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经济思想发展与转型

内容简介

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书,本书凝聚了赵晓雷教授数十年的研究精华;同时本书也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规划文号新出字[2016]33号,序号64)的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全书以宏阔视角全景展现了1949-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脉络和过程。

全书概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探索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创新研究的情况,详细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经济思想的转型问题,高度重视对于中西方经济思想融合的研究,具体分析阐明西方经济学各种理论引进的背景情况和批判或借鉴的情况。尤其是对40年来改革开放中经济思想的探讨认识过程进行积极思考和修正,对一些原有经济理论和重要经济政策思想做出新的阐释和解读,对一些经济学家的思想发展状态做出新的描述。

本书在以下方面凸显出鲜明的学术研究特色和很高的经济思想史研究价值:

第一,以主流经济思想作为主线,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之下1949-2019年中国经济思想形态的转换和发展过程,展示了主流思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及其研究范式的差异,拓展了不同时期特别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专题,从而清晰地展示出这70年间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和转型的主线。

 二

第二,在对主流经济思想的分析中,客观介绍和分析了外来经济学理论(主要是苏联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思想范式的影响。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始终居于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的指导地位,但进入21世纪,更强调其与中国实践经验的结合和融通(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西方经济学仍被视为借鉴的对象,但更强调吸收其中关于市场经济运行和调节的理论部分;而在新中国前三十年中被视为“参照系”的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被基于中国实践、中国经验和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思想所取代。

第三,与以往按照时间顺序罗列经济学者(或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并加以点评的研究思路和写作方法不同,本书着重于在发展流程的背景下对经济思想的理论形态、发展转型、学术形式及研究方法变革进行研究,对中西经济思想融合等节点进行提炼和分析,从而突破同类著作的传统模式,使全书具有领先的学科框架意义和高度。同时,通过对经济思想史的技术统计和理论著作综述,在收集和保存翔实史料的基础上,形成特定时期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整体情景概览。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学界在新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赵晓雷教授的这部书体现了思想史的精髓,将为我们解决这个时代课题提供一个重要的思想史基础。 


作者简介

赵晓雷: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带头人。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现任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发展研究院院长、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兼任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赵晓雷工作室”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家嘴(上海)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专业研究领域:理论经济学、宏观经济分析、城市经济规划及城市群经济。

赵晓雷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经济思想史研究专家,著有《新中国经济理论史》(国家“九五”规划重点图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现代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国经济思想史》(十一五、十二五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等国家级重点学术专著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