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去年在阿鲁吧

网店购买

内容简介

  一部写给未来终将到来虚拟世界的生死恋歌   一部感人热泪却又让人爆笑不止的终极小说

  虚拟王国巴比伦里最机智的痞子,爱上了一个被“删除”的记忆体,为了她不顾一切,甚至借出自己的身体,帮她逃离虚拟王国…… 阿鲁吧,虚拟城市巴比伦里的虚拟酒吧,一名混迹此间的男子LMA喜欢以讨论哲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跟女孩调情。他在此遇见被巴比伦虚拟警察追猎的ROM,她仅能以存储器的模式存在,寄身在不同的人造人或图形人身上,流浪在巴比伦城市(程序)中。经过多次亡命天涯,她的记忆被荡落在巴比伦十大名妓之一COM身上,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追杀,也不知道自己的记忆到底有多少被篡改了。为了帮助ROM找回真正的身份,LMA先是请私人侦探DDT回到现实世界调查ROM的身世,后来又请PKN教授动刀,把自己的身体借给ROM,让她回到实体世界追寻自己的身世与记忆……   这是一出未来世界的生死恋,2011年台湾最棒的小说。博学幽默的科幻杰作,却寓以回忆录般的书名,书中环环相扣的追索和战斗,处处是机锋哲思,妙喻不断,文字飞扬跳脱、狂欢般轻灵,具有高度的娱乐性,同时也在娓娓道来的轻松叙事中,挟着沉郁苍凉的质感,使读者重拾精妙的文字魔术与阅读乐趣,并以此书去试探都市新男女在情欲、灵肉、数字化、流行歌曲及各种饮食声色文化的记忆与忧伤。书中运用许多新兴科技的想象平台,不过也往往与巴比伦、玫瑰骑士、十字军、十九世纪等历史场景交互指涉,形成非常繁复的感觉网络。   巴比伦是一座虚拟城市,却能复制一切真实世界存在的东西,例如警察、政府等国家机器,无论是制度体系还是人生经验,巴比伦全都提供,性、愉悦、暴力等情绪感知均可一一制造,唯独死亡不能建构,所有人可以遗忘,却都死不了。每个角色都以ID及代号(通常是三个大写的英文字母)命名,例如酒吧的开酒手杰克(Jack the Bartender,JTB),头壳空空(Out of Head,OHH),诺诺教授(Prof. Know No, PKN)及他新发明的情色用具吸吸杀必死(Suck of Service, SOS),科技未来与情欲及网络警察齐飞,事实上,这也是一部探索情欲的小说,但策略却是去除肉身,只剩下记忆体的精神活动,延展、搁置、重遇,回归柏拉图。

作者简介

贺景滨(1958- )
台湾小说家,新竹人,毕业于政治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曾在苗栗做过几年矿工,后来去台北当编辑,1987年开始在《自立晚报》副刊发表散文。曾任《时报周刊》副总编辑、《新新闻》编辑总监。
现居美国,从事汽车修理。
迄今为止,他只出手两次,却每次都刮起龙卷风。
贺景滨,这三个字,在台湾文坛等同于“博学的鬼才”,拥有百科全书式的幽默和机智。他的作品不多,却被誉为“文学骇客”,一再地处决小说,破解、改写原本对小说的定义。迄今为止只有两部小说创作,1990年以短篇小说《速度的故事》获时报文学奖小说首奖,2011年出版长篇小说,被作家杨照称赞为“去年台湾文坛最棒的小说”。
贺景滨的小说,一如他的“速度的故事”,在高速时“灵魂被甩出车窗外”。他的欢哗疾行,一路抖包袱、无有古典戏剧的停顿时刻,让人想起另一位华文冷面笑匠王小波

  贺景滨(1958-   )   台湾小说家,新竹人,毕业于政治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曾在苗栗做过几年矿工,后来去台北当编辑,1987年开始在《自立晚报》副刊发表散文。曾任《时报周刊》副总编辑、《新新闻》编辑总监。   现居美国,从事汽车修理。    迄今为止,他只出手两次,却每次都刮起龙卷风。   贺景滨,这三个字,在台湾文坛等同于“博学的鬼才”,拥有百科全书式的幽默和机智。他的作品不多,却被誉为“文学骇客”,一再地处决小说,破解、改写原本对小说的定义。迄今为止只有两部小说创作,1990年以短篇小说《速度的故事》获时报文学奖小说首奖,2011年出版长篇小说,被作家杨照称赞为“去年台湾文坛最棒的小说”。   贺景滨的小说,一如他的“速度的故事”,在高速时“灵魂被甩出车窗外”。他的欢哗疾行,一路抖包袱、无有古典戏剧的停顿时刻,让人想起另一位华文冷面笑匠王小波的《白银时代》。他们有一个共通性:白话文之杂语书写已臻化境,行云流水任意唬烂打屁俱能成一篇我们“这时代的上林赋”……如此,被甩出的灵魂,比所谓“百科全书派”小说家殚精竭虑打造之庞大又虚无之知识殿堂,更清楚地摹仿了当代人类处境的渺小与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