送进来”,无论是馒头、白米饭,还是鱼、肉、青菜,都要慢慢地切磨,“切小磨细送进房,房主每天受用多”。小朋友念完小诗,都会开心地猜出谜底是牙齿。再如《十个好朋友》:“我有十个好朋友,不吃饭也不喝茶,没有脚也没有手,早上帮我洗脸儿,晚上帮我解纽扣。”写得形象风趣,小朋友一边念诗就会一边猜出,谜底是十个手指头。《你来猜》:“有时在我前,有时在我后,有时在我左,有时在我右。光明处它总伴着我,不问冬春和夏秋。黑暗处它却躲起来,唤它它也不开口。”谜底是影子。

这些有趣的谜语诗,具有单纯和戏谑的儿童游戏精神,能极大地唤起小读者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真正起到“寓教于乐”、在游戏中达到美育的效果。

英国著名儿童诗人和画家爱德华·里亚,曾为小孩子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游戏儿歌,也被称为“逗趣歌”或“胡诌歌”,在英国几乎家喻户晓,流传很广。这样的小诗纯粹为了给孩子们逗趣、娱乐好玩的,诗里没有什么逻辑性可言,甚至带点“无厘头”的意味,但是在语言文字上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小孩子们念起来有时像在念“绕口令”一样,会觉得十分开心和有趣。

叶圣陶的儿童诗里也有类似的作品。例如《小人国》:“小人国里样样小,说给你听不要笑。只要买到一尺布,可做衣裳四五套。细丝带子两寸长,束腰三围不嫌少。房子只有鸟笼大,火柴盒里好睡觉。马儿像只小青蛙,树林不过一丛草。小人打猎进树林,捉个小虫吃一饱。”孩子们读这样的小诗,是一种真正的“悦读”,除了能获得心灵上的愉悦和放松,同时也能感受到语言、文字、音韵上的玩味与兴趣,当然,也不排除有一点点生活习惯、常识认知上的收获。这其实也是儿歌、童诗中必不可少的“儿童游戏精神”。

儿歌和儿童诗,与叶圣陶先生毕生为孩子们创作的小说、童话、散文等体裁的作品相比,比重不算太大,甚至往往被读者忽略,但是,《叶圣陶儿歌一百首》里的这些小诗,在创作时间上贯穿了这位儿童文学大师的一生,从20世纪30年代初叶,到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晚年,他几乎从没有停止过为纯真的赤脚小孩的浅唱低吟。叶小沫在为这本书写的一篇回忆短文《爷爷创作的儿歌》里,写到她在爷爷身边生活时看到,20世纪50年代里,已经六十多岁的爷爷为小孩子写东西时,“还是没有忘了要用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写出来的儿歌依然首首充满了童心童趣,首首朗朗上口充满诗意”。这本《叶圣陶儿歌一百首》就是最好的例证。

作者:徐鲁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