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美国文学思想研究”(五卷本)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结项成果。该成果也得到了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资助。丛书以20世纪美国文学思想的嬗变为研究对象,以宏阔的视角全面梳理了百年间美国文学思想的发展轨迹,系统研究了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运动和流派的性质与特征,深入探讨了代表性文学家的创作思想、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科学阐述了美国文学思想体系的内涵与外延,充分呈现了美国文学总体思想体系的构建和演变过程。丛书旨在通过跨文化视角来批判性审视和研究20世纪美国文学思想,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为丰富中国本土文学思想、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思想伟力,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20世纪美国文学思想研究:20世纪60至70年代美国文学思想》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郑燕虹 等著,蒋洪新 总主编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正面临许多共同的矛盾和问题。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两大超级经济体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之间如何加强沟通合作,尊重彼此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双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各自发展权利,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当前,中美关系经历诸多曲折,但越是处于艰难的低谷时期,我们越是需要通过对话、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①。民心相通既是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的组成部分,也是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社会根基。只有民心相通,才能消除中美之间的误读、误解和误判,才能增加中美双方的战略互信。因此,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推动中关之间民心相通。实现民心相通的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无疑是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出发,先后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出要加强文明交流对话和互容互鉴,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人文交流与合作是双向的、平等的,美国需要深入了解中国,中国亦需要进一步了解美国。诚如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所说:“从根本上说,中美是两个伟大的社会,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所以有时候我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会有不同。”我们相信,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有80多亿人口③和数千种语言。如果这个世界只有一种信仰、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音乐、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无论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还是地域广阔的亚洲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非洲文明,都既属于某个地区、某个国家和某个民族,又属于整个世界和全人类。不同文明在注重保持和彰显各自特色的同时,也在交流与交融中形成越来越多的共有要素。来自不同文明的国家和民族交往越多越深,就越能认识到别国、别民族文明的悠久传承和独特魅力。换句话说,各民族、各地域、各国的文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交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自汲取异质文化的精华来发展自己的文明。有容乃大,方可汇聚文化自信之源,事实上,中华文明5000余年的演进本身就是一部“有容乃大”的交响曲。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抱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就一定会在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焕发更加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美国人文思想的研究,不仅能让我们反观中华文明的流变,还能给今天的中美人文交流带来重要启示,在“和而不同”中找寻“天下大同”,追求心灵契合与情感共鸣。
人文交流的内涵很丰富,其中,文学既承载着博大壮阔的时代气象,也刻写着丰富深邃的心灵图景。文学是时代精神的晴雨表,在人文交流中占有独特的突出地位。钱锺书先生在《谈艺录》里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文学具有直抵人心的作用,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思想情感,使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彼此了解、增进友谊。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文学”一词始见于《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当时的文学观念“亦即最广义的文学观念;一切书籍,一切学问,都包括在内”。钱基博则言:“所谓文学者,用以会通众心,互纳群想,而兼发智情;其中有重于发智者,如论辩、序跋、传记等是也,而智中含情;有重于抒情者,如诗歌、戏曲、小说等是也。”在西方文化语境中,文学指任何一种书面作品,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形式,或者任何一种具有艺术或智力价值的作品。“文学”的英语表达literature源自拉丁语litteratura,后者就被用来指代所有的书面描述,尽管现代的定义扩展了这个术语,还包括口头文本(口头文学)。进入19世纪,由于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文学被看作一种独立的语言艺术,尤其在受到分析哲学影响后,更是呈现出语言学研究的片面趋势。那么,究竟依据什么来判定“什么是文学”或者“哪些作品可列入文学范围”呢?这往往与某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环境中某个人或某一派在某一时间、地点的总体价值观相关联。用总体价值观来判断文学性的有无,这也符合我国历代主流文学理论家强调作品思想性的传统。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对文学的研究应集中于文学思想。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