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的原初复杂性:为形而上学重新奠基》是一本极具特色的原创性哲学著作,由商务印书馆于近期出版。书中探讨了现代欧洲大陆哲学的学理渊源,阐发一种微观的精神,深入思想发生的细节。全部的批判都指向:传统哲学是一种过于简单化的宏大叙事,忽视了哲学起源的原初复杂性。
《起源的原初复杂性:为形而上学重新奠基(全二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尚杰 著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
借助对海德格尔、萨特、德勒兹、拉康、德里达等人著作的重新解读,作者尚杰指出,他们都从语言、历史、道德等不同领域出发,批评思想的现成性与必然性。同时作者认为,要将必然性变更为可能性,将同一性视为可重复性,而重复意味着差异,差异则使得陈旧的思想结构处于不稳定与趋于消解的状态。这使得哲学从宏观走向了微观,思想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该书中所涉及的思想资源包括:康德所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胡塞尔尤其是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弗洛伊德尤其是拉康的精神分析,德勒兹和德里达的思想(不仅关乎哲学史,更是与卢梭与尼采、索绪尔语言学、现代符号学、结构主义、列维-斯特劳斯的现代人类学理论的思想交锋)。
以下为《起源的原初复杂性:为形而上学重新奠基》节选,以飨读者。
思想行为就是各种思想元素在脑海里极度活跃以至于相撞的过程,它们经历了融合与分离、中断与再次连接,但这还不是真正的分岔。真正的分岔是相互不再宽容的思想各自向自身的极端方向展开,它们在缘起的时刻就具有差异与分裂的倾向,只是被某些表面上的相似性所掩盖。这是多种意志力在相互较量。但与其说我们应该青睐竞争中的胜者,不如说我们应该宽容不同方向的智力,让它们尽情显露,就像萨特在小说《恶心》中说的黑树皮,它赤裸裸地裸露着。这又像德勒兹在《千高原》导论中描述的思想的根状茎、思想的网络形态,或者狄德罗在《哲学思想录》中说到的“一切感受可以唤醒一切感受”。
这是一元与多元的争执。有形形色色的一元论,从古代的原子论到现代的普适真理。至于多元论中的“多”,则是海德格尔哲学与后现代哲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要由“差异”“根状茎”这类关系性概念加以揭示。尽管共存的事物之间不一定是和谐的共存关系,但重要的并不在于和谐,而在于事物的真实状态是共处与共存。无论共处的事物之间是何种关系,只要它们有关系,即使是陌生的互不来往的关系,即使只是以呆滞的状态停在某一个地点,它们也是判断我们的思想质量的一个参照物。有此参照,我们才会觉得自己的智力更有深度与广度。
在尼采那里,“力”不是古代原子论中的精神原子,因为一旦说到“力”,就已经意味着与其他的力量之间的关联。我们在狄德罗的作品中发现了这种情形,例如“狄德罗效应”:狄德罗得到了一件精美的新睡衣,他觉得房间里已经过时的家具和地毯等配不上这件新睡衣,于是他把这些无辜的旧家具和旧地毯换成了新式样的。这情形,也反映在我们的时代的电影之中。比如,一个杀人犯杀死了张三。不巧的是,这情景却被李四在无意中看到了。杀人犯为了灭口,又杀死了无辜的李四。这里没有精神的原子,而只有精神的偶然连线,它导致了意料之外的其他结果。传统哲学无视这些萍水相逢的情景,因为这些情景无从把握,它们使思想感到焦虑不安。但是,后现代哲学认为,这里有科学发现与发明的逻辑。它们不是线性的,而是中途分岔的、断裂的。这样的生活旅行才是我们的生活与思想的真实。旅行既是时间的也是空间的,是某场合发生的偶遇,它推迟了初始愿望。这种推迟力使我们永远都走在分岔的小路上,处处是危急和意外事件。
上述情形的真实就在于:我们原本想讲某件事或过某种生活,其实真实的效果却是讲成了另外一件事,或者过上了另外一种生活。这种后现代的哲学抵制各种各样的命定论。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