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知识服务让知识获取变得便捷,而我们却变得焦虑——知识过剩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学习?

作者:方柏林   2018年05月31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如今人们常说:我们处在一个知识过剩的时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便捷,尤其是随着知识服务的兴起,知识的生产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泛化。市场上涌现了大量的知识产品,让人眼花缭乱,甚至开始焦虑。在知识过剩的时代,我们怎样更加高效地学习?这是每个想要获取更多知识的现代人都关心的问题。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期推出的《过剩时代的学习》一书中,美国高校课程设计总监方柏林给出了专业而实用的意见。以下为本书序言部分的节选。

《过剩时代的学习》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方柏林 著
出版时间:2018年02月

选择自己的学习未来

在过剩时代我们怎么学习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像吃自助餐一样,要找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别人喜欢小龙虾,你未必喜欢。学习是一种发现。爱因斯坦就说过这么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个天才,但如果你是一条鱼,而别人通过爬树来检验你的能力,你一辈子都会觉得自己是一条很蠢的鱼。鸭子、乌龟、猪,大家各有特长,干吗逼所有的都去跑步,都去飞翔?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怎样找到自己的独特?应该识别自己内心的召唤。我看过一部电影,叫《恋恋笔记本》(The Notebook),电影中的富家女被两个年轻人同时追求,她面临选择的困境,她的父母给了她一些建议。这或许可以启发大家识别自身需求。

有一句台词是“你需要什么?”。你不要看别人怎么说,也不要看周围,甚至不要看你的父母怎么去规划你的人生和职业选择。你首先应该想:自己的特长是什么?能力是什么?把它们结合起来,和其他资源汇聚。

你还要去想象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在做什么事情。我过去在管理培训和管理咨询行业做事,出国前在犹豫,是去学管理还是教育。我找一个老师咨询,他说这两个选择自身并无好坏。关键是你怎么憧憬未来的生活。二十年以后你希望忙忙碌碌挣钱?还是悠悠然然做事,同时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我觉得自己是后一种人,于是学了教育。人应当想象未来的生活。生活需要想象力。

如果我们确实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可以看看周围其他的人,看看父辈那些人在做什么事情,可不可以让他们作为自己的参照系?我做教育技术,有时候也会看到一些五六十岁的人还在做,教育技术更迭过快,他们有时候跟得力不从心。我就想应该发展两个职业,一边做教育技术,等难以继续的时候,我还可以做我的翻译和写作。

还有一点是安全感。我们选择职业的时候,或者选择学习对象的时候,我们是要寻找安全感。我们希望职业和学习能给我们带来经济上、心理上的安全。但这种安全感,未必是周遭社会定义的安全感,而是你在这个职业里边,能不能够成为一个热门的人物。没有什么职业绝对是热门的,关键是看你怎么和这个职业去配合。

我们还要找到自己的内在动力。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是把读书作为敲门砖。我们希望通过读书,然后上大学,然后一个关一个关去过。这种学习,是一种外在的动力驱动着我们。当我们进入成年以后,开始工作,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另一种形态。在这个资源过于丰盛的时代,我们应该尽量找到什么东西有内在的驱动力。是什么样的引擎,在拉着我们走?怎么样找到这种引擎?我们每个人自己,最终都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称niche,是我们自在发挥的地方)。在本书中,我们也会谈到我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习也不是贪多求大的过程。我再说那个自助餐的话题,我们自助餐往往会吃多了,有的人吃撑了是扶着墙出来的,那是不知道他的能量、潜力有多大。我们的头脑也是这么一回事,人脑也存认知负荷问题。学什么、不学什么当有所选择。我们不要给自己太重的负荷,有的东西我们是不需要去学习的,是可以放在外面的。我有一个老师叫罗米斯佐夫斯基,是波兰人,他说人类的绩效问题其实并不完全都是技能的、知识的或者态度的问题,有的可能是环境的问题。比如说有的人事情做得比较好,反而得到了惩罚,那么在环境因素上就出现了问题,那么这种情况下,你学得再好,再用功,还是没有用的。有些东西涉及态度问题,我们或许有这个能力,但是我们不愿意去学它。态度问题不解决的话,还是学不进去。受他启发,我就觉得经常用的知识要学会了,放在大脑里面(knowledge in the head)。但是另外一些知识应该放在世界上(knowledge in the world)。二者很有差别。有些东西,一辈子只用一两次,为什么花一两年时间去学它?有些东西已经排除在外,不要去学,可通过绩效支持等手段来解决。

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剩下的一些东西,我们必须学习。怎么去掌握这种学习?人的学习潜力很大。我在俄克拉荷马见到一位老者已经70多岁,还在学跆拳道。他一辈子拿了三个博士学位。我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他学习的时候没有人可以打搅他,他把自己的时间封闭起来了,学习的时间就在做学习的事情,效率非常高。

提高学习效率:怎样让学习高效?我设计了一个公式:M = CE2,这是一个文科生能理解的相对论。这里的M指mastery,亦即我们要掌握的知识;C是指choice of content,我们选择要学习的东西;我们还要有有效的教育方法E(effective instruction)。有时候我们不能够左右老师,但是我们可以给老师提供反馈。另外一点,就是我们学习的时候,必须非常专注、精力非常旺盛。在这个过剩时代,有时候大家觉得学习反正就是网络上的学习,重要的事情完成之后再去学。很多时候,我们把一天的事情完成之后,已经精疲力竭了,那时候学习就是没有效果的,你还不如不学,不如去睡觉。

切分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庞杂,可能大家会有一种淹没感。过去,学习很多是预备式学习(just-in-case learning),学习是作为一种预备;现在,越来越多的学习是让我们去及时、刚好够的学习(just-in-time, just-enough learning)。我的工作包括不少教师培训。有时候让老师过来参加培训,来的人很少。老师有自己的事,要发文章,备课,回答学生提问,参加社区服务等。后来我们想方设法地把大的学习转化成小的学习,比如一两分钟的短视频。他们需要什么我就制作什么,基本上按苹果的教学视频模式来做。

不能忽视知识:另外,学习方法也很重要。我们有很多选择,但选择之后,我们还要用好的方法去学。我写了一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的《知识不是力量》。送给别人,尤其是送给小学老师时,大家都面露难色:什么叫知识不是力量,你这不是给我造反吗?其实我不是说知识没有用,而是说,我们仅仅有知识,不会使用、不会分析、不会应用,那还是没有用的。在任何学科中,我们都必须建立自己的知识基础,虽然我们现在可以搜索很多东西,但是如果缺了基础知识,搜索都不知道怎么搜索。

多一些项目式学习:另外,我发现美国的学习有一个特点,就是说,很多学习是基于问题的,而不是基于识记。比如说我们学媒体设计的时候,老师就让我们设计个网站。设计网站逼迫你学习到很多知识,包括课本上有的和没有的。我当时在翻译一本小说,叫做《老谋深算》,其中提到生态养殖的话题。受其启发,我设计了个生态养猪的网站放在网上,之后就忘记了密码。很多人给我写信,求教我生态养猪的话题。我摇身成了生态养猪的专家,其实我懂的并不是很多。后来想方设法把密码找到,给删掉了。现在想想挺后悔的,我们做IT的,为什么不可以养猪呢?丁磊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学一点思维技能:去美国任何一个地方开会,他们都会提到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也译批判性思维)。过去人们的重点是在“批判”二字上。它实际上要求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检验说法的前提、假设、背景。只有这么做才可以甄别真伪。还有一种很被强调的思维,是创意性思维。而那种背诵式、记忆式教育,在美国不被看重,被视为低端思维技能。到底如何应对这种技能,我们会在下文中再详述。

学一点横向管理技能:还有一个学习方法论也很重要,就是项目管理,可能很多专业都有学,它真是很管用。它教会你一种思维,把一个大的任务切分成小的任务,这样就可以把很难做的事情,变得容易起来。像中国古时候的大家族,选出来的当家人,既要打点上下,顾全各房各枝的人情面子,又要经营好家族产业,分派不同的门客幕僚打理方方面面的生意,思路方法跟现代MBA恐怕也是差不多。谁说知识不是力量?

学一点研究方法:要从事高等教育的话,不管做什么事情,我希望大家都学一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知识。我当时学的是定性研究的方法,我就到图书馆去观察、去访察,人们有顾忌,不让我去观察。我就做“卧底”,推着我女儿去。我女儿去读书,总不会有人反对。我自己在那边观察,看图书馆怎么运作。这种研究技能很多场合都可以使用。包括我现在写专栏,很多话题我一点都不熟悉,比如说美国医疗状况、美国教科书采用的是什么。我都是用这个应用研究的方法去做的。

我们总希望把其他国家教育中的一些技巧性的东西搬到国内来,如芬兰、美国等。盲从于人家的奇技淫巧,只顾引进些噱头显然是不管用的。有个阿拉伯的商人到了美国开会,住在宾馆里面,宾馆里面的水龙头一拧水就出来很多。他很好奇。在沙漠里,他找水有时要找几天几夜。回阿拉伯的时候,就把宾馆里的水龙头卸走带了回去。水龙头装在沙漠里面,能拧出水来吗?

作者:方柏林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