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疼痛学--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

网店购买

内容简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不被重视的疼痛性疾病开始受到重视。我国在1989年成立中国疼痛学会,1995年开始出版《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并通过各种学术活动,使我国疼痛医学得到了长足发展。2007年卫生部发布“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发~2007)227号),要求全国二级以上医院成立疼痛科,使中国疼痛医学发展如虎添翼。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加速培养合格的疼痛医师,提高现有疼痛医师的专业水平,目前中国迫切需要一部疼痛学教科书。此前,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统一组织下,出版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2004)和《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2007)。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全国60余位有关专家编写了这本《疼痛学》教科书,每位专家只写本人熟悉的领域,以保证书稿质量。历经3年努力,本书终将出版。
    全书分为总论(5篇,23章)和各论(6篇,27章)两部分。
   总论内容体现了对疼痛发生机制的辩证的、平衡的观点。不是把疼痛看做是机体对外部刺激的被动反应,而把它看做是刺激与机体两者之间能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机体状态下,同样的刺激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痛觉:疼痛既可以被削弱(抑制),也可以被加强(易化)。在治疗疼痛时,既可以用药物或非药物方法阻滞伤害信息的传导以减轻疼痛,也可以激活自身抗痛系统的功能来削弱疼痛强度。
   各论内容从疼痛发生部位上分为头面痛、躯体痛和内脏痛;从疼痛性质上分为急性痛与慢性痛。急性痛以手术后痛为代表,慢性痛以神经病理性痛和癌症痛为重点,后两者均属于难治的顽痛。最后一篇,介绍某些特殊疼痛及疼痛的护理。
   总论与各论的内容可能有一定的重复。例如总论中谈到用物理方法治疗疼痛的原理,在各论中还会具体介绍在特定部位、特定疼痛的物理治疗方法,两者互相补充。
   随着科技进步,疼痛医师有可能将微量药物或物理因子精确投放到靶点,作用于有关神经分支或病灶精确部位,达到治疗目的,因此介入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成为疼痛治疗的核心技术之一。但也必须警惕,在重视各种新技术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对患者的高度关怀与安慰,这是任何高级仪器和精巧技术所不能代替的。
  疼痛医师是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对诊治疼痛性疾病具有专长的医护人员,绝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匠人。因此,必须对患者病情有全面的了解,进行个体化的细致分析,才能制订出周密的治疗方案。
  疼痛医师可以来自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风湿科、康复科……但不论其背景如何,都要经过一系列理论考核和实践培训,最终达到一位疼痛专业医师的基本要求。本书就是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来组织编写的。同时,疼痛医师要继续不断与有关科室保持密切联系,向兄弟科室学习。临床医师还应不断从基础学科吸取营养,用最新科技成就武装自己,才有可能使处于疼痛折磨下的患者得到又好、又快、又省的治疗,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完成“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的神圣使命。

作者简介

暂无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