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芷江童年系列 (全3册)
内容简介
“芷江童年系列”是我国首套以抗战末期湘西会战之雪峰山战役为背景的中篇儿童小说,讲述战争阴影下少年们坚韧不屈的成长历程。《熄灯号》中小号手用军号声传递信念,《白蜡烛》中蜡农父子以白烛守护光明,《竹蜻蜓》中篾匠师徒借竹飞机寄托希望。三部作品以三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为题眼,通过儿童视角生动再现烽火大地上普通民众的自强与团结。作者以真实历史为依托,创新性地将传统手工艺融入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通过儿童与匠人的互动,描述了湘西民众修筑机场、养虫制蜡、赶工竹制军需品等历史细节,勾勒出民间技艺承载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图谱,为新时代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铭记历史、砥砺前行提供了深刻而温暖的文学读本。
分册介绍:
本系列是邓湘子通过实地走访芷江机场、芷江受降纪念馆等地后最新创作的中篇儿童小说系列,共三册。每册选取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为核心,牵引与之紧密相关的芷江孩子的童年故事,以柔软的侧面来反映刚硬的战争母题,展现对日战略反攻的前哨阵地上的人物群像及命运,谨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熄灯号》以男孩桐生的视角,讲述了机场雷达班秘密潜入桐树湾的山区里驻扎的故事。每天,小火头军春来和他的师父谭伯伯一起给隐蔽在碉堡里的粮子送饭。春来曾是一名军号学员,却因病未能结业。他的愿望是在战场上吹响冲锋号,一直没有机会实现,只能和对军号很感兴趣的桐生、大桂,夜里躲在地窖里偷偷练习吹号。一次送饭途中因遭遇敌机轰炸,谭伯伯牺牲了,悲愤的春来最终走上战场,当上了军号手。他的事迹也鼓舞了后来者桐生。
《白蜡烛》写艾家五口人生活在芷江一个小村庄,以养虫制蜡为生,通过蜡烛与飞虎队的飞行员结缘的故事。父亲是当地有名的蜡农,母亲勤劳善良,两兄弟从龙、从虎一文一武,性格各异,妹妹小凤活泼可爱。日本飞机频繁轰炸芷江县城,在县城求学的从龙宿舍被炸塌,在陈学长家暂住。从龙和学长利用暑假参与了家里人采摘蜡花、煮蜡、制作蜡烛的全过程,完成了生物课的研学。从龙的父亲进城送蜡烛时,遭遇敌机轰炸,不幸身亡。从龙在悲痛中意识到自己需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继续父亲的事业。塑造的人物角色勤劳、坚韧、善良,充满正义感,对中国人养虫制蜡的历史和这一传统手工艺的细致描写,也反映了当年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状况。
《竹蜻蜓》写的是一个在战乱中失去父亲的篾匠学徒田春根回老家祭拜的途中,偶遇流浪儿黑籽的故事。黑籽瘦小、胆怯,他的耳朵因空袭轰炸而严重受损,渐渐地也不会说话了。善良的春根将黑籽带回了师傅师娘的篾匠作坊,希望膝下无儿的师傅师娘能收养无家可归的黑籽。师傅亲手制作了一个竹蜻蜓,送给天真的黑籽,黑籽终于有了心爱的玩具。可空袭再次到来,黑籽惊悸地吓跑了。师傅外出寻找,与此同时师娘和学徒们接到了机场民工营的紧急任务——赶制一大批迷惑敌军的竹飞机。作坊里日夜赶工,终于等到了师傅寻得黑籽归来,然而黑籽一病不起。春根陪着黑籽住进了军医院,才知道竹飞机的任务原来是“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的指令,它们为保卫机场的战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战争的阴霾渐渐散去,黑籽也带着他心爱的竹蜻蜓迎来了幸福的生活。文字质朴平实,虽然没有张扬夸张的情节,但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对战争的反抗、对生活的热爱和人性的美好。在战争的阴云下,我们依然看到了自我的力量、团结的力量,黑籽的顽强和春根的善良等都令人动容。
系列图书不仅表达了战争与和平、家庭与责任等主旨,军民情、亲情、友情、爱国热情等情感,也展现了少年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战争年代曲折的成长历程,对当今少年儿童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邓湘子,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小溪流》杂志执行主编。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张天翼儿童文学奖、上海好童书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湖南青年文学奖等。
著有儿童文学作品《像风一样奔跑》《牛说话》《蓼花鼎罐》《打赤脚的童年》《阳光瀑布》《像蝉一样歌唱》《石月亮和小银匠》《雪魂》《一双鞋能走多远》等,儿童生活系列故事“矮妈妈和高个子女儿”4册,长篇人物传记《禾下乘凉梦——袁隆平传》(与谢长江合著)。作品版权输出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蒙古和尼泊尔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