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莳花志》跨越时代生存,美到极致?浙江文艺社为散文集做了什么?

作者:杨子欣   2020年02月24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自古而来,琴棋书画,花鸟鱼虫,都是中国文人寄托情志的对象。浙江文艺出版社近期推出《莳花志:周瘦鹃花卉美文集》。该作品辑录了周瘦鹃近60篇散文,穿插近百幅中外名家花卉画作。这样一本难得的花卉鉴赏散文集,编者注入了哪些匠心?编排上又做了哪些努力?

《莳花志:周瘦鹃花卉美文集》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周瘦鹃
出版时间:2020年01月

现代很多在都市生活的人,都有着强烈的亲近自然的愿望,都有着田园牧歌式的梦想,最近李子柒的走红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但大多数人并不能做到回归田园,最多也就是在自己的院子和阳台上种种花养养草,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寻觅独属于自己的一份恬静与美好。

花卉之美与文字之美相得益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那千年不朽的亮丽风景与唯美意境深深慰藉着多少文人义士。浙江文艺出版社(以下简称“浙江文艺社”)近期推出《莳花志:周瘦鹃花卉美文集》。

该作品辑录了民国文学家周瘦鹃晚年闲居家中时所写的关于花的近60篇散文,这些散文记录了他一些养花的心得经历、各种花的常识、对各种花的体悟,以及历代名家吟咏花的诗词。周瘦鹃的文笔流畅优美,对花的认识极深,再加上他有多年的养花经验,堪称园艺专家。编者将这些散文按照内容大致分为六辑,连辑封都做得十分雅致。

书中包括花的神话故事与爱情故事,花道和瓶供,以及各种具体花卉的介绍,例如水仙、迎春、牡丹、荷花、梅花、兰花等。花卉是美的象征,是造物的奇迹,对于花的欣赏,对于美的追求,是人类社会一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主题,正如人们歌颂美德,揄扬爱情一般。

书中穿插了近一百幅由中外名家绘制的全彩花卉画作,提到的每一种花卉都有相应的配图,这本书洵为一本难得的关于花卉鉴赏的散文集。

周瘦鹃(1895-1968),原名周国贤,江苏省苏州市人。民国时期出版翻译了大量著作,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编过《礼拜六》周刊等报刊。作为身处钟灵毓秀之地的苏州文人,周瘦鹃尤其钟爱花木,称自己为种花人,其种花生涯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他在上海举办的中西莳花会上就曾三夺锦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瘦鹃盆景、园艺专家的名声更是遐迩闻名。周恩来、朱德、陈毅、董必武、李先念、刘伯承、叶剑英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都曾到他的居所爱莲堂欣赏花木盆景。他开创了当代苏派盆景艺术的先河,是中国当代盆景艺术的大师,还撰写了大量关于花木的散文和杂文。周瘦鹃的文章雅韵横流,神光蕴藉,是足以担起颂扬花卉的重担的,后来陆续出版了《花前琐忆》《花前续记》《花花草草》《园艺杂谈》《拈花集》等书。

周瘦鹃青年时的照片

再平凡的生活,也不应该放弃对美的真正追求。作书是追求文字上的美感,而种花则是追求生活中的美感,两者本就是想通的。这种向美之心,并非是文人与假文人的吟风弄月、附庸风雅,而是确确实实地源自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希冀。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跨越时代生存

周瘦鹃在民国是文学大师,谈及今天出版他的散文集,会不会与读者口味不调?百道网把这一问题抛给了该书编者。

编者认为浙江文艺社一直有着以文学立社的传统,而周瘦鹃是民国文学大家,他定居苏州后,几乎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花木之上,因此他的花木散文旁征博引,古朴闲雅,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其中所流露出的厚重人文底蕴和文学素养,在近当代咏叹花木的散文中当是首屈一指。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可以跨越时代而生存的,而花卉之美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编者深信周瘦鹃文中所表现出的对花卉、对生活的热爱,其所传递的自然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依然能够触动当下的读者。《莳花志》是周瘦鹃撰写的关于花卉的散文集。他是一代文学大家,同时亦是一位挚诚于生活的种花人。无论时代的风云如何变幻,周瘦鹃或酣卧一榻,向那灯火纸窗修竹里,寻些书海钩沉之乐;或带月荷锄,向那园中的一亩三分地,寻些莳花弄草之乐。他淳朴的文字中始终包含着一颗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灵。

“半榻有书邀月共,一春无事为花忙”,正是周瘦鹃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正是《莳花志》所传达的一种理念。他是位爱花之人、护花之人、惜花之人。而愿意一阅此书的诸君,想必也是爱花、护花、惜花之人,在这一点上,无论时代如何,读者和周瘦鹃是共通的,都有一颗向美之心。

凝聚出版人匠心,承载编著者智慧

之前行业同仁也出版过周瘦鹃的花木散文集,比如五六十年代的《花前琐忆》《花花草草》《拈花集》,最近几年的《人间花木》等。这些作品大多将花卉、草木、园艺,以及周瘦鹃同时期撰写的散文编在一起,略显繁芜。编者搜集出周瘦鹃仅与花卉相关的散文,按照文章的内容和各种花卉的花期,将这些篇目大致划分成六个章节:花之语、花之道、四时之花·春、四时之花·夏、四时之花·秋、四时之花·冬。浙江文艺社后续还会推出《弄草集》,将周瘦鹃有关草木、盆景和园艺的文章囊括其中。

编者考虑到花卉散文如果配图使用的话效果更佳,如此能让读者更加直观地领略花卉之美。同时,又考虑到周瘦鹃散文的格调,他认为不宜采用照片作为配图,宜使用中外名家的画作为宜。于是,编者找到近一百幅中外名家的花卉画作,其中就包括齐白石、沈周、唐寅、郎世宁、赵之谦、石涛、江寒汀、凡·高、高更、彼得·勃鲁盖尔等人的画作,置于散文的文首与文末,或图文混排,或单起一页。

中国的传统花鸟画和近现代西方的静物花卉画,在艺术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两者描绘的主体都是花卉,编者觉得都适宜用作此书的插图。周瘦鹃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他自己也曾翻译出版了大量译作,因此他的散文中不仅有中国文化的元素,也存在着西方文学的因子。

“文学之美和自然花卉之美是可以跨越时间与地域的界限进行传播的,因此我并不觉得在文中使用西方的花卉画作会显得突兀。”编者说,“还有两点,某些花卉甚少被用作国画的题材,而是比较多地出现在西方的绘画中;国画大多注重写意,而西方绘画则大多注重写实,因此从某些角度而言,西方绘画更能展现出花卉的一些具体的表征。”

对于文中一些以字来称呼的古人,编者在编辑过程中添加了少量注释。此外,他还在插图之下,为每种花卉补充了一些关于这种花卉的常识。这些都是原书中所不具备的,或者是以一种较为粗浅、直观的方式呈现的,编者将内容进行完善后对读者了解各种花卉有所裨益。

彩插精美,编排细致,匠心独具

作品中穿插了近100幅彩色插图,都是中外名家绘制的花卉名作,采用四色印刷。

书中使用的每一张插图,编者都力求其贴合文章内容,譬如周瘦鹃在《插花》和《夏天的瓶供》一文中谈到了中国古老的插花艺术,编者就从江寒汀的《岁朝清供》系列画作中选了三幅配上;又如周瘦鹃在文中谈到“梅花香自苦寒来”,编辑们就在文末配上唐寅的名画《墨梅图》。如此一来,文章与画作相得益彰,更加体现出中国文化中梅花的风骨和意境。

对于使用在书中的插画,至少要保证其符合印刷精度的要求,也就是图片的像素不能太低。另外,浙江文艺社的美编和排版公司的相关人员在图书的排版过程中,对插图的摆放、图片的整体色调和图片的底色等进行调整,力求这些图片能给读者带来更好的观感。

“正如前面所述,我们之所以在文中穿插了大量中外名家的花卉画作,就是希望读者在欣赏周瘦鹃花卉美文的同时,也欣赏到古今中外名家的花卉作品。”编者说。艺术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无论是文学还是绘画,它们始终都可以跨越时代、地域、种族、语言等障碍,从而引起观者的共鸣。

出书过程中,有一次浙江文艺社的美编做了一个很漂亮的辑封,问编者要不要在每个辑封上放上一首诗词。其他辑封编者都放上了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花卉诗词,唯独第一个辑封编者用了一首周瘦鹃文中引用的清代彭孙贻的一首《霜天晓角·卖花用竹山摘花韵》:“睡起煎茶,听低声卖花。留住卖花人问,红杏下、是谁家?儿家。花肯赊,却怜花瘦些。花瘦关卿何事,且插朵、玉搔斜。”此词将卖花女的言语体态描绘得活灵活现,其中最妙的还是那一句“花瘦关卿何事,且插朵、玉搔斜”。你嫌花瘦些,我却不想卖你了,不如插在自己的云鬓上,斜了簪子,乱了青丝,也不妨事。卖花女有卖花女的娇憨,文人也有文人的傲骨,怎奈生不逢时,一身才情,尽付这花木之中,倒也并无不可。

最后,编者心存感激地说:“我作为一名图书编辑,最终能够大致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编成此书,觉得很是幸运。在成书过程中,我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诸多帮助,纷纭诸事,若无他们伸出援手,我的想法怕是要搁浅滩头了。此处虽然不胜枚举,但他们的帮助,和我在成书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我一定会铭记于心。”

(本文编辑:水英;编助:牛倩云)

作者:杨子欣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