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策划赶不上变化,版税干不过低价,底线如何坚守?

作者:张秋林   2024年06月17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对于少儿出版从业者而言,过去的一年,无疑是一个寒冬,可谓是内忧外患。在人口出生率降低和消费整体低迷的大环境影响下,在整个2023年里,少儿图书零售市场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10%。更让人痛心疾首的是,随着新媒体低价书推流的盛行,低价书、跟风书、盗版书等劣质图书时有出现,整个业态似有被渠道绑架之势,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

策划赶不上变化,版税干不过低价,底线如何坚守?

目前少儿图书零售市场线上销售占比已经达到了80%以上,而且流量入口发生迁移。以前流量在京东、当当、淘宝,那时消费者下班后会打开这些电商平台“逛逛街”;现在流量在抖音、快手、小红书,消费者下班后想刷一刷短视频休息一下。这种消费者习惯的大面积改变,也使少儿出版销售格局发生巨变。业内同人应有同感,从2022年以来,一本没有IP基础的新书上市后,只要流量平台不推流,其他任何平台都很难有流量。

而想要在流量平台推流,就要懂得这些平台的销售逻辑,比如:热点话题和关键词有哪些?如何将这些话题与关键词做成选题进行出版?如何针对特定人群拍摄出有吸引力、转化率高的素材?就算把这些都搞定了,新媒体平台内容的更新速度也超乎想象,动作一旦稍有迟缓,热点变了,策划的选题也就不灵了,而这些都是出版社编辑的薄弱项。出版社编辑深度扎根于内容,较难敏锐捕捉到这些信息,策划的选题很难及时跟上新媒体的热点变化。但出版社策划的少儿读物在质量上是很有优势的。只是苦于没有新媒体的推流,销售便举步维艰。

以上这些还只是能力维度问题,出版社内也不乏能人,只要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大家也能很快适应。但事情的可悲之处,往往就在于即便知道问题所在,也无能为力。这就不得不提到新媒体推流模式下的另一个“毒瘤”——低价书。就在前些天,磨铁集团创始人、董事、CEO沈浩波在朋友圈怒斥某平台。起因是该平台组织“6·18”活动,在磨铁多次拒绝低价销售的情况下,该平台仍然一意孤行地将磨铁的品类进行了低价处理,最终销价低至2折。沈浩波对此愤怒回应:“我们将继续对该平台停止发货,任何一本都不发,如果加一个期限,那就是无期限。”此番霸气回驳让出版同行拍手称快,天下苦乱价久矣!要知道出版社发行的图书,作者越知名,作品越好,支付的版税就越高,有些知名作家的版税率甚至高达15%,再加上编辑、印刷、出版等环节的费用消耗,出版社做出一本好书的成本,最少是图书定价的30%,也就是3折,甚至还要更高,根本扛不住平台这么折腾。但是,出版社被渠道绑架也是十分无奈,配合平台,不但不赚钱,还要赔钱;不配合平台,就失去了曝光的机会,印出来的书压在库房里,损失更大。磨铁手握流量作者,心中自有一定底气坚守底线,但一般出版社的底线,又何以坚守呢?

当然,这也不完全是渠道的问题,出版业的自律也很重要,有不少图书定价虚高,消费者接受不了,也只能低折扣销售。对此出版人应该有清晰的认知,不要自毁长城,而要形成行业自律规范,比如图书的印制成本不能低于定价的15%。否则一面埋怨渠道低价处理图书,一面自身又把图书价格定得虚高,就很容易让市场陷入恶性循环。

新媒体推流迎合用户口味,知识产权谁来保护?

流量平台能通过用户对视频素材的完播率、点击率、转化率及用户客单价等因素来给素材打分,分越高,给的流量就越多。这就造成了所有商家都往两个方向卷:一是拼命把视频、文案做得博人眼球,让人更有购买欲。二是无底线降价,因为东西越便宜,下单量就越多,数据就越好,就越能被系统打高分,获得的流量就越多。

这其实是一个正常的商业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讲还能普惠广大消费者。如果说是日常消费品行业,比如纸巾、零食,那自然无可厚非。但这一套用在少儿图书出版身上,就会有很大问题。

近两年的真实情况是:一旦有一个选题成了爆款,那在极短的时间内,模仿者就会蜂拥而至,有的花点心思换个书名,里面的内容调整一下,有些勉强还算产品升级,最多剽窃了一个创意。但更有甚者,连书名都不变,书中内容稍作更改,就搞出一个所谓的“新品”,还要比照抄的爆品少几个印张,把印制成本打下来,再用同样的素材在抖音上降价进行推流,别人卖59元,他就卖39元;别人卖39元,他就卖19元。在用户的视角里,这些产品基本一样,推流素材基本一样,但价格却便宜了很多,消费者自然就会选择翻制品。而且少儿图书不会像纸巾、零食那样标明克重,我们卖书,说白了就是卖创意,用户算不明白这个账,这账也不应该由他们来算。

但研发爆款选题,要投入很大成本,且成功率并不高,在所有投流书中,能投起来的品,十中无一。所以,出爆款不如抄爆款的风气大肆蔓延。但大家都在抄,谁去创新呢?

版权书无法适应投流生态,行业要革新还是渠道有问题?

流量平台投流商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因为这样卷下去,大家最后都没有什么利润。品越来越差,书越来越薄,利润都被平台转走了,留给出版从业者的是无尽的迷茫与无奈。

而更可悲的是,这样的业态现状,让真正的好书失去了获得曝光的机会。大家心里其实都有这样的认知:少儿图书市场中,真正的好书往往是版权书。因为好的少儿作者并不多,需要内心很清澈、能理解儿童的心声,这样的作者往往产能不高,出品有限。因此出于对好作品的认可,往往是与作者进行版税结算,而非一次性买断。这样既可以激励作者,又可以维护原创版权。但这样的方式,与目前平台推流的机制,是完全冲突的。

“现在平台投流的ROI(投资回报率)只有1.3—1.5,这还是在素材跑起来的情况下,没跑起来的时候连1都到不了。”一位资深投手这样说道。1.3的ROI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书卖130元,其中有100元是广告费。剩下的30元要包含研发、印制、快递等费用,这还没有考虑到退货情况。少儿图书普遍客单价在30元左右,也就是说平台上平均每卖出去一本书,收到30元,其中要有23元的广告费。所以想要做这门生意,书的质量一定是不能太好的,版税更是承担不起。相反,在新媒体渠道为王的今天,很多需要支付给作者版税的好书,却得不到足够的曝光。

少儿图书中有相当一部分好书是优秀的引进版图书,这部分产品也一样受到了严重影响。少儿出版需要国际化、多元化,需要开放的产品和视野,这样才能全方位地培养孩子们的认知与意识。国内的版权产品,也需要在这种交流中走出去,与国外版权产品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但如果行业长此以往,无疑会大幅减少引进优秀少儿图书的体量,对整个业态造成难以想象的打击。

市场为王,但儿童教育不可被商业绑架,政府应当“亮剑”

新媒体所带来的行业变革,是市场化筛选的结果,这本无可厚非。但对于少儿出版行业,却也并非完全如此。这个行业太过特殊,它承载着中国2.3亿儿童的启蒙重任。这个行业也太过脆弱,真正能做好童书的作者、出版人都是很天真、很可爱的,他们没有办法像商人一样去以快节奏适应市场,将真正好的作品呈现在小读者的面前。这是流量为王时代下留给他们的悲哀。但这种悲哀不应由小读者们以及他们的家长买单。

总结下来,以下三点是造成少儿出版困境的根源问题:

1.渠道与平台的结构性垄断造就行业畸形生态

支撑过往行业繁荣的根基是销售渠道的多元化与百花齐放;如今,销售渠道趋于单一,产品曝光和流量出口的结构性垄断直接导致“马太效应”——这一现状直接造就了出版机构的利润空间被压榨至历史最低水平。当我们被迫习惯降折扣求销售这一畸形生态,市场自然会导向大量为求生存的出版机构无底线地生产劣质图书,从而使自己陷入恶性循环。

2.同质化产品“你方唱罢我登场”

结合上述原因,由于大环境与少儿出版市场的不景气,匠心精神与文化创新在销售疲软的结果导向下也没了心气。于是大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市场热点”。市场上一款爆款书的出现,仿佛就像在一群饿狼中扔进了一块肥肉,大家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地出版畅销书的同质化竞品,吃肉的吃肉,喝汤的喝汤,直到将这个题材榨干。

3.无底线的恶意低价与盗版猖獗

很多出版机构数年磨一剑,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精心打造的一套畅销好书,多数结局都是被恶意低价和盗版搞到被迫退出市场。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从业者信心受挫,出版方核心利益得不到保护,有创新意识的新书品种数量大幅下滑。

我个人认为当前局面,只有政府的调控手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严格依法执行到位。首先,要重塑良性价格体系,出版机构必须联合抵制无底线且恶性的“降折扣,换销量”,积极倡导推动图书价格尤其是原创图书价格保护政策出台,比如:新书上市的半年内销售价格不能低于8折。其次,从CIP批复这一源头管控同质化出版。同时,出版机构必须联合且有意识地对抗恶性低价商家,以一件代发、保证金等方式解决商家恶性低价行为。出版机构必须联合起来打击盗版,对盗版零容忍。

政府如果能这样做,上述三点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因为出版的核心是版权,原创版权受到充分保护,自然也不会出现大量盗版和跟风竞品,自然不会存在低价行为,买卖双方的地位才能重回良性,自然也将从根本上鼓励从业者进行出版创新。

逆风而上,做到四个“转变”与三个“重新”

少儿出版确实迎来了寒冬,但这不是第一个寒冬,也必将不是最后一个。作为出版人,即使市场再难,也要坚守阵地,做优秀的童书、做符合流量时代的优质童书。

爆款童书,从来不是为迎合市场而打造,而是要基于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和对优质作者的挖掘。如何提升产品的质价比,让读者买到真正物美价廉的好书,这才是当下出版人的责任。

因此我认为,从经营管理的角度上讲,出版社应该做到四个转变:

一是选题上由闭门造车向拥抱大数据分析转变。应该积极拥抱科技,利用新技术为少儿出版行业带来新的机遇。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把握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偏好,并根据这些数据来创造选题,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空想。

二是内容上由编辑团队向编创团队转变。发挥编辑在内容创作和策划方面的优势,为读者提供更多有新意、有趣味、有深度的作品。同时节约开发成本,提升出版效率,确保出版社在图书市场的竞争力。

三是营销上由发行团队向营销团队转变。注重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通过多样化的营销手段和推广渠道,提高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图书发行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发行团队不能固守以往的发行策略和认知,应自觉提升发行团队的营销意识和推品能力。

四是渠道上由渠道定制向终端定制转变。深入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偏好,为不同终端提供定制化的阅读产品和服务。大量向渠道铺货的时代已经终结,只有针对读者群体打造适合的产品才能赢得读者的青睐。

从产品运营的角度上来讲,出版社更应该深入理解目前少儿图书市场的变化,不能一味守旧,要做到用三个“重新”来再塑少儿出版:

一要重新认识作者。科技早已重塑了“作者”的边界,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以团队而非个人的身份出现。在团队的协作努力下,作品在选题、内容、定价等各个方面,更符合互联网营销思维,不仅能够细分市场、细分人群,做到营销前置赋能产品,还能凭团队之力,生产足够的营销力量,包含推文、短视频、直播等销售团队;同时还能做好数据分析,让选题更加新颖、内容更贴近用户、营销更接近市场。

二要重新经营用户。要从关注销量转向关注用户评价,尤其是不同渠道的用户评价,分析出用户的决策逻辑、购买渠道、产品体验,以得来的经验为下一次营销赋能。

三要重新建立渠道连接。围绕单品,通过互联网平台与用户建连,让有建议、有创意、有意愿的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营销推广和升级迭代中。比如要建立自己的新媒体店铺,大力发展达人带货。市场上不光有知名大V带货,有很多小达人也是不可忽略的力量,他们往往可以积少成多,成为新媒体店铺的中坚销售力量。

总之,少儿出版长路漫漫,在这个艰难的时刻,需要我们出版人打破桎梏、开拓创新,适应这场时代的变革。不拘泥于小节,不局限于眼前,不着迷于小利,用未来的眼光来规划今天的儿童出版。

(本文为作者在2024年6月14日全国少儿社社长会上的发言)


作者:张秋林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