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志甜
2024年11月13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教育强国建设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但是,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依然任重道远。
日前,教育科学出版社重磅推出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写给中小学教师与管理者的“通俗教育学”——《教育的彼岸》三卷本。这套书通俗易懂、贴近实践,旨在启发更多教育人清晰地理解现代教育、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近日,百道网专访了《教育的彼岸》责任编辑王晶晶,请她谈谈出版缘起,以及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教育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是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教育专业出版社,始终秉承“弘扬教育学术,繁荣教育研究;传播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促进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版理念。近年来,出版社在关注学术前沿进展的同时,也在持续关注如何以更通俗的方式将教育理论表达出来,使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乐于读、读得懂、用得上。
近期教育科学出版社重磅推出的《教育的彼岸》三卷本,便是一套写给中小学教师与管理者的“通俗教育学”。全书对中小学教育中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接地气的剖析,力图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包括教育公务员、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教育培训者等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启示。这套书语言通俗、启发深刻、满怀期许,适合每一位基础教育领域的实际工作者阅读。
谈起策划缘起,责任编辑王晶晶表示,策划出版褚宏启教授的教育随笔,是多年前便产生的想法。
褚宏启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他长期从事教育管理研究,在中小学校长及教师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2016年1月始,褚宏启教授在《中小学管理》杂志开设了“宏启观察”专栏,每月写一篇,内容聚焦中小学教学与管理实践,深受广大校长和教师的欢迎。“我也是‘宏启观察’专栏的忠实读者,深知褚教授随笔文章所蕴含的深刻的学术构建力、政策阐释力和实践引领力,因此产生了将其集结成书出版的想法。与褚老师沟通后,这个想法也得到了他的支持。”
历时八年零四个月,今年4月份,“宏启观察”专栏文章累计达到100篇。从思考深度、内容体量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综合考量,当下正是合适的出版节点。褚宏启教授开始对这些文章以及其他相关的论文进行收集整理,按主题分类,共整理出10个主题的142篇文章。
最终,教育科学出版社推出了《教育的彼岸》三卷本。三卷本以“现代精神”为逻辑主线,揭示了现代教育的本质,阐释了如何以现代教育、现代学校培育现代人,进而建设现代化国家。褚宏启教授以平实的笔触,分享了自己对教育现代化的思考,以“现代精神”为价值导向,分析了教育改革中的现实问题,试图使更多教育人清晰地理解现代教育、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更清醒而坚定地从此岸走向理想的彼岸。
其中,《教育的彼岸(一):走向现代教育》主要关注何为现代教育,共分三编:教育现代化要有灵魂接地气、基础教育如何健康优质发展、扎实推进教育公平;《教育的彼岸(二):培育现代人》聚焦人的培养,分四编:以人道精神对待每一个学生、以核心素养应对21世纪挑战、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英才教育;《教育的彼岸(三):建设现代学校》聚焦学校治理与校长、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共三编:让每一所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以现代精神引领学校发展、教师与校长要走向专业化。
何谓教育的“彼岸”?褚宏启教授对“彼岸”的内涵也做了界定——“彼岸”指教育的理想境地,超越现实的、美好的教育,亦即具有现代精神的“现代教育”。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不会那么累、那么卷,能够健康快乐成长,获得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学生、教师、学校都拥有更多的自主权;重视以人道精神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喜怒哀乐、兴趣需要,激发他们的生命活力、学习动力、发展潜力。
最开始的时候,出版社和褚宏启教授的想法是出版一本书,但没想到最后成稿的体量远远超出了预期。
“我们拿到书稿排版后,达到800多页,体量非常大。考虑到读者对象主要是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800页的篇幅既不适合老师们随身携带,也不便于他们阅读,于是考虑分为三本。”王晶晶解释道。经过仔细研读书稿,发现所有的文章都有一条一以贯之的逻辑主线,即现代性——“这些文章都旨在以现代性、现代精神引领学校、教师、学生更好地发展。”
在与褚教授沟通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以三卷本的形式出版。三卷本均以“现代”命名,第一本从总体上描述现代教育图景,第二本聚焦现代教育所要培养的现代人,以及通过何种方式培养现代人,第三本则聚焦现代学校建设。三卷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通俗教育学”知识体系。
从4月下旬接到书稿,到8月中下旬正式印刷完成,三卷本出版周期约4个月,显然这是一个快节奏的出版项目。
谈起出版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王晶晶回忆说:“一是体量大、时间紧,我们非常希望这套书能更早地面世,让更多教师、管理者看到和受益。二是希望打造成精品,所以装帧设计方面花费了很多心思,从封面方案的确定,到三卷本颜色的调整、印刷工艺的确定,都希望符合这本书的定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
图书出版后,受到了区域层面、学校层面及读者层面的很多关注,“一些学校将这套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资料,组织教师开展共读活动,进行深度学习、研讨,希望这套书能对更多读者产生有益的影响。”
王晶晶
新学校研究会会长李希贵做出了很高的评价:褚宏启老师是国内最懂学校、最懂校长的学者。他的文章我之所以每篇必读,不仅因为他的同理心,而且更因为他的敏锐和犀利。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让我敬佩。这样的文章不仅管理者渴求,一线老师们也一定会从中获益良多。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正泽学校校长李烈指出:这本书让我们得以窥见教育的彼岸,一个充满人道性与民主性的理想教育。在为我们揭示现代教育本质的同时,提供了现代教育的诸多实践路径,极具启发性和营养性。
变革时代,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面临诸多复杂挑战,难免会无所适从,抓不住重点。特别是最关键的现代化、现代教育,虽然推进得如火如荼,但许多人的认识仍然集中于硬件设备、信息技术等的现代化。
褚宏启教授指出,推进教育现代化,要抓住教育现代化的灵魂,而这个灵魂就是现代精神、现代性,具体体现在教育的人道性、理性化、民主性、法治性、专业性等方面。教育现代化不只是硬件设备、技术等硬性指标的“表层”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增进教育的现代性”,让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管理等,都洋溢着现代精神。
这套书在为我们揭示现代教育本质的同时,表达也极具启发性和营养性,是一套“通俗教育学”。
对于“通俗”,王晶晶从两方面作了解读:一是语言通俗。这套书尽管体量大,但语言通俗生动、可读性强,它不同于学术论文,而是篇幅短小、语言简洁有力,教师和管理者阅读起来不会枯燥无味,理解上没有任何障碍。二是内容通俗、贴近实践。书中所有内容,都源于作者对中小学实际教学与管理中的现象、问题的观察和思考,源于与校长、教师的沟通与交流,本书力图分析现实问题,提出明确的、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为教师和管理者的日常工作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王晶晶进行了举例说明:“例如,这本书不仅关注宏观层面的现代化、教育治理,更强调现代化要有灵魂、接地气,探讨了现代化这一宏大议题如何与每一个校长的日常管理、每一个教师的日常教学、学生上的每一堂课建立密切联系。”
“再如,这本书强调,教育治理不只是区域层面的治理,《让每一所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推进班级层面的教育治理》更是明确提出治理要下沉到学校层面、班级层面。此外,四谈《以现实主义态度落实新课标》《推进微观公平:班主任能做什么》《推进微观公平:科任教师能做什么》等文章都直接源于实践,贴近学生和教师的学校生活。”
“应该说,每一篇文章都值得教师和管理者细细品读,相信读者们读来都会有感悟,有启发,有思考!”
王晶晶表示,未来还会继续关注教育理论内容的通俗表达,策划出版更多的“大家小书”,推动教育科学研究走近学校、走近教师,为实践者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作者:贾志甜
终审:李星星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