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花草的生活是怎样的?《花间闲事》展现日常美学

作者:穆穆   2020年08月28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侍弄花草也是人生的一种修行,沉浸劳作,安静独处,享受内心的丰富,岂不一件美差?近日,商务印书馆推出的《花间闲事》,作者马小蔷就在书中记录下自己养植的花草习性,透过花草忆起童年,诉说对生活的感悟。阅读她的散文集,仿佛让人闻到一股清新淡雅的味道,体会园艺之美与田园之味,在静谧的氛围中思考、回忆,感受真实。

作者马小蔷

近日,商务印书馆推出了《花间闲事》,这是一本聚焦于植物的散文集,作者取材于生活,在书中记录自己养植的花草习性,述说照料这些花花草草的故事和感悟。

《花间闲事》中,作者介绍了北方花园中常见的植物:从蒲公英、牵牛花之类的路边野草,到牡丹、兰花等常见的园艺植物,再到侧柏、柿子树各类乔木……记录了她亲自照料的植物的习性,写下照顾它们的感悟与故事。《花间闲事》取材于生活,成于生活,再配上书中读者亲笔绘制的七十余幅精致插图,田园之味和园艺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生活点滴趣味令读者回味无穷。这样清新淡雅,读来使人颇觉韵味的散文集,是如何诞生的,它背后又有哪些故事,百道网专访作者马小蔷,邀请她和读者分享创作中的点点滴滴。 

创作因对园林向往,写作与做杂志大不同

写作《花间闲事》前,马小蔷曾是一个资深媒体人,担任过多本杂志的主编和创办人。那么,做杂志和写作有何不同呢?马小蔷表示,在担任编辑、主编、出品人或创办人的多数时候,她并不写稿,而是把控杂志核心理念,进行统筹工作,比起创作,更多是想法上的碰撞。但写书则不同,书中的一字一句,皆需自己以创作者的身份完成。

翻开她以创作者身份完成的《花间闲事》,不难发现,作者对植物真心实意的爱,都静静流淌在这本散文集里。马小蔷笑言,对植物的爱、与植物的缘分可追溯到童年时代。在她幼时,周围的邻居,每家每户都会种植许多植物,她对植物的爱从那时便培养起来,她向往园林,爱着一草一木。而当她长大、组建家庭后,这种向往便渐渐走进现实,从欣赏转为付诸于行动:她搭建起自己的花园,甘心做一个园丁,亲自种植自己所爱的植物。

在种植过程中,她记录自己所养的每一种植物的习性,以及心灵上的感悟。日复一日,在这样的记录中,一本书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园丁”身份为书增质朴,“绘花”挖掘自然界美学

《花间闲事》记录下的50多种植物,大部分由马小蔷亲手种植。因为这番经历,创作过程中作者不再只是写作,还要以“园丁”身份培养、养育植物。在马小蔷看来,正是“园丁”这样的身份,为创作增添了色彩。因为许多热爱园艺的人,每日与泥土打交道,风吹日晒,在这过程中,人会变得更朴实、很接地气。她身边便有许多这样的朋友:爱花草,爱种植,和他们一接触,便能感受到那种质朴的气质,没有任何矫揉造作,温暖气息扑面而来。总的说来,“园丁”亲手实践的经历,使得作家创作不再只停留在风花雪月,而是越发贴近生活。

如果说“园丁”身份为《花间闲事》的文字增添质朴,使得创作更真实,那么《花间闲事》里70多幅由马小蔷亲自创作的手绘,则为散文集带来了美丽的色彩,让书更加灵动和丰富。

马小蔷表示,她并非一个职业画家,最初画花,一是想记录花草的成长过程,二是她喜欢中国的文人画。在她眼中,文人画体现中国文人的精神和中国美学,尤其是花草画,其中的语言韵味无穷:如一幅竹子,背后的寓意绝不只是竹子。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里,文人墨客,通过绘画赋予花草树木无尽的含义,留下无数的想象空间,使人们对身边之物,包括人类生命、宇宙万物,产生更深邃的思考。

今日,中国文人画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很久,现代人的生活,很难再现当时的复兴。但马小蔷觉得,作为一个创作者,仍然可以用绘画、创作来表达,尝试用思想靠近我们身边每一日所经历的事物,贴近宇宙万物,实现灵魂与自然的合一,赋予我们日常生活一种美。 

植物背后的童年,记忆一代代传承

30篇优美惬意的小文中,马小蔷最心仪的,便是柿子和无花果这两篇。在钟情两种植物的背后,她的故事更吸引人。对无花果的喜爱,是因为小时候她有个邻居爷爷,他家种了一株无花果,每一次她去爷爷家,爷爷就说,“背一首古诗,背完后,无花果树上的无花果都随便挑。”那位爷爷从不吃无花果,他的无花果熟了,变成紫色,都会为来家里玩的孩子们留着,考他们古诗词,只要会背,就可以吃。那无花果的甜味,连带着回忆留下的甜蜜,几十年来,都仿佛还停留在她的唇齿之间。现在,马小蔷每搬一次家,都会种上无花果。种上了无花果,背古诗的传统也就流传下来了。她的两个女儿背一首古诗词,就可以摘无花果吃。

而柿子树是马小蔷先生的最爱。每搬一次家,他都会事先在院子里选一个最好的位置,大笔一圈,为柿子树留出一个空地,种上一棵北方的柿子树。假如鸟儿不吃,到了冬天,柿子就仍然会在树上挂着,果实里外都变冷。下雪的时候,果实里还会有冰碴,很脆很硬。这时,柿子又熟透了,先生就会去摘柿子。孩子们在屋子里,贴着玻璃,喊着“爸爸我要这个,我要那个”,先生就替她们摘。每年冬天,他都会为孩子们将柿子留在最后,给她们吃。

“这些人情与记忆,无论过多少年,都会深深的烙在脑海里。无论多少年,哪怕等我的孩子像我这么大了,她们也仍旧记得在无花果树下背古诗,仍旧记得爸爸在寒冬里为她们摘柿子的画面。”马小蔷说道。而这便是一种珍贵的生命记忆、有温度的人情,借植物将记忆传承,把人类的情感和宇宙万物关联在了一起。 

创作带来思考,愿读者遇见真实

马小蔷坦言,《花间闲事》的创作很顺利,同时带给她无限的思考。作为一个园丁,看植物的角度本来就与常人不同,而作为作家和绘者,产生的思考当然会更多,平日常见的东西,会从另一个角度斟酌与思虑,而这也带给她更多的创作动力。  

作为本书的作者,她从创作中获得了思考,而对于本书的读者,她希望他们从中获得什么呢?马小蔷表示,本书出版时,疫情刚刚过去,有许多朋友看到书后,跟她诉说,因为这次疫情,他们爱上了园艺,也有人发短信来,大谈园艺带给他们的感受。原先,大家忙于工作与社交,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计划,人们放慢脚步,开始审视自己。人们总是忘记真实世界是什么样的,其实,真实世界就在身边,一草一木,一花一树,只要你留意他们,你就会回到真实世界中。

她希望,读者们能借着《花间闲事》,爱上园艺,或亲自照料花园,或在阳台上种几盆植物,体验何为真实,感受什么是质朴,真正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寻找平衡幸福的生活状态。当人们真心地投入到世界,投入到身边的一草一木,宁静的状态便会到来,就会远离浮华,找到幸福。

“如此幸福的一天,雾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劳作,歌唱着的鸟正落在忍冬花上,在这世界上我不想占有任何东西,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嫉妒。”她引用米沃什的《礼物》,总结道。

 

《花间闲事》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马小蔷
出版时间:2020年07月

(责编:伟仔;编助:林千惠)

作者:穆穆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