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世界通史: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2009年(第4版)(精装)

网店购买

内容简介

《世界通史: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2009年(第4版)》真正摈弃了欧美学者编撰世界通史所常用的“欧洲中心论”,而是选择代表人类历史重要变化的重大转折点为视角,并以此分为八大主题,囊括了从史前到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科技等“过去与现在”。
全书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宽,信息量丰富,精选了七百多条重要知识点;图文并茂,内含五百多幅的精美图片,并配有大量史料文本、作者评论、编年史表、地图、表格等;方法先进,书中运用各种研究手段和工具,并提供可视图像链接和延伸阅读书目资料等。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世界通史: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2009年(第4版)》高度概括了历史影响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方式,它将帮助我们了解我们是如何变成我们自己的。所以,《世界通史: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2009年(第4版)》围绕三个问题展开:
我们知道什么?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它的意义何在?

作者简介

霍华德·斯波德,1963年从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本科毕业,主修亚洲史,当时哥大的这一课程才开设不久。1966年和1972年,斯波德先后获得芝加哥大学历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主修印度史。1964—1966年,他作为富布赖特学者,开始了其第一次印度之旅。到目前为止,他在印度学习和任教的时间加起来已有7年。他游历广泛,足迹遍布美洲、亚洲、非洲和欧洲。自1972年以来,他一直在坦普尔大学任教,并在1984年获聘正教授。1993年,斯波德获得“坦普尔大学杰出教师奖”。
斯波德在1988年开始涉足世界史。那一年,他被任命为一个综合性创新项目的学术总监,负责对费城学区的中学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世界历史知识的基础,并为费城学区的中学重新编写世界历史教材。紧接这个项目之后,他又主持了另一个项目,即把大学教授与中学教师聚拢在一起,对费城都会区的大学和学院的历史教学进行反思、修订和创新。这些项目的直接结果,就是本书第一版于1997年问世。
霍华德·斯波德就印度的城市化出版了很多论著,包括《区域发展中乡村与城市整合》(1976)和《南亚城市形态与意义》(与多丽丝·斯里尼瓦桑合编,1993)等专著,以及像劳工妇女组织等题材的一系列论文。此外,他还编写并制作了纪录片《艾哈迈达巴德》(1983)。他还将自己的经历写出来,发表在《历史教师》杂志上,与大、中学从事世界历史教育的同事分享。他的研究、教学、写作和电影制作得到了富布赖特基金、国家人文基金、国家自然基金、美利坚印度研究所,以及史密森学会的资助。

吴金平,1984年从湖北大学英语系本科毕业,主修英美文学。1994年和1997年,先后获得南开大学历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主修美国史。
自1997年以来,吴金平一直在暨南大学任教,并在2007年获聘正教授,2008年获聘博士研究生导师,现在兼任暨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法学分委会成员、政治学学科组成员。他曾在2006年以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纽约大学进修,也曾到菲律宾德拉萨拉大学、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台湾成功大学等地访问研究。他主要从事美国史、华侨华人史与国际关系的研究和教学,发表了相关论文30多篇,所参与的本科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主讲中国历史部分)获评为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吴金平曾参与翻译《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就职演说全集》(第二译者,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1997年再版),主译并校订[美]马克·C.卡恩斯与[美]约翰·A.加勒迪著《美国通史》(第12版,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9月)。他在历史学方面的代表作为《自由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