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风格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文德勒诗歌课”系列品种之一,是美国著名诗歌评论家海伦·文德勒对诗歌创作中风格变化问题的探讨。在书中,文德勒从三位著名诗人——霍普金斯、希尼、格雷厄姆的作品出发,逐字逐句细读文本,阐明了诗人创作风格与表现形式的内在联系。文德勒认为,风格是诗歌表达的载体,诗人风格的变化是对自身创作的暴力性突破。对霍普金斯,文德勒展示了其发明的“跳韵”如何戏剧性地打破诗人的早期风格;对希尼,文德勒指出希尼诗句的构成发生了从名词性到形容词性、从动词性到副词性的转变,并探讨了这种转变的道德和政治含义;对格雷厄姆,文德勒观察到其创作从短句到数字句再到方正长句的变化,并将这种变化与诗人生活的变化联系起来。通过对三位诗人的细致研究,文德勒指出,诗歌的成功在于对不同层次语言要素的掌握,包括节奏、语法和意象。文德勒对诗歌技巧的精湛阐述,使读者重新认识到风格的意义,为研究诗人作品中道德、情感和思维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简介
海伦·文德勒(Helen Vendler,1933—)
美国文学评论界的领军人物,被称为当代极为优秀、敏锐的诗歌评论家之一。她于1933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1960年获得哈佛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康奈尔大学、波士顿大学等大学任职。1984年开始在哈佛大学英语系任教,兼任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1990年,被任命为哈佛大学亚瑟?金斯利?波特讲座教授。文德勒专注于诗人和诗歌作品的细读,被誉为具有“铁血战士般的战斗力”,是一位“力量型的诗歌读者”。她多年来笔耕不辍,推出多部关于英美诗人的专著,因为卓越的贡献,获得了美国人文成就的国家人文基金等无数荣誉和奖项。
在《巴黎评论》上,她解释了她科学家一般精确的诗歌细读法和批评实践原则:“你必须以非常清晰的方式为你的假设提供证据;你的方程式必须是均衡的;左侧必须与右侧保持平衡。一件事必须导致下一件事,所有事情加起来必须成为一个整体。我认为这在文学中也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情。我强烈认为,你所说的任何话都应该有文本的证据支持,这样你就可以在归纳和证据之间遵循一个恒定的循环。”
李博婷
文学博士,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莱顿大学和香港大学,现为北京大学教师,英语文学研究者。译有毛姆《聪明的消遣》、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北欧通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