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新书推荐|《媒介社会学》:学科溯源与数字时代再出发

2024年10月14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媒介社会学》以“行动—媒介—结构”为分析框架,从 web3.0以降媒介全面切入社会生活微观、中观和宏观全领域的语境背景出发,系统梳理了媒介社会学的议题、理论与方法。

在回顾媒介社会学芝加哥学派思想理论资源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以吉登斯、布尔迪厄为代表的宏观理论资源和以布洛维、格兰诺维特、桑斯坦为代表的中观理论资源在媒介社会学议题上的适用性。

以结构—行动、宏观—微观谱系为横坐标,以 web1.0到web3.0媒介发展为纵坐标,从媒介、体制与政治,媒介工业与受众,媒介表征/再现,数字技术、自我和社会四个议题进行了媒介社会学研究案例导读。

最后介绍了实验法、调查法、访谈法在媒介研究议题上的应用和谱系,并就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界面”研究方法对未来社会科学基本研究方式的挑战进行了梳理解读。

《媒介社会学》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韩瑞霞
出版时间:2024年08月

本书作者韩瑞霞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杜克大学联合培养传播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媒介管理博士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上海市哲社课题、中国博士后基金等多个项目。研究成果发表于《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Asian Perspective等中英文期刊50余篇,出版专著《美国传播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分野与融合》(2014)、《流动的认同:教育、媒介、社会接触视野的在华外国青年中国观》(2018)。美国杜克大学与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访学学者,多家ssci期刊审稿人,中国社会学会网络社会学委员会理事。研究方向:媒介社会学、国际传播。

精彩书摘:

序二(节选)

每个学科重视的东西并不一致。传播学和社会学有不同的知识优先级:前者对新鲜事物超常敏感,后者对结构、制度等持久力量的探索孜孜不倦。现代传播学得益于汲取了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精华,近年来更积极引入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方法等。尽管社会学并没有放弃传播和媒体研究,但社会学很明显需要更多地关注传播和媒体过程。媒介社会学在学术界及其他领域的发展,尤其是机构性的发展,比如学科项目设立、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培育、学术工作岗位、学术组织的设立与活动、学术杂志的增长,与传播和媒体在我们媒介化、网络化的社会世界中日益增长的中心地位尚不成比例。

瑞霞的书为媒介社会学再出发鼓与呼。在AI势不可当的当代,媒介社会学再出发正逢其时。媒介社会学的多样性和深度体现了传播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之间持续的充满活力的互动。我在一篇综述性文章讲媒介社会学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主要观点就是把媒介或媒介社会学扩展为一个网络的跨界的场域,以问题为出发点和目的地。抛开学科的偏见,我们的研究问题更重要,而研究做下去,百川归海,其实大家关心的问题很相似,可能在用不同的术语,不同的理论,试图解释同样的东西。不管是从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传播学还是其他学科出发,其实做到一定程度真的会发现很多点与面融会贯通的地方。从问题出发,思考我们的理论怎么样更有解释力,我们的方法怎么样更严谨。我建议将媒介社会学概念化为一个超越学科小盒子,由问题驱动的网络性、跨学科领域,而不是回到拉扎斯菲尔德的媒体效应范式。这将允许学者利用学科间的结构洞进行综合和创新。超越二元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框架,媒介社会学需要考虑生产和使用模式、渠道和平台、内容、个人和网络属性,以及权力和身份的多重表达。媒介社会学必须关注资源的结构性不平等对媒体制作、发行、使用和消费的影响。探寻不平等的由来、表现、后果和改善是一个核心的社会学问题。更多社会学家需要重视技术与不平等之间的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特别是关于弱势群体边缘群体怎样参与数字社会的解决之道。数字技术媒体的社会影响下,我们现在的社会网络,不管是从个体角度还是从社区群体甚至到宏观的社会层面,相较过去都变得更加复杂、分裂、矛盾、流动、不确定。如果我们总是满足个体层面上的研究,其实没有发挥出媒介社会学在组织层面、工业层面、社会和政策层面上理解这些问题的优势。

瑞霞的书专注于对西方,尤其是美国媒介社会学介绍。有心的读者自然会想到西方的理论,方法和文献对中国媒介社会的适用性问题,以及中文社会的媒介生产传播与使用,是否可以发展替代性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我们作为一个媒介社会学者是幸福也是痛苦的,幸福是绝对不缺少研究题目,甚至说我们被技术往前赶着走,很容易找到数据。痛苦在于我们很容易目不暇接以致迷失在众声喧哗中。身处技术变革媒体变化洪流中,作为研究者我们应退后一步,保持批判的距离,取得冷静的观察,慢下来,我们才能够真正对理论作出一些贡献。

《媒介社会学》从学科溯源、理论框架、文献综述到方法简介,井然有序,层次分明。知难而上,精神可嘉。作为中文媒介社会学为数不多的著作,瑞霞多年工作结晶必将惠及对社会和媒体相互作用感兴趣的青年学子。坚持是对同行者和后来者的支持,功莫大焉。

陈文泓


(本文原载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