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这本书是同名展览会的图录,是为了庆祝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出版的。书中的内容分为“寻迹”“探胜”“见证”“融汇”四个部分,全面介绍了大运河沿线的考古发掘成果。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在大运河沿线河道上遗留下来的水闸、桥梁和粮仓,古代在大运河沿线的城市建设遗址,还有大运河上的工商业贸易和海上丝绸之路方面的考古文物。在这本书中,介绍了大运河沿线的36项考古成果,呈现了大运河沿线发掘出来的240多件珍贵文物,包括瓷器、唐三彩、铜镜等。书中,也谈到了大运河文物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在这本书中,全面展示了新时代特别是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以来运河考古的成果,全面阐释了新时代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新变化和新成就。
《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作者: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编
出版时间:2024年08月
这本书的作者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简称“中运博”,是集运河文物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为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以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地展现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生态和科技面貌,被誉为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
大运河最早是在公元前500多年的战国时代开凿的,从那时候起,在历史上不同的时代,又经过了多次挖掘。如今的大运河,从南到北,绵延近3200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2500多年来,大运河见证了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反映了文化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
2024年正值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联合大运河沿线8省(市)文物部门共同举办“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这次展览会从5月14日到8月14日,为期三个月。展会上,汇聚了24家考古文博单位的240余件(套)精品文物,呈现最具代表性的36项新时代大运河重要的考古发现。
在展会期间,上海书画出版社同步出版了《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这本图录,全面反映了这次展览会上的成果。
这本书具有几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第一 ,在这本书中,第一次反映了大运河全流域新时代考古成果联合展的新成果
大运河历史悠久,纵贯南北,“北起涿郡,南至余杭”。2012年以来大运河沿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8省(市)共开展200多项运河考古工作,大运河沿线的考古遗址就像一颗颗明珠,见证大运河历史上的辉煌。
在这本书中,展示了大运河沿线8省(市)的36个遗址的考古成果。“铲”释文明,直击考古遗址发掘现场,详细解读各类型考古遗址的历史意义,带你看懂考古现场!
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隋唐洛阳城遗址,这项考古成果属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书中,还呈现了2022年发现的开封州桥及附近的汴河遗址,2014年发现的回洛仓遗址,2013年发现的隋炀帝墓,2016年发现的上林湖后司岙秘色瓷窑址,这些都属于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第二 ,在这本书中,全方位展示了大运河考古成果,从四大视角诠释大运河考古,深度阐释运河考古的方向。
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大运河水工及附属设施的考古成就,大运河沿线的城市考古,大运河上的工商贸易及海丝文化考古。还可以看到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书中,有精心绘制的三幅大运河沿线遗址分布示意图,包括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发现分布示意图,中国大运河沿线仓储设施分布示意图,中国大运河沿线及周边窑址分布示意图。这些示意图可以让读者全面了解大运河沿线的多种类型的考古遗址的地理分布范围。
第三 ,在这本书中,呈现了 240余件(套)精美的文物,大部分文物都是首次展出。
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各种精美的瓷器文物。有浙江省慈溪市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的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越窑青釉花口大碗。有河南省开封市州桥与附近汴河遗址出土景德镇窑的青白釉高圈足盏。也有唐代的风物,如鎏金铜龙,三彩马球女俑,菱花形打马球图铜镜。还有隋炀帝墓出土的文物,包括细钿礼冠原件残片及复原件。
第四 ,在这本书中,还收录了一线考古发掘人员、专家学者撰写的6篇研究文章,深入解读大运河考古的新成果。
在这本书中的序言中讲到,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是一项奇迹工程。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在申遗的重要时刻,大运河考古工作追本溯源、挖掘价值,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为申遗成功提供了充分的实证。
据不完全统计, 新时代以来大运河沿线八省(市),共开展200余项运河考古工作。有 60余项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其中,有7处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2处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大运河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得到进一步挖掘和阐释,这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生动实践。
为了庆祝“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联合大运河沿线八省(市)二十余家文博、考古单位,举办了“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上海书画出版社同步出版展会同名图录《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大运河人将绵亘三千公里的千年运河赋予全新内涵,秉持共保护、同传承的理念,聚焦考古新发现,携手沿线共绘就,弘扬工匠精神,赓续一个关于“今天与昨天”的动人故事。
《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这本书分为“寻迹”“探胜”“见证”“融汇”四个部分,分别呈现了大运河和河道考古、城市考古、商业贸易考古以及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第一部分是“寻迹”,在这一部分,介绍了大运河河道和附属设施方面的考古发现。
寻源探胜是运河考古的首要任务。新时代考古工作者栉风沐雨,探寻历史流淌过的痕迹。通过对运河水工及附属设施的考古发掘,不断发现淹没已久的河道、水闸、粮仓等遗址,为研究运河的管理、变迁和工程技术成就,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新的视角,构建出更加广博而清晰的历史面貌。
这一部分包含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故道重现”,第二单元是“长河经营”。在第一单元,介绍了大运河河北永济渠段的考察,安徽、河南通济渠的考古与调查,还介绍了陕西漕渠考古,江苏淮安大运河上的水利枢纽遗址和板闸遗址,也呈现了镇江铁瓮城西侧的孙吴水道遗迹和京口闸遗址、仪征拦潮闸遗址、如皋隋唐掘沟遗址等。这些考古遗址反映了大运河遗产价值的科学性与真实性。
在第二单元“长河经营”部分,呈现了历代王朝对大运河的管理。大运河是王朝的命脉,历代对于运河的管理极为重视,涉及潜运仓储、职官机构、闸坝船政等诸多方面。在这本书中,介绍了大运河附属设施的考古发掘成果,深入反映了古代对大运河的治理。
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是“探胜”,在这一部分,介绍了大运河沿线的城市考古。
“河为线,城为块”,大运河是沿线城市的生命之河。运河城市如璀璨星辰,沿着运河的轨迹,熠熠生辉,与大运河共同编织出一幅锦绣斑斓的美好画卷。新时代以来,运河沿线城市开展的考古工作,使每一座因运河而兴起的城市,拂去了历史的尘埃,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这一部分包含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繁华都会”,第二单元是“运河明珠”。近年来,大运河沿线的聚落、市镇、城市方面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在这本书中,呈现了无锡泰伯渎梅里遗址、淮安盱眙泗州城遗址和新路遗址、常州溧阳古县遗址、徐州地下古城遗址和下邳故城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这些考古文物,见证了运河沿线城市和乡镇的繁华景象,反映了运河主干线和支线交织的网络结构,对古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这本书的第三部分是“见证”。在这一部分,呈现了大运河沿线的工商业贸易和海丝文化方面的考古成果。
大运河纵贯南北,极大地便利了瓷器、丝绸等大宗货物的运输,促进了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随着新时代大运河考古工作的开展,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文化交流方面的文物。这些考古文物反映出,大运河促进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这一部分包含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窑火传薪”,第二单元是“扬帆四海”。在第一单元,介绍了大运河沿线的盐业考古、手工业考古和商业考古,呈现了考古发掘出来的手工业、陶瓷业、造船业方面的遗址和文物。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考古发现的河北邢窑遗址、浙江越窑及龙泉窑遗址、安徽淮北烈山窑遗址、江苏苏州陆慕元和塘古窑址群考古。这些考古成果见证了运河沿线手工业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第二单元,呈现了大运河沿线的港口码头方面的考古发现,见证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在这个单元,可以看到张家港黄泗浦遗址。这个遗址是唐宋时期长江入海口南岸的港口集镇,是隋唐时期遣唐使船停泊的港口。黄泗浦遗址考古历时10年,发现了唐宋河道、房址、水井等遗迹,出土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窑口的瓷器,见证了千年前黄泗浦“出江大口”的盛况,为研究中外文化交流、陆路和海运交通等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
这本书的第四部分是“融汇”。在这一部分,介绍了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在新的时代,大运河考古承担了新的历史使命。加强考古成果的转化和利用,推动了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如今,在大运河的沿线,建设了众多的考古遗址公园,包括大运河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北京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淮安大运河板闸遗址公园,宿州大运河遗址公园,洛阳回洛仓遗址公园,宁波明州罗城望京门遗址公园,扬州隋炀帝陵遗址公园等。这些公园都已经对公众开放。
在大运河沿线,也相继建设了多家专题博物馆,并且对公众开放。这些博物馆促进了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为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力量,奏响了当代的运河之歌。
在这本书中,还收录了6篇考古专家的研究文章,包括《大运河考古展现的历史画卷》《大运河安徽段考古工作回顾和思考》《一河览古今 一桥越千载: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考古发掘的收获与思考》《山东运河考古的回顾和反思》《济运幽冀 脉动燕赵》《黄运交织背景下大运河考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在这本书中,介绍了考古发现的开封州桥及附近的汴河遗址。这项考古发现属于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书中讲到,州桥是开封城中轴线御街与大运河汴河段交汇处上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唐代,又叫做“御桥”。从2018年到2022年,考古工作者对州桥本体及汴河河道进行了考古发掘。他们首次完整地挖掘出唐宋至明清开封城内的汴河形态。考古人员发现了河道、水工设施、桥梁、道路、神庙等各类遗迹。他们还在汴河两岸发现了宋代的石壁壁画。在这些壁画上,雕镌有海马、仙鹤、祥云等浮雕纹饰。这处石壁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北宋时期体量最大的石刻壁画。
在这本书中,也介绍了河南洛阳的回洛仓的考古遗址。这处考古发现属于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书中讲到,回洛仓是隋代重要的国家粮仓,由仓窖区、管理区、道路和漕渠等部分构成,共有七百余座仓窖,可储粮约3.55亿斤。回洛仓遗址是隋唐时期南北漕运发达的见证,为研究隋唐时期大型官仓的仓储制度及粮食储藏保管,提供了实物资料。
考古人员发现了回洛仓的构造。这种仓库通常是在夯实的基槽内围,挖出圆缸形仓窖,将仓壁土层拍打结实,进行火烤。等完全干燥后,铺青膏泥防渗层,再铺上木板、竹席。这样,储存的粮食不易受潮发霉。在这样的仓窖里面,粟能保存9年。
在这本书中,还呈现了考古发掘出来的回洛仓铭文砖。砖呈方形,阴刻铭文14行,共243字。铭文详细记载了隋代管理仓窖的机构为“太仓署”。仓名为“新都仓”,还详细记载了各仓窖储粮的数量,粮食的来源,仓窖在仓城中的具体位置,粮食入窖的年、月、日,各地与回洛仓粮食有关的官员姓名等重要信息。
在这本书中,还介绍了隋唐洛阳城遗址的考古发现,这项考古成果属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书中讲到,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的同时,营建了东都洛阳。这是隋唐两代的另一个政治中心。隋唐洛阳城遗址的考古工作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新时代以来成果更加丰硕。正平坊、玄武门等重要遗址,为研究隋唐洛阳城布局提供了实物资料。隋唐洛阳城的营建更加注重水运作用,洛河穿城而过,并开掘河渠延伸运道。考古人员根据发掘出来的成果,基本上确定了隋唐洛阳城水系的位置和大致的范围,为探索隋唐洛阳城水系、城址布局和漕运系统,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书中,也提供了隋唐洛阳城平面布局示意图。
在这本书中,还介绍了隋炀帝墓的考古遗址。这些考古发现属于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书中讲到,考古发现,隋炀帝墓葬由墓道、甬道、主墓室、东耳室、西耳室五部分构成。考古发掘出来的随葬品有陶器、铜器、漆器、玉器等180余件。其中墓葬中出土的十三环蹀躞金玉带、鎏金铺首、“隋故炀帝墓志”等尤为重要。至此,关于隋炀帝终葬之地的千年谜团终被破解。隋炀帝墓的发掘对于研究隋末唐初高等级墓葬形制、丧葬习俗以及南北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资料,有助于研究隋唐时期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也丰富了扬州城遗址的内涵,扩展了扬州城遗址的范围,更为当时“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增添了又一重要依据。
《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这本书装帧典雅,设计精美。这本书采用空背锁线装订,可180度平铺阅读。内文采用四色高清印刷,还原文物色彩之美。拉页展示高清石刻壁画,辑封页、单元页水波纹模切,配合山茶灰艺术纸护封,同时,采用了丝网印刷、水晶UV、油印、印银等工艺。可以带给读者舒适愉悦的阅读体验,也适合作为收藏品。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