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编辑手记|从9种掌故类小册子到《民俗掌故日历》,浅谈《事物掌故丛谈》十年IP之蜕变

作者:朱志凌,李婉青   2021年02月09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杨荫深前辈的《事物掌故丛谈》一书一版再版,万众捧卷,流芳绵绵,可见其价值及魅力所在。十几年来,《事物掌故丛谈》除了版本上的更替和演变外,还在2018年衍生出日历书《民俗掌故日历》,且成为小有名气的日历书品牌。目前,该日历书已进入4.0版本的编纂、绘画中。本文为《事物掌故丛谈》最新“校订本”的责任编辑朱志凌、李婉青对本书“精耕细作”以及它十年蜕变的一些感受。

《事物掌故丛谈(精装校订本全10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杨荫深 编著
出版时间:2020年08月

2021年2月1日,著名出版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前社长邓明先生在他的朋友圈晒出一首《七绝·事物掌故丛谈》:“做书好比放风筝,远近高低一线衡。走俏不光题感好,懂书编辑善深耕。”

邓先生在该诗题记中写道:“辞书社新一版《事物掌故丛谈》网上好评如潮。此书初版宣纸本约我瘦金字题签,继而又推出两三种中低端版本,成功售出港版版权。今次新一版,仍约我题签,改用行书。一本书十年而有如此业绩实属难能。深耕细作,锲而不舍,责编朱志凌兄不愧为懂书之人……”

《事物掌故丛谈》初刊名《日常事物掌故丛书》,系中国古典文学史家、民俗学家杨荫深先生(1908-1989)的早期代表作,1945年由世界书局初版。书中主要探究了日常生活中500多种关于岁时令节、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器用杂物、游戏娱乐等的来源,以及经过怎样的变化演绎成为如今的状态。

时隔半个多世纪,这样一部看上去并不起眼的民国旧著竟由一家出版社在十年间一版再版,陆续推出诸多版本及衍生产品,一发而不可收。而且被资深的出版人邓明先生极力推崇,并为之三次题签。邓先生提及的朱志凌老师现任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化读物编辑室主任,也是这十多年来这套《事物掌故丛谈》的策划者,可以称得上是“肇始者”。

创作及版本蜕变

编著者杨荫深先生早年在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译工作。当时,胡山源先生在世界书局任编辑,正在编著《古今茶事》《古今酒事》两部大书,经常向商务印书馆借资料。杨先生受他的启发,业余时间也想搞些掌故一类的小册子,先写了《岁时令节》,又续写了《神仙鬼怪》。胡山源先生听说杨荫深有此两稿,就主动替他介绍给世界书局出版。世界书局的负责人陆高谊先生希望杨荫深订个计划多写几种,当时拟订了16种,后囿于时局因素,实际只完成了9种。1986年上海书店曾作为文史资料按原样影印,当时尚健在的杨先生感到原称已名不符实,遂改称《事物掌故丛谈》,当时印数仅3000册。

《事物掌故丛谈·神仙鬼怪(精装)》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杨荫深 编著
出版时间:2014年05月

重新排印《事物掌故丛谈》的计划缘起于2010年。我们首先取得先生后人的支持和授权,于2011年9月首先推出《事物掌故丛谈》(典藏本)。这也是邓明先生首次应责编的“请求”采用“简化字”的瘦金体为丛书和各册题签。“典藏本”为16开本,正文简体竖排,分九册,双色印刷。秉承历史与现代合璧设计理念,整套书采用线装书书册形式,宣纸与道林纸两种纸张“混搭”,添配以晚清风俗画,鲜活地再现了市井生活的丰富与多彩,令人耳目一新。书匣之外还覆牛皮卡函套,极为考究。这部集阅读、欣赏与收藏于一体的“典藏本” 仅印了千把套,由扬州文津阁半手工制作。

2012年元旦过后的1月4日,新华社以《民俗文化精品图书<事物掌故丛谈>在沪出版》为题发电讯。短短500来字的电讯稿,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典藏本”一时洛阳纸贵。

曾几何时,书业开始流行起小32开的“小精装”。但是有的书稿字数太多,做成小精装类似厚砖一块,反而不美了。《事物掌故丛谈》每个分册七八万字、六七个印张,做成小精装是再合适不过了。于是秉持“小而美”的理念,2014年5月推出了《事物掌故丛谈》(小精装9册双向函套装·附别册)。我们根据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以及传统文化普及的需要,在版式和形制安排上做了一些调整,与“典藏本”拉开明显的差距:首先,仍按原九册独立成书,以原各册的分册名为书名,一目了然;其次,文字改竖排为以横排为主的横竖交错编排,开本适宜、版式“舒朗”;同时延请当代书画金石名家潘方尔、赵澄襄两位老师分别治印、配画。金陵印家潘方尔先生14岁受何乐之先生启蒙,系篆刻名家王敦化先生之关门弟子;赵澄襄女士则是汕头画院画师,笔名澄子、雅舍和风,她的绘画乡土荟人文,有着浓郁古朴的民风、民俗和民间乡情,与潘方尔秦风汉韵的印章,相映成趣,增色添彩;同时全套书的总序及书名、篇目名等均译为英文和日文,以期使更多中外读者受益。

“小精装”甫一面世,拥趸者众多,被人称作“咖啡桌上的读物”。读藏两宜、书林尤物,一年不到即告重印。定价248元成套的毛边本一度在孔夫子网被炒到500多元。2015年还获第十八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优秀通俗读物奖”。多家海外出版机构亦闻风而动,主动找上门来。最终,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获得了繁体字版权的授权,于2017年上半年陆续推出《事物掌故丛谈》各个分册。版权谈判中有一个细节,除了文字外,香港中和要求连同版式、绘画、印章一并买下。换句话说,“中和”只要拿到组版文件 “简转繁”后稍作校对就可以下厂印刷了。据说这在中国内地文字类图书的版权输出中十分少见,从中可见其设计之新颖独特。邓明先生的第二次题签就是为香港的繁体字版再写了一遍“繁体字”的瘦金体。

辞书社“小精装”先后两次印刷,都分为函套装整套销售与分册散卖。据大数据分析,两者的销量比例大约为三比一。散卖的数据中,《岁时令节》尤其受读者青睐,往往要单独再加印数千册。因为《岁时令节》主要记述了节日风俗从古至今的演变、具体形态,传统节日的各种仪式和风俗,是人们每年每月都要遇到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密切相关。于是将销路最好的《岁时令节》单独打造成全彩印刷的“插图珍藏本”,2016年9月一上市,销售也是很红火。

做书得失常常在一闪念间。2016年推出的“大字本”感觉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那么的“骨感”。从设计理念上讲,大字本的字号大,开本也大,版面疏朗,是非常适合中老年读者阅读的。并且还非常富于创意地将“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谷蔬瓜果”“花草竹木”9个分册,按相同相近主题合并为三卷,按分册书名各取一字组成新的分册名,即《岁神娱》《花蔬饮》《衣住用》。但百密难免一疏,不足的是,“大字本”的封面设计过于现代感了,与传统文化的主题相距甚远;另外因字体大,受印张、定价的限制,编辑加工时不得不删掉附录,只保留了正文主体部分,使全书失去完整性,也流失了一部分读者。

这就是从2011年起到2016年短短五年时间,遵循“先高端、后中低端”的出版法则,对《事物掌故丛谈》进行了多维度的开发,经历了“典藏本”“小精装”“大字本”三个主体版本,虽有成功也有不足,但总体上是为新时代新版本打下了扎实基础。

新时代,新品质的“校订本”

《事物掌故丛谈》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华民俗史,内涵广博、底蕴厚重的百科全书。随着人们对民俗文化知识的追求、兴趣日趋浓厚,《事物掌故丛谈》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关注。但其成书于70多年前,当时查阅搜索文献多系采风,基本靠原始手段,难免挂一漏万。

如今社会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大大提高了文献检索的速度和数量,几分钟内即能获得巨大的信息量。经过两三年的准备,2020年8月,新增作者初版于1935年2月的另一个民俗专著《中国游艺研究》,与《事物掌故丛谈》9册合为10册,推出“小精装校订本”,由上海雅昌双色精印。邓明先生为此书第三次题签,采用苏体行书。整体形制则特邀知名书籍装帧设计师赵瑾女士主理。在用纸规格上改之前的正度纸为大度纸,成书净尺寸的宽度不变,高度略长高了几厘米,使之“身形”更为挺拔。果然,“小精装校订本”自2020上海书展亮相,一经推向市场,在当前疫情情况下,销量仍节节上升。

杨荫深先生曾任中国俗文学会顾问,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顾问,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他自称有“历史癖”,遍览典籍,考证经史子集,在《事物掌故丛谈》中引经据典颇多,兼及领域甚广,绍介事物五百余种,风俗人情、衣食住行、花草竹木等日常事物无所不包,其史料价值和考据价值亦尤显珍贵。然作者是在民国时期写就这部专著的,书中某些名称、地名、译名难免与今不一致。另外在编写此书时,引用资料的版本可能与现在的版本有异,还有一些资料不是引用原文,而是引用第三方文献,也会造成与目前版本的原始文献不符的情况。

由于书中涉及对某些文字的解释以及对事物名称演变的诠释,在校订和编辑过程中,一些异体字或繁体字因行文需要仍予保留,如“藁”“盌”“牀”“筍”“竈”等。在此次“校订本”的编辑加工过程中,凡书中引用古籍文字,主要参照中华经典古籍库和文渊阁四库全书数据库进行校订,辅以部分刻本、抄本(如四部丛刊本、学津讨原本、百川归海本、知不足斋丛书本等)以及近人校本(以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为主);对于校对中发现的文字差异,一般而言,以文意为基础,以较权威的版本为准,以多数版本为依据。

作为2016年《岁时令节》(插图珍藏本)的升级版,2021年三四月间还将推出全彩印刷的《岁时令节》(插图校订珍藏本)。这一版将做成口袋本大小的精装本,一款封面已设计出绿色、红色两种颜色,戏称为“红男”“绿女”。两个颜色的封面,内在内容完全一致。但“红男”版由女作家的序言主打,“绿女”版则由男作家的序言主打。届时随机发货,读者根据个人喜好和需要自由选择。再剧透一下,书名“岁时令节”四个字是从1945年初版本的封面上拷贝下来的。历经70多年的岁月浸润,依然质朴典雅。

《岁时令节(插图珍藏本)》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杨荫深
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衍生产品《民俗掌故日历》

十多年来,《事物掌故丛谈》除了版本上不断地更替和演变外,还衍生出日历书《民俗掌故日历》。从2015年开始做日历书的市场调研,与杨荫深先生的哲嗣杨忠煌先生一起试着从《事物掌故丛谈》原著中剥离出条目内容,到2018年9月首次推出《民俗掌故日历(2019)》,足足花了三年多时间。还算幸运,第一本《民俗掌故日历》入选新闻出版署2018年“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等于拿到了“启动资金”。紧接着,2019、2020年分别推出2.0版和3.0版,一年一本,很快就赢得了“北有故宫,南有民俗”的赞誉。短短三年时间,《民俗掌故日历》已成为小有名气的日历书品牌了,3.0版还新近入选“2020百道原创好书年榜”。目前已进入《民俗掌故日历4.0版(2022)》的编纂、绘画中。

《民俗掌故日历3.0版(2021)》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杨荫深,仲富兰,潘方尔 著
出版时间:2020年08月

《民俗掌故日历》编辑选出的词条都是与我们普通民众的生活记忆、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知识集丛。有着比较鲜明的工具性:一、既是日历书,又是民俗小百科。从1.0版到2021年9月即将面世的4.0版,每版的民俗学条目大多不雷同,如果我们坚持出下去,如果读者每一版收藏完整,到将来相当于拥有了一套图文版的“民俗大百科”;二、日历书后附有笔画索引或部首索引,这在日历书里是很少见的,这部日历等于是既带词条又配索引(说句题外话,曾发现某日历书后也有索引,仔细一看原来只是图片目录)的“准工具书”;三、每一版日历书,从文字、篆刻、绘画到设计,我们一直坚持原创。

 2.0版开始,我们延请了著名民俗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仲富兰教授出任《民俗掌故日历》主编。仲富兰先生研究民俗学已达40多年,早些年他与台北的娄子匡先生、朱介凡先生这两位已辞世的民俗学大家都有过交流,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过一件事情,就是学习民俗学,一是从编民俗日历开始;二是留意各种影图资料。道理很简单,因为它们是构成中国民俗文化的独特依据。从《事物掌故丛谈》到《民俗掌故日历》,我们的做法与这些民俗大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综上,杨荫深前辈的《事物掌故丛谈》一书,多年来一版再版,万众捧卷,流芳绵绵,可见其价值及魅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的,历史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建设强大的国家亟需弘扬民族文化,一个失去了传统文化根基的民族,永远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十多年来我们不断地对《事物掌故丛谈》这套旧著进行“精耕细作”,为普及推广传统民俗文化尽微薄之力,这就是作为图书编辑的责任和使命。

(编辑:刘瑞丽)

作者:朱志凌,李婉青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