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唐俊荣:不可无一 难能有二——读新版《苏东坡传》

作者:唐俊荣   2019年06月17日   来源:百道网·唐俊荣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网·唐俊荣专栏】国学大师林语堂评价苏东坡:在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而其所著《苏东坡传》,是他1936年去美国之后用英语写成的重要著述,已经在全球风行八十多年了,去年湖南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了新版,这是我见过的本书最好的版本。

《苏东坡传(插图精装 纪念典藏版)》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林语堂
译者:张振玉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国学大师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他1936年去美国之后用英语写成的重要著述,已经在全球风行八十多年了,去年湖南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了新版,这是我见过的本书最好的版本。

苏东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按照大师的告诫,对这种人的人品个性作解释,一般而论,总是徒劳无功的。但是林语堂先生根据苏东坡多才多艺的特点,还是给了一个定义性的评价: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先生这样从人品、个性、才艺、情商、喜好、思想、道德、文章等等方面作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陈述,但是他仍然认为还不足以勾绘苏东坡的全貌。最后他用一句话概括: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在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

这使我想起旧社会对知识分子的一个普遍评论:“百无一用是书生”,可是,苏东坡这位顶级书生却是什么都会。苏东坡的“会”,不是浮光掠影的一知半解,而是完全彻底地进入内核和掌握规律。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就不用说了,文化圈外的“业余爱好”,他也几乎是一看就懂,一懂就着迷,一着迷就会有创造发明。

在苏氏兄弟二十岁左右时准备应试,四十七岁的父亲也欲同去媒取一官半职,自年轻时科举落第后,一直在家苦读诗书,著述甚丰,这次就是带着著作一同进京。他们穿剑阁、越秦岭,耗时两月有余,仁宗嘉祐元年(1056)五月抵达汴梁。

那届殿试的主试官是文坛泰斗欧阳修,苏氏兄弟都以优等得中。那时试卷上考生的名字也是密封的,欧阳修对苏东坡文章内容、风格之美十分激赏,以为必然是他的朋友曾巩写的。为了避嫌,把这篇本来可作首卷的文章,改列二卷,苏东坡屈列第二,那年才二十岁。

兄弟二人都是进士,正当宦途开始之际,不料母亲病逝。按照儒家礼数必须守孝两年三个月之后才能任职。父子三人急忙返家。等到葬礼、墓地全部安排妥当之后,他们在家度过了一生中最为清闲快乐的一年零三个月的日子。父子三人再度进京,这次增加了两个儿媳和刚出生的东坡的长子同行。

仁宗求才若渴,经大臣欧阳修的推荐,苏氏兄弟都得到了很好的安排。皇上得意之余甚至说“我给后代选好了两位宰相”。纵然苏氏兄弟才华熠熠,但是在仕途上还得从低到高,按台阶上升。仁宗嘉祐六年(1061),苏东坡任命为凤翔府判官,苏子由任命为商州军事通官,父亲则留京任官。但是苏洵已经五十多岁了,不能独自鳏居,于是子由辞谢外职,留京陪护父亲。子由将兄嫂送至四十公里外的郑州才依依惜别,这是他们兄弟今生的第一次分手。

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调任江苏太湖滨的湖州,到任后在例行的谢恩奏章中,说了几句令朝廷当权者认为过分的话,以蔑视朝廷罪被免去太守官位,传唤进京。后经审判被贬往黄州,官位降低到团练副使,还不准擅离该地区,实际上是监督使用。

元丰三年(1080)二月初,苏东坡带长子迈到达长江边上的黄州,其余眷属托付弟弟子由带往九江。贫穷的子由带着自己一大家子,加上哥哥的眷属前往新任所九江南部的高安,职务很小,只相当于一个国营酒店经理。

黄州是离汉口约六十里的一个穷苦小镇,初到时寄居在一所小寺院定惠院。三个月后子由将嫂子、小妾和两个儿子送到黄州。家眷到来之后看起来苏东坡的日子安定了,可是这个小寺庙怎么住,钱用完了日子怎么过,东坡不敢想。幸好得到武昌朱太守的礼遇,他们住进了驿站式的临皋亭。这个地方很美,苏东坡十分满意。

次年苏东坡真正务农了。在黄州城东不到一里的地方,开出了一个十来亩的小农场。在山坡顶上建房三间,后来又在茅亭下面的雪堂加建五间。当时才二十二岁的大山水画家米芾,就是在雪堂第一次见到苏东坡。

苏东坡脱下文人的长袍,摘下文人的方巾,换上农人的短褂,衣食足堪自给自足,舒心地过着神仙般的日子。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写作风格上的变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已经消失,代之的是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在这里他给天下留下四篇享誉千古的精品: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篇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

同游赤壁的朋友告诉他:一千年前那场决定魏蜀吴三国命运的水战,就是在这里爆发的。如今对这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此赤壁非彼赤壁,但它丝毫不影响《赤壁赋》的文学价值,所以林语堂先生也没有提及此事。

汉唐两代几个皇帝的后妃,不是僭取帝位就是借势擅权统治;然而在宋朝的苏东坡时代,四个皇后当政都很贤淑,有的还十分出色。苏东坡1084年四月调离黄州,结束第一次贬谪。在以后的几年里上上下下,调动频繁,官位也曾到过吏部尚书。期间又遇丧妻、丧父,耽误了三年,直到元祐四年(1089)七月苏东坡到达杭州,任浙西军区钤辖兼杭州太守时年五十二岁。

苏东坡到任后全身心投入工作,有一年半时间没有打开过书本。他向太后请求特别拨款,进行重大的市政建设。在这期间,杭州全城实现了公共卫生方案,包括一个清洁供水系统和一座医院。他还疏浚了盐道,修建西湖,稳定谷价,展开救灾,其中最难解决的是居民用水问题。

杭州城内有两条运河以南北方向穿城而过,直接在闸口连接钱塘湾,海水经常倒灌,海盐污染淡水。若要挡住海水,运河又无水航运。苏东坡绞尽脑汁设计出一个方案,既能阻止海水污染淡水,又使运河水量增加,交通提速。

苏东坡的亲民作风,留下不少佳话。相传苏东坡在审理一起经济纠纷中,欠债人是一家经营绢扇的商人,他诉苦说:今年天阴多雨,人家都不用买扇,我没钱还债呀!苏东坡说你把扇子都搬来,我给你卖。他挥毫走笔,在绢扇上或画画或题字,倾刻成为宝贝,一抢而空。

元祐九年(1094)秋天,皇太后和苏东坡的第二个妻子几乎同时逝世。这两个女人都是苏东坡的守护神,她们的逝世改变了苏东坡的命运。皇太后就是神宗的母亲,哲宗的祖母,她的去世是苏东坡没落的开始,也是她当政期间所有贤臣没落的开始。苏东坡先是外放,他的任所是问题最多、最难治理的河北西部。苏东坡以坚强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了,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但是仍然难逃厄运。章惇等一群奸党,以“破坏先王新政”的罪名,将苏东坡等三十多名元祐大臣降官或贬谪,惩处大臣人数之众,为往古之未有。

哲宗绍圣元年(1094)四月,章惇首先拿苏东坡开刀,他被贬谪到广东大庾岭以南,调任英州太守。从北到南,苏东坡跋涉一千五百里,在流放途中又几次降职。1094年十月到达惠州,在这里定居了将近三年,生活不算太苦,因为他的名气有很多追星族相助,包括地方官员都处处给予照顾。但是他知道厄运不会到此止步,他当过哲宗幼时八年教师,他太了解哲宗了。果然,1097年四月谪居海南儋州。

在那时的中国人眼里,海南根本不适宜人居住。夏天极其潮湿,气闷,秋天阴雨连绵,冬天雾气很重,一年到头什么东西都长霉,苏东坡的床上都是白蚁,好不吓人。但是,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达观的人生哲学,不许他失去人生的快乐,章惇及其他的政敌竟无奈苏东坡何。

宋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年,徽宗登基时国家机器已烂,元气已衰,有品有才有德的人,老的老死的死,剩下的都在流放。所幸的是元符三年的前半年,由神宗之后新皇太后摄政,她以强大的政治魄力保护元祐诸臣,遭放逐的儒臣都蒙赦罪,或予升迁、或至少得到完全的行动自由。

苏东坡又一次开始漂泊不定了。开始他带着儿子由海南到达对面的雷州半岛,刚到一个月接到命令去永州赴任,在去永州途中又接到可以随意到处居住的命令。这时,他的儿媳和孙子因贺江水浅,很难如期赶到湖南,他便返回广州,打算越过大庾山,从江西去湖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正月到达赣县,正碰上瘟疫流行,一大家子人生病的不少,死了六个仆人。只好赶快离赣去金陵,再转赴常州。这时传来最坏消息,皇太后逝世,一切迹象显示政策又将全复旧观。苏东坡估计,麻烦又将来临,原拟去颖昌弟弟的老农庄会合,此时觉得时局变化,不宜靠近京畿地区,只好定居常州。

苏东坡到达常州之后一直住在船上,等待孩子们收拾好庄园房屋就来接他。船上太阳很大,酷热难受,加上天天喝的江水,患上了阿米巴痢疾。一代旷世文豪苏东坡七月二十八日逝世,享年六十四岁。

林语堂先生是以治学严谨而著称的国学大师,在这部自称为“小传”的二十万字的著作里,动用了浩繁的史料和“三苏”原著,书末附录开列的参考资料清单达123件之多。

正因为此,本书也澄清了一些关于苏氏家族的传说。比如民间流传最广泛、最久远的“苏小妹三难新郎”。说是苏东坡的妹妹嫁与名儒秦观,在洞房花烛夜用对对联和比诗词刁难新郎。苏东坡没有妹妹,只有一个姐姐,嫁给母亲娘家的表哥,二十多岁早逝。秦观的确是苏东坡的好友,但他俩年龄相差很大,即使他有一个妹妹,到秦观婚配年龄时,他妹妹已经四十多岁了,婚配之事又从何谈起?!

(封面图片来源:2018时代杯年度最美书店·钟书阁徐汇店)


作者:唐俊荣

来源:百道网·唐俊荣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