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新书推荐|刘宇:《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2024年08月29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中国传统社会以家庭为本位,留下了大量的家训文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训文化。明清时期是传统家训的繁荣和鼎盛时期,家训数量浩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明代家训代表了古代家庭的教化方式,一方面,记载了古人如何树德立人与安身立命的训示、教诫等名言警句;另一方面,强调家庭生活所应遵守的规范或法度,以及居家治生和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教条。明代家训文化资源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传统美德,至今日仍具有不可忽视的德育价值。

《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宇
出版时间:2024年08月

《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在深入分析明代家训本文的德育内容基础上,一是从四个维度(即审视维度、思维方式、转换原则、方向定位)构建了明代家训德育思想价值转化的内在逻辑与基本思路,丰富了对传统家训当代价值研究的理论成果;二是从理论层面凝练出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五条借鉴经验(即“陶铸德性”“仁义修养”“事必有法”“化民成俗”“博通四书”等);三是从实践层面阐释了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继承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等特征,并提出了具体的践行方式与实践途径,以期对当代家庭德育体系的发展提供合理性补充与完善。

本书作者刘宇,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法学博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山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与德育、家庭伦理,现任职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齐鲁学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出版和参与撰写专著4本,曾先后主持、参与教育部、省部级课题多项。曾荣获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二等奖等。

精彩书摘:

序言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构成细胞,也被认为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也是最不可缺的生存与生活场所。依赖与重视家庭,被视为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显著特征。同时,家庭是最基本伦理实体,也是承续家庭伦理道德的一种重要载体。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的逻辑脉络成为连接个人修为与治理国家的桥梁,也就有了“国之本在家”的优良教育传统。家庭是人生教育的第一场域,因此也产生了历史悠久、延绵不绝的家庭教育经典之作。

可以说,家训文化在教化与训导方面产生了训诫子孙、福润后世的深远影响,也反映出古代先哲在修德、治学、齐家、处世等方面的教育实践。更进一步讲,中国传统社会的家训文化在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继承民族精神、增进家国情感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党的二十大强调指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由此可见,对中国传统家训及其德育思想进行研究,并以当代家庭道德建设为依托,通过深入挖掘传统家训文化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总结传统家庭的优秀教育规律,以此来激励人们形成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的家庭氛围,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做出应有贡献。

从家训的发展历程来看,明代家训是中国传统家训史的一个繁荣时期,它清代家训的鼎盛时代打下了坚定的理论文本和教育实践基础。事实上,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家庭发展演化的最后阶段,也是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转型的开端。因此,深入探讨明代家庭及其社会形态,分析明代家训发展和繁盛的社会要素,对我们认识中国传统家庭,及其和现代家庭进行比较无疑具有重要作用。有鉴于此,本书在梳理和厘清明代社会和家庭变迁的历史脉络中,通过对较为丰富的明代家训资料合理且充分地利用,尽可能地完整而全面地呈现明代家庭教育的“全息景象”。总体而言,本书以历史和现实的双主线逻辑展开说明。一方面,追溯历史是为了更清晰地梳理和阐述明代家训及其德育思想的实质与内涵;另一方面,指向现实则是在理论层面探求理论创新,在实践层面寻求借鉴与启示,而历史与现实之间则要以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现代转化来作为衔接与契合点。通过对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系统剖析,回应“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这一问题,并可以概括为以下解读:

第一,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文本性价值。包括明代家训在内的传统家训不应仅仅是被封存于图书馆中的泛黄文献,而应是呈现在今人视野之中的生动且鲜活的教育读本。明代家训作为封建时期的产物,长期以来,人们对它持有偏见态度,并认为其内容已不适用于当代家庭。然而,我们认为,今人不应完全否定其思想精髓。马克思曾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意即说,“批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以批判之视角审视家训实质对家训的“扬弃”和继承。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依据,凭借家庭德育的发展之势,不断重新鉴别、选择与筛定对家训本身的利用程度与价值,以期推动当代家庭德育理论和实践途径的创新,才是明代家训文本性价值的真实体现。

第二,明代象训德育思想的解读性价值。对解读性价值的理解不应囿于对家训文本式、印象式的简单解说,而是应以探索更深层次的本质,即以不断追索的思维方式来挖掘现实性的可利用价值。可以认为,解读性价值更倾向于实践操作层面,它本身即是对文本价值重新认知后的进一步升华与运用。超越对文本表现的理解就是要对家训更深刻本质的解读与追问。我们说,发掘与梳理明代家训及其德育思想这一工作就并非易事,一方面是因为明代家训文本和内容本身特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亦是其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所决定的。故此,对明代家训的深人解读,就必然要舍弃传统家训中带有“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色彩的教育本质,而将符合当代家庭德育的传统美德以新的形式解读和表达出来。

第三,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导向性价值。导向性价值具有前瞻性和可预见性等特征,这与“价值”的内涵与特性不谋而合,即强调应然性而非实然性。事实上,考虑包括明代家训在内的传统家训,其德育思想的导向性是对家庭德育体系发展的历史性趋势与联系的必然反映。也可以理解为通过对家训德育价值的前提性预设,一方面来引导家训德育思想自身不断地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之需,另一方面,也促使家训德育价值指向当代家庭德育发展的方向与定位,即是在家庭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的价值预设和价值定位基本一致的。这就从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当代家庭德育体系发展的宏观走向,成为发展的合理和有效补充。

本书在逻辑架构上遵循“溯源—评析—反思—借鉴—探索”的五步走,试图将“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分析具体,阐释清晰,概括来说:

第一部分:溯源——对明代家训历史背景的透析。本章通过对明代经济形式、政治制度、社会风俗和思想文化进行系统的阐述,试图对明代家训发展及鼎盛原因进行一番鞭辟入里的分析。换言之,追溯历史之源,是为尽量贴近明代历史之原貌,同时将明代家训置于特定的宏观历史背景之中,以便对明代家训与明代社会之间的关系做出更为清晰的阐述,进而为探讨明代家训繁荣之势的根本原因进行详实的论证。

第二部分:评析——对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概述。首先,本章先从数量、体例、内容特点、功能和作用等方面考察了明代家训具体特征。其次,从明代家训的文本内容出发着重论述了五大方面的德育思想,即治学、修身、齐家、训女和交友之道等。最后,对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本质和内涵做出一番评价。

第三部分:反思——对明代家训德育思想当代价值的探索。首先,对明代家训的历史地位、时代局限以及现实意义进行客观评价,论证明代家训的德育思想何以在当代具有应用价值。其次,从四个层面对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现代转化的理论进行了论述,即传统与现代、辩证与中和、批判与继承、冲突与融合,通过对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转换进行合理性阐释,以期诠释明代家训德育思想价值转化的目标层次与方向定位。

第四部分:借鉴——评析当代家庭德育现状与对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理论借鉴。本章以现代社会价值危机以及当代家庭德育困境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古今德育论域之不同来对比明代家训的教化方式与当代家庭道德教育之区别,进而阐释当代家庭德育体系发展与完善之策略。即对当代家庭德育思想中的教育目的、教育主体、教育方式、教育环境、教育载体等内容的借鉴与启示。

第五部分:探索——对当代家庭德育体系发展与完善的创新性实践。本章从民族性、继承性和时代性三个维度对明代家训的实践价值做出了诠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但要推动中国传统家训的再生和重塑,还要传承与续存传统家庭美德,构建当代家庭道德教育体系。

总之,本书是我在这一学术领域所做出的一些研究成果,希望在挖掘和阐释传统家训文化价值这方面贡献了些许个人见解和观点。还请各位专家、学者以及读到此书的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本文原载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