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维钊全集
内容简介
《陆维钊全集》由浙江大学与中国美术学院组织专业骨干力量参与,聘请专家团队、拍摄团队以及项目助理,持续对陆维钊先生存世作品进行整理、研究。自2019年初开始筹备项目规划,在陆先生家属与家乡浙江平湖市陆维钊书画院的密切配合下,分阶段实施相关计划,至2024年12月完成,历时近六年之久。大致前四年以整理为主,确保陆先生所有存世作品尽可能纳入全集。后两年则以研究为要,不间断探讨整体框架与内在关系。项目组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讨论,征求具体意见与建议,逐步深化学术研究。最终形成六卷八册定本。其中包括第一卷“书法”(两册)、第二卷“绘画”(两册)、第三卷“诗文著述”(一册)、第四卷“批注、日记、信札”(一册)、第五卷“笔记、教案、医方”(一册)、第六卷“散墨辑存”(一册)。并重订年表与研究文献目录,丰富学术内涵。
陆维钊(1899—1980)是我国现当代声誉卓著的艺术巨匠,他在书法、国画、文学、诗歌、戏曲、医学等众多领域成就非凡,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具国学修为的大家之一,收入国家文物局认定的书画代表作品不可携带出境名录。同时,他作为学者与教育家,亦堪称一代典范,其治学精神与教育思想具有长远的价值与意义。早年,才华横溢的他从南高师毕业便被聘为首届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首王国维先生助教;中年,在沪上艺林崭露头角的他为叶恭绰诸辈所青睐,深度参与《全清词钞》编纂;1945 年抗战胜利,他应业师竺可桢校长的聘请,任教于浙大文学院。从此他将年富力强的学者生涯奉献给浙江大学,前后整整十五年之久。年逾花甲,又因其作品造诣非凡而为潘天寿等人所激赏,遂调入浙江美术学院。不久便负责筹建书法专业,由此开创了新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之先河;七十年代末,八十高龄的他又在全国率先招收首届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研究生,阙功至伟,世所共知,影响至今。他生前既受马一浮、潘天寿、沙孟海诸家推重,身后则有林散之、姜亮夫、夏承焘诸辈予以盛赞。终其一生,博采众长,力迈前贤,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大成,传承有绪,又别开生面。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教学理念、艺术主张与学术追求,意义深远。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沈浩,1973年4月生,浙江杭州人。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秘书长,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艺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等,获评国iia级一流本科书法课程、高等教育(研究生)国iia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作品参加全国首届兰亭雅集“兰亭七子”,荣获浙江省首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陆维钊奖”,西泠印社第三届国际书法篆刻展“西泠印社奖”等。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浙江省文化宣传系统“五个一批”人才。
楼含松,1963年7月生,浙江浦江人。现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浙江省文学学会会长,浙江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曾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图书馆馆长等职。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等,著有《从“讲史”到“演义”: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历史叙事》等专著,古籍整理有《中国历代家训集成》(主编)、(《明代稀见戏曲丛刊》(副主编)等。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人文学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