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且将珍版度与人——《十竹斋笺谱》《十竹斋笺谱图像志》与中国传统经典复活

作者:杨子欣   2020年02月21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明朝末年,南京十竹斋主人胡正言用饾版、拱花两种技艺套印了《十竹斋笺谱》,之后整套笺谱复刊重刻的历史记录便非常少。2016年开始,南京十竹斋再度以国家图书馆藏郑振铎捐赠明崇祯初刻本《十竹斋笺谱》复刻重刊,并于2019年问世,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配套出版了《十竹斋笺谱图像志》。该作品如何将雕版印刷最高工艺饾版、拱花成功复活?百道网采访了南京十竹斋画院董事长陈卫国。


《十竹斋笺谱》

笺纸自南北朝源起后,一直是文人雅士钟爱之物。发展到明代末年,笺纸更是成为一种风尚。花笺上因印有淡雅的图案,或山水、或花鸟、或人物而备受推崇,尤其是名家笺纸。制笺者将印有图画的雅致笺纸归类整理汇编成册便成笺谱。

《十竹斋笺谱》是明代最具名气的笺谱之一。这部饾版拱花木刻彩印的笺画集共4卷,由南京十竹斋胡正言组织用饾版、拱花两种技艺套印,于崇祯十七年(1644)刊行。

饾版、拱花是胡正言发明的雕版印刷技艺。所谓"饾版",是将彩色画稿按不同颜色分别勾摹,而后,每种颜色刻成一块小木板,再依次逐色套印或叠印,最后形成完整的彩色画面。拱花技艺则是胡正言继饾版之后,又发明的一项技艺,通过雕刻成凹线的阴版,经砑印使纸上的图案拱起,呈现浅浮雕效果。饾版、拱花技艺代表了中国雕版印刷的最高水平。《十竹斋笺谱》内容涵盖历代贤哲名流、历史典故、古人诗意、山水、花卉、文物博古、清供雅玩等,题材丰富,被鲁迅誉为明清以来文人士大夫清玩文化之最高成就。

不久前,《十竹斋笺谱》水印木刻版重刊问世,由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和南京古籍收藏协会会长、十竹斋饾版拱花水印木刻传习所所长薛冰为其题写序和跋。

特装本《十竹斋笺谱图像志》

同期出版的《十竹斋笺谱图像志》,则是目前为止看到的首部系统研究解读《十竹斋笺谱》中笺画图像的大型图书,国家图书馆授权使用郑振铎捐赠的明代初版笺谱原图,由十竹斋画院编著,著名艺术理论家范景中和韦力分别为此书作序,书籍设计由视觉传达类金奖获得者赵清完成。这部图像志对《十竹斋笺谱》中15组123幅笺画的用典出处、释义进行了解释,并以中、英、日三种文字,可以让更多喜爱笺谱的人士得以了解和欣赏。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

《十竹斋笺谱图像志》出版后,得到业内外广泛好评,并摘下国内美术图书领域的专业奖项——第28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奖的“优秀美术图书金奖”和“优秀装帧设计奖”两项殊荣。之后又在日本及中国的台湾、香港等地获多项设计奖。

《十竹斋笺谱图像志》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作者:十竹斋画院 编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十竹斋笺谱》与《十竹斋笺谱图像志》挖掘古代艺术文化宝库

用著名古籍收藏家韦力的话来说,《十竹斋笺谱》在手工时代用艺术的形式将人类从二维世界带进了三维世界。《十竹斋笺谱》有70多个笺画作品,全部靠手工实现了彩色立体印刷,而且是精细的彩色立体印刷。从内容到形式,再到技术,整体成为一部巅峰之作,所以鲁迅在上世纪30年代评价《十竹斋笺谱》是“明清以来文人士大夫清玩之最高成就”,可谓对它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这部笺谱最早是在1644年,亦即明代崇祯十七年集成出版,初刻版后,1645年又增补一些画面后再次出版,之后便少有成套复刊重刻的历史记录。

因为在中国历史上雕版书重印再版的记载是非常多的,很多书都多次出版。但《十竹斋笺谱》在1930年代鲁迅从日本把它带回来之前几乎没有整体重印再版的记录,其技术难度可见一斑。刻一两张容易,但把四卷全部刻下来,确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而鲁迅曾接受了这个挑战,他和郑振铎于1934年开始重刻《十竹斋笺谱》,但由于中间历史、战争等多方面原因,再加上鲁迅去世,这项工作就断断续续在1942年完成,1952年北京荣宝斋将其重新刊印发行。

直到2016年,十竹斋画院才又重新启动这项工作,那为什么要重刊复刻笺谱呢?十竹斋画院董事长陈卫国说,《十竹斋笺谱》是中国古代笺谱的巅峰之作,它有几个方面的成就值得一提。

第一是针对文化艺术领域。整个笺谱是一部特殊重要的文化艺术经典著作。共4卷,有283个画面。整套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对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综合修养、道德情操、思想品德的基本要求,或者说是比较高的一个目标要求。这种要求并非像教科书一样可以将其书写于纸上,成为教案,或是用一些议论文、散文说明,或以说教形式体现,而是用最简单的绘画作品来呈现的。“笺谱有200多个画面,每个画面都非常简单,就那么几笔或者就那么几片叶子、几朵花,或是一个很小的山水,人物、器物,但它每一个画面背后都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人文故事,这便是编辑体系的一个高峰,也是美术创作的一个高峰。”陈卫国说起来如数家珍。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收藏《十竹斋笺谱》图为陈卫国与所长桝屋友子

笺谱复刻重刊后,已陆续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和东京大学等机构和个人收藏。

陈卫国向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文化参赞石永菁赠送《十竹斋笺谱图像志》

第二是作品的实现手段。它不是一个绘画作品,而是版画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版画的历史巅峰,也是人类在手工印刷时代的技术巅峰。 十竹斋有两个特色技术:饾版和拱花。饾版,简单说就是多色套印,但它的多色套印是一版一色,一色一印或一色多印。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画面上有7个颜色,就至少要有7个版子,每个版子上只能容一个颜色。如果这个颜色在套色的过程中出现渐变晕染,那就可能不止一块板子或者不只要刷印一次,可能是两块三块,或者两次、三次,所以它就形成了多版套色式一版一色,一色一印的特点。这对技师的水平要求非常高,它要求版画的效果和工笔小品一模一样,操作中甚至要高于某些工笔小品,这是它的技术特点,而编写《十竹斋笺谱图像志》也是重刊复刻《十竹斋笺谱》的需要。

复刻重刊《十竹斋笺谱》对圣人先贤艺术成就的致敬

此次重刊复刻《十竹斋笺谱》与以往不同的内容,其中之一就是底本。南京十竹斋画院经授权使用国家图书馆藏郑振铎捐赠的1644年初刻版笺谱原图,将初刻版所有图案全部扫描,一一分解,逐张研究其技艺、图像特点,然后进行复刻。陈卫国介绍,“2019年8月22日,我们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将复刻出的一函四卷成果对外发布。作品从里到外都跟明版是一样的,封面采用手工制作的樱桃红洒金粉蜡笺,里面使用的矿物和植物颜料也都是中国传统的手工颜料,宣纸是纯手工古法特制的宣纸,以手工纯桑蚕丝双线锁订,装入手工榫卯结构楠木匣,匣内衬香樟木夹板。全部的工艺,甚至包装盒都跟1644年初刻版笺谱一样。”

《十竹斋笺谱》

在此过程中,有三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技术环节,有将近20多个资深成熟工匠艺人参与篆刻、雕板和印刷。目前整个工程尚未完全结束,预计2020年下半年会完成990部笺谱。“2019年7月,我们在日本东京举办十竹斋笺谱雕版水印展,展出的两部《十竹斋笺谱》分别被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和东京大学收藏。” 陈卫国说,“《十竹斋笺谱》重刊复刻,从这个时代的角度来看,是我们用一种最原始的、最朴素,同时也是最具仪式感的方式,对圣人先贤艺术成就的致敬。我们不需要去创新,在不了解古人究竟如何去创造的时候,你就谈不上创新,学习和了解古人的优秀成果,在当下的条件下实现它,就是活化传承,其实也是一种创新。所以我们这种方式用李致忠的话讲叫‘原貌毕肖’,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如今已达成这一目标。”

第二个不同之处就是在复刻重刊笺谱的过程中要去研究它。文人士大夫在使用笺谱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在漂亮的画面上写一首诗或一封信就可以了。笺画本身带有强烈的故事背景,其画面完全可以覆盖他们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用者只需把剩余内容写在上面就可以了,这便是笺谱文化。以兰花为例,他们一看这个纸上的图案就知道对方想说什么,有时候文字只是附注。 “我们把笺谱里所有笺画的背景资料全部进行了整理,前前后后用了三年时间。《十竹斋笺谱》在明朝时候,就做到每个画面都有一个题字,就像一个标题,简单的两三个字就指向一个方向,跟画面所描述的内容结合巧妙,所以我们就去查这些背景,发现它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陈卫国讲起来滔滔不绝。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笺谱将其分为33类,每个类别有典型的故事交代给读者。“所以看到这些,我们就非常感动。很多专家细致入微地帮助我们,他们来自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南京大学(简称“南大”)、南京师范大学(简称“南师大”)、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简称“南京市外办”)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南航”)等等。”他说。

陈卫国还表示他们将每一个图像的历史背景、原典的出处、原文、现代汉语的解释,并将这些内容翻译成英文和日语出版。如此一来,不仅中国人可以去了解自己过去读书时的追求和向往,外国人也可以知道这些故事的由来。但因时间和精力有限,图像志只出版了123个画面,15组,约占整个笺谱的40%。 

范景中和韦力分别为图像志写了序。陈卫国介绍:“范先生的序将近1万字,去年春节时几乎没休息,每天都在家写,还到上海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序中,他强调普通的知识如何化为‘文明’,所以一锤定音,书名就叫《十竹斋笺谱图像志》,还亲自题写了书名。”

韦力研究藏书,阅读的中国古书特别多,收藏量非常大。他的序标题为“书以图胜” ,这简单4个字就是他对这部作品的评价。韦力曾亲自到南京和安徽,寻找四百年前胡正言的那些蛛丝马迹。 “所以我们对参与笺谱工作的专家学者们甚是感激,在这个时代,这种精神非常难得,我深为感动。”陈卫国发自内心地说。几年来,薛冰、陈卫新、徐忆农、陆远、阎明罡等几位在南京生活工作的专家几乎春秋寒暑都全情投入,付出了大量时间和辛劳。

《十竹斋笺谱图像志》新颖设计体现东方美学

《十竹斋笺谱图像志》的设计由赵清担纲。 “比如整部作品里日文和中文都采用了竖版,是右左读的。但现代汉语和英语如果用竖版排,阅读起来就有点怪,所以这两部分设计为横版,即左右读。这部书的排版就显得很有意思,错落有致,有竖版,有横版。韦力第一次拿到书的时候,用现在一个比较时髦的词,他觉得有点魔性:变化多端又有吸引力。所有古文原典原文的标点符号,赵老师也都全部重新做了设计。” 陈卫国说。

作品中所有古文原文的汉字全部采用管俊的管体字,这个属于书法体,跟一般的印刷体有所不同,所以在阅读古典原文的时候,读者会有一种欣赏书法作品的美妙感受。“里面还有些筒子页。因为这部书基于《十竹斋笺谱》的原谱,中国古书装订肯定都是筒子页。但是现代的书装订成筒子页后,里面会有两页纸没有字,就会形成浪费。 而且重印复刻版如果全部做成筒子页,就显得过于传统。”所以赵清把第二个筒子页剪开,变成正常页,就是一个筒子页带两个正常页,正常页码上印字,筒子页上印画,如此循环往复。“我觉得这种跳跃也是他独具匠心的一个设计,他也是绞尽脑汁才完成的。”

特装本《十竹斋笺谱图像志》

这15组123幅笺画从裸背装帧来看是一条条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共15种颜色。其实是一个纸折过来的一页,把它裁掉,也可以自然地把这15组分开,同时又有了一个轻松跳跃的过渡,因为这15个颜色都很活泼,橘红、粉红、粉蓝,粉黄,非常漂亮,让整部作品一下子充满了青春阳光的气息。“还有在书的前面,我们加了一张凹凸版印刷的老版百年设计,也是十竹斋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此外,《十竹斋笺谱》是一函四卷,而这15组在《十竹斋笺谱图像志》每一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里面可能牵涉到两组,有的三组,有的是整卷都在里面。将其订在一本,就要显示出这四卷的过渡。“所以我们用了一个加黑的荧光,把1644版《十竹斋笺谱》原序用咖啡色印在了书的最前面。整部书还牵涉到了思路的转换,古今的转换,各种元素的跳跃,真的是花了很大心思。” 

后期,十竹斋画院又推出一本平装版《十竹斋笺谱图像志》。 “因为纯手工重刊的《十竹斋笺谱》只有九百多部,并非人人可以获得。《十竹斋笺谱图像志》特装本又太重,携带、阅读起来都不太方便。它可作为《十竹斋笺谱》藏家的一部工具参考书,在翻看笺谱的时候查阅资料。我们就特意做了一本小16开平装版《十竹斋笺谱图像志》。这本书里只选了50个画面,基本都是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我们随书附赠一本印刷的信笺纸,大家可以写一写,画一画,还可以作为一本普通书籍来收藏。”陈卫国说。

平装本《十竹斋笺谱图像志》

多种形式向广大读者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水印木刻版《十竹斋笺谱》、江苏凤凰出版社配合《十竹斋笺谱》出版的特装中英日文《十竹斋笺谱图像志》,以及一个可随身携带的16开平装版《十竹斋笺谱图像志》, 三者呈递进关系,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与需要进行选择。 

水印木刻版《十竹斋笺谱》只做了990部,每部都有编号,价格稍贵,可作为收藏品。目前来看,整个笺谱的读者群体也是积极扩大的,中青年爱好者越来越了解和喜爱,《十竹斋笺谱》是一个版画集成作品,多数人以收藏为主。还有一些海外人士喜爱原汁原味有醇厚弥香的中国的传统文化。

“年轻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非常让人欣慰。这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开始我们也觉得读者对象可能会是一些研究古籍的老专家。我们顾问团队里绝大多数都是这类专家,但他们研究出来的成果能让年轻人喜欢,我觉得文化传承的意义便在于此了。”陈卫国深感欣慰地说。

《十竹斋笺谱图像志》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作者:十竹斋画院 著
出版时间:2019年04月

再说《十竹斋笺谱图像志》,它是一个印刷出版的书籍,体量较大,而平装版图像志数量更多一些,其读者群有几个层次,首先是学艺术的学生。“不管是中学还是大学,只要学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美术或其他此类学科,应该备一本放在身边,因为中国的艺术与文化的粘合度非常高,是分不开的。我们用笺谱、图像志,替读者们完成了资料收集,它可作为一本工具书、参考书,或是日常提示自己学习的书。”陈卫国侃侃而谈。

其次,对于要学习文化艺术、古典文学领域外语的读者,陈卫国认为这本书也是不错的选择。它包含诗经、史记、汉书、论语及相关故事,并做了翻译。英文由南航和南大的两个英文组进行翻译,日文由南京市外办与中国的专家合作完成。这就为学外语或进行对外交流的读者们提供了一条捷径。他解释道,“因为查字典未必准确,而且需要把单词赋予一个特定语境里。 这部作品至少替读者完成了一大半工作,想要精益求精,可以自己再进一步钻研。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作品中的表达足矣。”

再次就是对家长的教育比对孩子的教育更重要。因为大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会冲抵学校老师的教育。比如老师在学校里教育孩子要像关羽那样讲大义,而有些家长在家里却告诉孩子要功利,避免惹祸上身。如果有这本32组人文修养方面的书来时时提醒家长,引导他们去完成向“文明”“高标”“极修”的进化,这可能会对孩子未来塑造优秀人格起到积极作用。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喜欢玩 “手帐”笔记本,拿信笺纸去写写,画画,会觉得饶有趣味。“今年我们还推出《十竹斋笺谱日历2020》。有些朋友用它每天抄一首唐诗或诗经,画一张小画。日积月累,一年下来就会有很大的进步。读书不分身份职业,成本也很低,只要想读书,就能找到时间。我们这本书就是补充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一种新形式。”他说。

“野老吐何力之谈,郊童含不识之歌”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包罗万象,笺谱是一个特别的部分。“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十竹斋笺谱》系统性地黏合了文化、艺术与工艺,让大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它的独特魅力,从中获得不同的体会、收益和感悟。”陈卫国做出了这样的总结。

(本文编辑:水英;编助:牛倩云)

作者:杨子欣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