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花城》40周年:中国文学界长盛不衰的“花旦”

作者:杨子欣   2019年08月20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花城》杂志创刊于1979年,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双效期刊。它是广东省唯一的全国大型纯文学期刊,是广东省著名的文学品牌,也是中国文学界久负盛名的“花旦”,与《收获》《十月》《当代》并称纯文学期刊的“四大名旦”。  


2019年8月19日上午,广东省出版集团和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白云宾馆鸿云会议室举办了一场“回顾与展望——《花城》创刊四十周年编辑与作者恳谈会”。韩少功、阿来、刘亮程、李佩甫、艾伟、东西、高兴、于坚、蒋述卓、虹影、何平、葛水平、万玛才旦、陆象淦、胡学文、郝景芳等文坛名家齐聚一堂,与《花城》编辑一起回忆《花城》的辉煌历史、风趣往事以及这份刊物对于中国文学的重要贡献,共同展望《花城》杂志的未来办刊方向。

《花城》杂志创刊于1979年,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双效期刊。它是广东省唯一的全国大型纯文学期刊,是广东省著名的文学品牌。它也是中国文学界久负盛名的“花旦”,与《收获》《十月》《当代》并称纯文学期刊的“四大名旦”。《花城》与活跃在文坛的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优秀中国作家群长期保持密切联系。

花城出版社总编辑程士庆主持恳谈会。活动伊始,花城出版社社长肖延兵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感谢花城诸位作家和广东文学界对《花城》的支持。

肖延兵于2019年4月份到花城出版社任职,之后做出的第一项决策便是举办今年的《花城》创刊4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在此期间,百道网有幸采访到社长肖延兵,提及对《花城》未来愿景时,他说:“《花城》杂志作为国内文学界“四大名旦”之一,多年来挖掘推出了众多昔日新人新作、今日名家经典。随着媒介环境变化,年轻的新一代读者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偏好,传统的文学期刊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花城》杂志在潮流的错动中走过了40年,不变的是秉持新锐先锋的文学立场,不拘一格的文学姿态,鼓励创意和实验,兼容并蓄各种风格与流派,及时地展现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新风貌。《花城》的先锋不仅仅是形式主义的炫技,而是充盈着探索文学在我们时代所能抵达的边界。未来,我们希望,以《花城》期刊为基础,进一步扩大“爱花城APP”、“投稿猎人”微信公众号、花城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影响,让写作者可以将不同的现实感受、文学经验、文学想象和文学形式,通过不同的阅读载体,呈现给不同阅读偏好的读者,在新媒体时代继续保持内容和形式上先锋地位。”

恳谈会上,本届《花城》文学奖终评委蒋述卓老师代表广东省作家协会祝贺《花城》杂志创刊40周年。他说:“《花城》杂志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在读者和作家、评论家心目当中是非常高大的,所谓“高大”,就是因为它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举足轻重。”

“文学期刊可以推动文学和文学史的发展,《花城》杂志便成为了文坛里一个重要的角色。它在文学表达形式方面的探索,文学观念方面的探索,是非常领先的,对于一些理论的命题关注也是非常早的。所以很敬佩《花城》杂志的编辑,他们与作家一起推动文学向前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也对培养广东的作家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所以希望《花城》将来在大湾区文学联盟当中,在中国文坛当中开出更加灿烂的花朵,希望在座的各位作家能多多来广州、来广东,多多支持广东文学!”蒋述卓总结道。

《花城》杂志主编朱燕玲则表示在本届文学奖选拔中很难做出取舍,几经斟酌最终才敲定。《花城》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创刊于广州这么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朱燕玲希望年轻的同事们能继承《花城》的传统,努力办好刊物,不负前辈们的努力和心血。

接下来嘉宾们也踊跃发言。

韩少功说中国的革命时代是从广东开始;大革命的策源地、前进基地、诞生地,市场也是从广东开始;最早改革开放的地区,两个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时代都发源于广东。《花城》也秉承了这样一种精神和气质,在文学界有非比寻常的影响力和非常重要的地位。

据韩少功分析,近几年文学界发生了一些变化,游戏类、消遣类的文学产品,大受欢迎,“这说明我们的读者环境在发生变化,他们的需求在发生变化,他们需要放松、需要消遣,需要我们提供有别于微信、公众号、电子邮件,有别于其他新闻的东西。但是我们原来的传统文学理论上不太注意在新的条件下文学生产过程中新情况的出现,所以我们要研究如何很好地应对它,这需要文学的同行、编者、作者、读者共同努力。”

阿来则表示虽然时过境迁,但作家不应该放弃一些最基本的原则,放弃一些最基本的精神来迁就市场。他佩服《花城》在艺术探索、创新方面一如既往的坚持,虽然这个坚持有些艰难,但依然对《花城》寄予希望。

刘亮程阐述了自己的长篇小说《捎话》在遭遇几家出版社退稿的情况下,被《花城》主编朱燕玲慧眼识珠,并组织人手细细修改不妥之处,终能发表的经历。

艾伟回忆了与《花城》的“相识”“相知”和“相守”。他提到“当年和东西写作的时候因为还没有网络,就浏览各种期刊,觉得《花城》特别年轻,特别先锋,有创新气质,它的作品可能并不十分完美,但是一定有它独到的、尖锐的元素。即使作者的稿子并不完美,《花城》的编辑也能从中看到它的潜能,这对我们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艾伟继续讲到:“我们写作的时候先锋文学基本已经终结了,《收获》已经慢慢趋向于传统了,但《花城》很特别,它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先锋精神,当所有的刊物都已经慢慢地向传统回归的时候,《花城》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这一点弥足珍贵。”

他觉得《花城》一直在探索文学的边界,这个文学的边界可能是精神领域方面的边界,也可能是另外一方面的边界。他认为文学可以打开更大的疆域,接纳各种形式的作品。一部作品如果有巨大的阐述性,又有庞大的读者群,那它就是一部好文学作品。

女作家虹影强调了《花城》对于一个作家的重要性:这本杂志对一个新的作家,是一个摇篮,就是像母亲一样培育他们,关爱他们。对一个成熟的作家来说,它是一个精神的安放处。

“我们以文学、故事为本,不管我们身处怎样一个时代,我们讲故事,我们需要文学,需要一种美的语言来构造一种艺术,这是最重要的,”她说道。

李佩甫认为《花城》是中国当代精神文明,或者中华文明建设最重要的一个基地。“文明是一个时代语言的先导,《花城》在该领域是中国当代众多刊物的典范之一,我通过两部长篇的介入深刻了解了《花城》人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这值得所有文学界人士学习。

“文学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在人类所有学科当中,或者叫科学,都是为人类服务的,只有文学是研究人的,所以说文学更应受到尊重,在这里我要对《花城》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贡献表达敬意!”他由衷地说。

东西表示:“《花城》这本杂志内容丰富,它收纳了众多作家的作品,作品中又有作家们虚构出来的众多人物,所以我们才会如此严肃认真的为一个40岁的杂志发言、思考。有时我会把自己当作一个手艺人,现在的写作仅仅是在传承一种手艺,而众作家各有各的手艺。《花城》杂志真的也要坚持这种工匠精神,向读者呈现多种手艺。当我们在写作迷茫的时候,想到还有一本杂志在跟我们一起坚持着,这就是我们写作最大的动力!”

葛水平分享了自己与《花城》的渊源,用故事摆明文人发表作品,不该利用交情,而应通过正常途径的道理。她从因《花城》推荐,自己的散文获奖讲到为写中篇小说,自己40年居住乡村去了解那里的变化。最后还分享了缓解近视的妙招。

作家高兴在座谈会上鞭笞了中国乃至世界普遍存在的文学的缘化、庸俗化、功利化和教条化的现象,肯定了《花城》多年来的坚持。他说:“我觉得《花城》就特别让我们敬佩,刚才很多老师、很多作家都在说《花城》那么多年一直在坚持做文学的纯粹者,一直在坚守独立的品格,这一点是特别让人敬佩的。”作为“蓝色东欧”译丛主编,他还分享了作品著作过程中的趣事。最后表态:“我把自己最好的时光,最有实干能力的时光献给了《花城》,自己也愿意为了《花城》一点点变老!”

万玛才旦觉得《花城》对他来说是一个福地,自己的小说《气球》有幸在《花城》发表,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去年还进入小说排行榜和《收获》文学排行榜。因为题材的特殊性,经过不断的修改、调整,去年竟得到拍摄为电影的机会!目前已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再次感谢《花城》,也祝愿《花城》越来越好!”他高兴地说。

陆象淦表示办杂志不易,《花城》能几十年坚持自己的方针,并为新生作家提供机遇,更是不易!“文学的东西是一种心灵的发掘、心灵的交流,有时候文字形式发表的东西,你看了以后很感动,但是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以后,就会跟原来的感觉很不一样,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文学兴许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的生命力永远顽强!”他肯定地说。

据何平统计,参与到整个新时期文学史的,能持续发力的刊物不超过10个,而《花城》就属于为数不多的,对改革开放40年来汉语文学整个大格局的建构持续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他在恳谈会上分享了自己在《花城》主持“花城关注”栏目的经历以及做文学批评的从业经历以及多年的经验与感想。

胡学文认为《花城》的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责任心特别强,能为自己的小说提出很好的意见。“我觉得《花城》这么多年取得这么多成就,不单单在于编辑人员,还归功于他们整体的素质都很高,我想这个刊物会办得越来越好,”他说。

郝景芳表示虽然时代发生了变化,但传统这种真正的经典文学里的很多精华,不应该完全被丢掉或被遗忘。“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它有很多非常有价值的,永恒的东西,包括什么是一个好的小说,这个小说里面的结构、视角、书写方式、叙述方式等等很多内容,可能是现在的年轻人所不具备的,”她解释道。

她希望传统文学杂志、作家能把经典内容,比如欣赏小说、写作小说的一些知识和经验传递给现在的年轻人;年轻人可以继承和了解传统文学或者经典文学中的技巧、视角、鉴赏水平等,从中学习并将其传承下去。

她概括地说:“我自己还是蛮期待像《花城》这样好的杂志,能够把自己这么多年积淀下来的知识、经验呈现给读者,期待能够和今天的年轻人更多地沟通,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传统文学中这些打动人心的东西,并且也把这些精神传承下去。希望《花城》杂志在新时代成为广大新时代年轻人心中的一个文学高地!”

作为合作单位代表,张林华感触颇深:“《花城》的发行量,相对全国十多亿的人口而言,可能影响力有限,但对受其影响的人来讲那就是百分之百。浏览这本杂志我会觉得生活还有这么一块地方,让我感觉到很温暖,那它对我的影响就是百分之百,刚刚好。”

身为业余写作者,舒文治认为是《花城》坚定了他的文学之梦,给他树立了文学的标准与标杆。他说:“文学品位、先锋性、探索性、纯粹性、敏锐性、包容性,特别是与时俱进的品格,都在《花城》这本杂志得到近乎完美的、综合性的呈现。”他在恳谈会上还诚挚邀请各位文坛名家到汨罗采风,参加明年的首届中国汨罗江国际诗歌艺术周,也祝愿汨罗与《花城》之缘越结越深,越结越美。

据悉,此次编辑与作者恳谈会是当日下午在广东艺术剧院举办的一场主题为“燃烧·绽放——《花城》四十周年遇见第七届花城文学奖”的花城文学之夜活动的前奏。活动中文坛名家齐聚一堂,“第七届花城文学奖”也正式揭晓。

(责任编辑:苗福安)

作者:杨子欣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