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方寸万象:新见中国古代玺印封泥陶文集粹》:全面展现古代玺印及古文字发展的辉煌历程

2024年10月12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2024年8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方寸万象:新见中国古代玺印封泥陶文集粹》(上下册)。在这套书中,收录了全国15位知名玺印封泥陶文收藏家珍藏的368方全新见篆刻玺印资料,内容涵盖从先秦至南北朝的古玺、秦印、汉印、陶文、封泥等各大篆刻门类,全面展现了古代玺印及古文字发展的辉煌历程。这本书是目前玺印图录中放大倍率最高、细节显示最丰富多面的新见资料图录。在这本书中,从篆刻学习取法的角度,着重展示了玺印的局部细节,揭示了玺印印面上文字线条、形态、玺印材质和凿刻技术等方面的特征。书中的图像最高放大至原印的1000倍,高清呈现了玺印、封泥、陶文的字口、线侧、印钮、印底等全方位细节,为玺印研究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是古文字研究的珍贵资料。

《方寸万象:新见中国古代玺印封泥陶文集粹(上下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作者:刘钊,许雄志 主编;石继承 协编
出版时间:2024年08月

这本书的主编刘钊,是著名古文字学家、一级教授、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另一位主编许雄志,是著名古玺印收藏家、西泠印社副秘书长、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主编。协编石继承,是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方寸万象——新见中国古代玺印封泥陶文集粹》是一部反映超清微距拍摄成果的玺印图录。在这本书中,揭示了古代玺印中前所未见的奥妙。书中呈现了368方新见玺印、封泥、陶文资料。这些玺印等古文物所属的时代,上起商末周初,下至南北朝,跨越近2000年。这本书由国内权威古文字、古玺印专家团队领衔主编。书中的高清图片,是经过多角度微距拍摄而成。这些图片呈现出字口、线条、残破、锈蚀等印面细节,全方位展现了从未看清的不同国别、不同材质的风格变化,

《方寸万象》这本书以“真、精、新”为收录标准,以专业、科学的方式,突出细节,多角度地呈现几千年前的玺印、封泥、陶文古文物,引领篆刻出版的潮流,可以给读者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也可以为印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考。

《方寸万象》这本书收录内容十分丰富,有古代的青铜玺印、封泥、陶文等。编辑推荐认为,这本书有几个方面的亮点:

第一 ,在这本书中,收录了368方全新见的篆刻玺印资料。

书中的玺印图像反映了从先秦至南北朝的古玺、秦印、汉印、陶文、封泥等古文物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全面揭示了古代玺印的制作奥秘,呈现了古代玺印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第二 ,书中收录的玺印图像都是超清微距拍摄而成。

他们采用最新的1.51亿像素飞思相机,对玺印文物藏品,进行实地全新拍摄。在拍摄的时候,最高放大至1000倍。精心拍摄的图片,对玺印藏品,进行了多角度的微距呈现。在这些图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印面的字口、线条、残破、锈蚀、印缘的细微痕迹,也可以看到印钮、印底的细节。

第三 ,书中收录的超清图片,拓展了印学研究创作的新境界。

在这本书中,700多张超清玺印图像,全方位清晰展现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造型,呈现了铸造、凿刻、碾制等不同的制作方式的痕迹,也表现出不同国别和不同时代的凿刻风格,反映了不同材质对于造型风格的影响,也反映了不同的钮式。从这些图像中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燕国、三晋、楚国、秦国的各种玺印,也可以看到西汉、王莽新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种造型风格。这些印章的材料质地、凿刻工具和凿刻技术,都影响到了印面上古文字的呈现形态,也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趣味。

在这本书的序言中,主编刘钊写道,2019年4月,“中国古玺印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岩手大学举行,他和同事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议期间,他提出,2020年在上海举办一次内容相同的会议。后来,把会议安排在2024年9月底在上海举行。他们邀请十几位研究学者和收藏家出席会议,并请这些收藏家提前提供自己的一些精彩藏品的资料,编成一本图录,也就是《方寸万象——新见中国古代玺印封泥陶文集粹》这本书。后来,这本书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9月28日,“方寸万象——中国古代玺印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办,在会议开幕式上,发布了新书《方寸万象——新见中国古代玺印封泥陶文集粹》。这本书以“真、精、新”为标准,收录368件玺印、封泥和陶文资料,时代从商末周初到秦、汉、魏晋、南北朝,质地包括铜、陶、金、银、玉等。

中国古代的玺印、封泥、陶文,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类古文字资料。在一般情况下,“玺印”是指玺印原物,而“封泥”是指用于封缄的上有玺印的泥,“陶文”则很多情况下是指印有玺印图案的陶器。

玺印、封泥、陶文具有文字学研究上的价值,同时,又因其所记载的内容涉及人名、族氏、职官、地名等信息,因此又是历史、地理、民族、思想文化等方面研究的重要资料,历来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

玺印的印钮是一种造型艺术。同时,玺印、封泥、陶文在方寸之间的文字结构和布局安排,文字、偏旁、笔画间的腾挪避让,省形移位,借笔共旁等装饰和美化技巧,又是平面设计需要借鉴和效法的模板,所以在艺术上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方寸万象》这本书中,共收录368件玺印、封泥和陶文资料,其中玺印202件,封泥57件,陶文109件,这些玺印文物所属的时代,从商末周初,一直到秦、汉、魏晋、南北朝,跨越2000年。玺印的质地包括铜、陶、金、银、玉等材质,形式多样,文字美观,内容丰富,对于印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总体上看,这本书中的这些资料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既有学术性也有艺术性,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也会得到书法篆刻爱好者的青睐。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用超清图像,极度清晰地呈现了玺印的细节,让人们看到了玺印印面笔划中的细微的特征,也让学者对印学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书中的这些精彩的图像都是摄影师和图书编辑精心拍摄出来的。

多年来,上海书画出版社在篆刻资料的出版方面,编辑们都根据专业的需求,在摄影、印刷等图像处理技术上不断更新。

而近几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在文物图录的摄影中做了更多的探索和尝试。他们采用百倍超高清微距拍摄,多角度用光,以及360度的拍摄理念,出版了《史墙盘》《权衡天下》、《郁郁乎文哉》《不朽:大漆艺术五千年》等精品图录。在这些图录中,都以极具震撼力的图像,全方位地展现了文物的艺术、考古、古文字、制作方式等细节特征。

在编辑出版这本书的过程中,在刘钊教授、许雄志先生的积极推动下,来自山东、河南、陕西、河北、浙江、上海、澳门等当代15位国内重要古玺印收藏家,无私地将自己的珍藏精品拿出来,让摄影师进行全面的重新拍摄。

在接到这个选题的时候,出版社的编辑和摄影师面对如此重要的一大批新见玺印藏品,为了做出新意,确定用《史墙盘》同级别的文物多面视角,进行最大倍率的高清微距拍摄,同时突破玺印图录常规开本,为读者提供最震撼、最细节、全角度的玺印图录,也为古文字界、篆刻界提供一份更加专业清晰的资料库。

他们在这次拍摄玺印的过程中,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他们用最先进的摄影技术,揭示古代玺印的材质、凿刻技术的特征,穿越时空,揭示几千年前的造型风格。

古玺印不仅有文字,更有色泽、凿刻、腐蚀呈现出来的不同面貌,玺印线条中的力量感、凝练度、厚重性、苍茫意味,都与实物的细节息息相关,只有拍好真实的玺印的各种细节,才能给篆刻实践解开一个个谜团。

因此,他们在开始正式拍摄之前,做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篆刻拍摄试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过反复尝试,找到了比较满意的拍摄角度、布灯方式和色彩还原度。拍摄出来的图像,可以准确地反映玺印的色泽、材质,也可以呈现出线条的立体感、速度感和力量感。这些图像的成像倍率最高达到了1000倍,呈现了过去从未见过的玺印图像细节。

这些超清图像呈现了各种不同的玺印材质的独特风格,比如,铜、银、鎏金、骨、玉、陶、石等不同的材质,有多种不同方式的表达风格。这些图像也呈现了铸、凿、碾、刻等多种多样的工艺细节,也反映了这些古玺印的各种不同的钮式,比如,有龟、驼、马、熊、狗、蟾蜍等动物,也有桥、台、轮子等其他样式。在这些图像中,也可以看到,在战国时期,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诸侯国有不同风格的写法,也有不同的铸造和凿刻方法。书中,全面地反映了战国七雄的文字的多种多样的形态,是研究古代文字演变的重要依据。 

第二 ,在拍摄的过程中,摄影师和图书编辑跋涉4000多公里,穿越半个中国,为368方古玺印拍摄了2000张微距高清照片,这就给重磅玺印图录打下了基础。

为《方寸万象》这本书提供藏品的15位藏家,大多分散在全国各地。摄影师和图书编辑带着满满一车的摄影器材,途径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澳门等地,绕行4000多公里,进行了一个半月的拍摄之旅。

在正式开始拍摄以后,时间紧、任务重,责任编辑杨少锋本着对篆刻出版的满腔热情,一步步坚持了下来。他和摄影师一起拍摄,他们提供篆刻专业的拍摄角度,摄影师把他们的想法付诸实践。每天摄影结束后,他们及时整理,按内容建立文件夹,把分点对焦的图版合成实点成相图,随时回传杭州,通过团队协助,一起查漏补缺。

在拍摄的过程中,遇到新的困惑的时候,他们就不断尝试,编辑团队也随时异地联线讨论。比如,在西安拍摄封泥,为了更好地呈现封泥的审美价值,他们请教朱艳萍副社长,在补光灯下仔细揣摩封泥的美,线条形态、表面风化、钤盖深度、绳结的残存痕迹。他们知道,这些都是用普通光源,单纯拓本无法表现出来的。摄影师理解后,用光影表现出封泥的结字、线条,以及笔画上反映出的铸、凿细节,甚至线条表面的颗粒都可清晰体现。

与手中的实物玺印对比,用高清微距技术拍摄出来的超清图像,呈现了过去未曾见到的篆刻细节,这让他们感叹现代的摄影技术。

第三 ,在这本书中,最高达千倍的放大倍率,呈现前所未见的丰富的篆刻细节,改变了篆刻者几十年来的固有认知。

在这些超清的图像中,可以看到,朱文原来有那么多种不同的线条风格。古玺朱文线条比较细挺,白文线条比较端正,这是人们的一般认知,可是,在全新的玺印刊布和高清的摄影图版下,他们的认知就被刷新了。他们看到,细挺的朱文,原来还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面貌,线条的力量感、速度、节奏,原来如此丰富。

以往出版,他们更注重于对印面的高清放大,而没有把对线条的力量、速度、节奏纳入考量范围。这一次,当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些地方的时候才发现,方寸万象,所言不虚。

在这些超清图像中,可以看到,坡度与线条的挺拔度原来如此息息相关,字口的深与浅,笔画铸刻的陡(直)与缓(坡)对印蜕线条影响极大。凿刻与铸造,一直是篆刻圈讨论的焦点问题,譬如三晋玺,多为铸造,此次拍摄的“利戲”等小玺,从线条侧面和底部可以看到铸造工艺留下的均匀颗粒。

此外,另有“王脩”“李延年”等汉私印,只看印蜕线条圆转、粗细均匀,空间排布也十分匀称,很难想到它们居然是凿印。但从印面清晰的各式刀痕残留,可确认其为凿印。

在这些图像中可以看到,玉印也可以用凿刻。以往学者认为,玉印因其质地较硬,主要靠碾制而成,但是,此次看到的汉玉印“向繚”,在高清视野下,可以看到清晰的字口凿刻刀痕,这就改变了他们对汉玉印单一琢磨方式的认识。

在这次拍摄的过程中,他们采用数百倍甚至上千倍放大的方式,拍摄了一大批新见的玺印,形成了超高清的玺印资料库。他们拍摄出来的图版,有几个t的移动硬盘。在这些图像中,每一张都是精益求精的结果。他们的这部图录,也从原计划的500页,增加到了700页。

这些图版首次千倍高清拍摄,解决了诸多艺术与学术问题,所以,他们这部图录,改用8开大幅页面出版。

《方寸万象》这本书以篆刻专业的拍摄技巧,科学地揭示了古玺印的前所未见的丰富的细节,多角度地呈现几千年前的玺印、封泥、陶文的微细特征,引领篆刻出版的潮流。这部图录可以给读者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也刷新了人们对古代玺印的认识,可以启发人们思考印学的发展前景。

《方寸万象》这本书包括特别纪念版和学术普惠版。特别纪念版采用专属精装烫金护封,特种布面法式软精装,可180°全平摊。特别版由刘钊教授签名留念,随书赠送10幅4开超大幅面篆刻微距海报,这些海报让人看一眼,就可以感受到印面的方寸之间,如何呈现艺术的万象魅力。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