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在基础教育领域,褚宏启教授的“宏启观察”系列文章有着广泛影响力,曾帮助广大教师和校长澄清教育困惑、直面教育问题、明晰实践方向。近二十年来,褚宏启教授持续关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记录与剖析教育实践中的现象和问题,撰写了大量适合中小学教育者和管理者阅读的随笔文章,这些文章将宏观政策、教育理论、微观实践融会贯通,为我们架起了一座融通理论与实践、理解宏观与微观的桥梁。教育科学出版社将褚宏启教授多年来的教育随笔集结为《教育的彼岸》三卷本予以出版,希望能启发更多读者追寻教育理想,抵达教育乐土。
本书作者褚宏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北京教科院副院长、河北省教育厅挂职副厅长、北京开放大学校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政策与法律、教育管理、外国教育史等。代表性著作有《教育现代化的路径》《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论教育法的精神》《走向校长专业化》《杜威教育思想引论》等。
精彩书摘:
走向教育的彼岸
“彼岸”一词有三种含义:一是江河湖海的对岸;二是佛教所指的脱离尘世烦恼、修成正果之处;三是比喻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教育的彼岸”取第三种含义,是指教育的理想境地。
教育的彼岸或理想的教育,是超越现实的、美好的教育,是人人都向往的教育理想国,起码不像此岸的教育那么卷,孩子不会那么累,不再只以分数论英雄,学生能健康快乐成长,能获得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学生、教师、学校都有更多的自主权,政校关系更加和谐,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家校关系更为友好,学校、教师和家长都更加尊重学生,都能以人道精神对待每一个学生,真诚地关注与关心他们的内心感受、喜怒哀乐、兴趣需要,切实地激发他们的生命活力、学习动力、发展潜力。
教育的彼岸是期许之地,是教育乐土,其典型特征就是教育具有“现代精神”。理想的教育、彼岸的教育是具有现代精神的“现代教育”,走向教育的彼岸就是走向现代教育。现代精神或者现代性是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由传统教育转向现代教育的历史过程,是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与实现的发展过程。
教育的现代精神包括教育的人道性、科学性、民主性、法治性、专业性等方面,其中,人道性是首要特征。现代精神是本书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主线。《教育的彼岸》分为三卷,三卷副书名依次为“走向现代教育”“培育现代人”“建设现代学校”,三者文脉相同,内涵一致,都是弘扬教育的现代精神,倡导以现代教育、现代学校培育现代人,进而建设现代国家。
从此岸走向彼岸,并不容易,其间充满艰辛,有激流险滩,有狂风暴雨,有顽瘴痼疾,有艰难险阻,克服种种困难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教学的改进需要勇气,管理的改进也需要勇气。狭路相逢勇者胜,勇气来自对“现代精神”的坚守与坚持,来自心中笃定的教育信念与教育情怀。只有做具有现代精神的教育,教育工作者才能为自己找到从事教育职业的价值和尊严。整天陷在题海战术、分数旋涡、升学竞争中的教育人生,其价值是大打折扣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从超越此岸走向彼岸的过程中,获得内在的专业成长和生命价值。需要谨记的是,此岸并非漆黑一片,此岸有成绩有问题、有亮点有难点,此岸是走向彼岸的基础,我们应该从此岸中汲取经验教训、获取信心与力量,并在现代精神的引领下,更快更好地走向彼岸。我们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反对割裂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连续性,反对否定广大实际工作者过去和现在所做的实际工作的价值。不能只要彼岸,否定此岸。教育要在守正(坚守现代精神)中创新,在继承(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中创新。
本书是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实际工作者而写的,是近二十年来个人教育随笔的集成,语言通俗易懂,篇幅短小精悍,不同于术语繁多、篇幅冗长的学术文章,收录的多数文章都在两千字以内,可以说,本书是为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量身打造的“通俗教育学”。
本书通俗,但不庸俗,直面现实中或者说此岸中的教育问题,并以“现代精神”为价值导向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对于现实问题,不回避不掩盖,有尖锐的批评,但是更强调建设性,力求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解决问题的针对性策略。本书最大的期待就是,能够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包括教育公务员、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教育培训人员等等的日常工作,提供实实在在的启示和帮助。可读性与实用性是本书的突出特点。
此书不是一蹴而就的急就篇,而是对过去二十年尤其是对过去八年多教育改革中现实问题的持续观察与思考。2016年1月,我在《中小学管理》开设教育专栏“宏启观察”,每月写一篇,写到2024年4月,历时100个月即八年零四个月,共写了100篇。此前不断有教育界和出版界的朋友督促结集出版,写完100篇之时,也是一个好的时间节点,于是开始收集整理这些文稿。本书共收录139篇文章,以“宏启观察”专栏文章为主,加上在《中小学管理》《中国教育学刊》《人民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等发表的其他40余篇文章。最早的一篇是发表于《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6期的《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校长应注意什么?》,最晚的一篇是发表于《中小学管理》2024年第7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教育管理研究向何处去》,前后时间跨度近二十年。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也是对过去二十年尤其是过去八年多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观察和记录,有助于我们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有助于我们看清来时路,能够更加清醒地从此岸走向彼岸。
本书原计划出一本,但是排版之后发现篇幅较大,为便于读者携带与阅读,于是分为三卷出版。三卷书名分别为《教育的彼岸(一):走向现代教育》《教育的彼岸(二):培育现代人》《教育的彼岸(三):建设现代学校》,分别收录41篇、52篇、46篇文章。这三卷书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通俗教育学”知识体系,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适合于实际工作者包括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阅读。绝不是三本书分别有不同的读者对象。
这些文章从题目到内容,都来自活生生的基础教育实践,所涉及的都是真问题,都是实际工作者关心的问题、遇到的难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写作的过程中,我向广大中小学校长、中小学教师、教育局局长、教研员请教很多,也获益很多,是他们支撑起中国的基础教育,是他们给了我理论的勇气与自信。我的很多学术观点不是产生于书本,而是来自真实的中国基础教育实践,实践是理论的源头活水。在此,对广大实际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本书凝聚着他们的经验与智慧。
(本文原载于:教育科学出版社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