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市场规模20万亿的“智慧城市”,究竟该如何构建?

作者:星萤 云云   2019年04月09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近年来,“智慧城市”正逐渐成为备受瞩目的“热搜词汇”。针对未来城市的这一发展趋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在2019年1月出版了“智慧城市译丛”中的前两部《作为界面的城市——数字媒介如何改变城市》《智慧生态城市——走向碳中立的世界》,并于近期举办了“城市的未来,智慧城市还是社交城市”的主题分享及签售活动,邀请“智慧城市译丛”的译者孙宁卿、毛磊、彭喆及相关专家到场讨论,试图找到一条智慧城市发展的可行之路。


近年来,“智慧城市”正逐渐成为备受瞩目的“热搜词汇”。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城市中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已超过500个,且预计到2021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18.7万亿元。

针对未来城市的这一发展趋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在2019年1月出版了“智慧城市译丛”,并于近期举办了“城市的未来,智慧城市还是社交城市”活动,邀请“智慧城市译丛”的译者孙宁卿、毛磊、彭喆及相关专家到场讨论,试图找到一条智慧城市发展的可行之路。

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方向

智慧城市概念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的理念,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被认为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文明发展的趋势。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给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内涵;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则给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都进一步推动了 智慧城市概念的实施落地。

实际上,智慧城市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运行系统的互联、高效和智能,从而为城市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使城市发展更加和谐、更具活力。智慧城市涵盖的范围很广,从功能上讲,涉及了城市运行状态的感知、传输、计算、分析、共享、决策,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运行、民生等方面进行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其产业链主要包含了:顶层设计、硬件、软件、系统集成、运营、应用等部分。而在应用方面,智慧城市的主要作用涉及安防、政务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等方面。

智慧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能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从而有效缓解“大城市病”,破解困扰众多中国城市的“城市病”困局;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进而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智慧城市译丛”:构建一个不一样的“智慧生态城市”

构建智慧城市是中国城市未来建设、发展的大目标,那么究竟如何构建智慧城市?构建智慧城市都需要哪方面的技术?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智慧城市译丛”中都能找到答案。

 

近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举办了“城市的未来,智慧城市还是社交城市”的活动,活动邀请了“智慧城市译丛”的译者孙宁卿、毛磊、彭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梁雯,戴璞建筑创始人和主持建筑师戴璞及普罗建筑创始合伙人、北京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北京建筑大学特约研究员常可,共同就“未来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否会因为网络媒介等的兴起而消亡”“哪些因素是主导未来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核心因素”“智慧城市的边界在哪里”“过去的城市公共空间到底经历了哪些变革”“社群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公众在智慧城市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怎样的”“一个可能的未来城市”“绿色智慧城市在全球政治不统一的条件下,是否是地区性实验行为”等八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分享活动中,《作为界面的城市——数字媒介如何改变城市》《智慧生态城市——走向碳中立的世界》两本书的译者分别从智慧城市、公共空间、社群改革等多角度对智慧城市进行了讲解,为活动参与者一起构架了一个不一样的“智慧生态城市”。

《作为界面的城市——数字媒介如何改变城市》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荷兰]马汀·德瓦尔
译者:毛磊 彭喆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在《作为界面的城市——数字媒介如何改变城市》这本书中,作者探讨了公共领地的转变,以及新媒介如何促进或减缓这些转变。以移动科技为例,它允许使用者超越空间的界限并且以虚拟的方式出现在某一空间,这就使得使用者身体所处的空间位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这对于城市的塑造和转变有怎样的意义?对于公共领地又有怎样的意义?

《智慧生态城市——走向碳中立的世界》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美]伍德罗·W·克拉克II,[美]格兰特·库克
译者:孙宁卿
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智慧生态城市——走向碳中立的世界》讨论了许多新兴的创新技术以及新的、超越了过时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模式。作者展示了来自中国、美国、欧洲、中东等世界各地的诸多案例,讨论了各种最佳的绿色技术——从可再生能源发电到在场的智能电网开发项目。书中描述了非凡的城市化进程,分析了诸多的国家计划,以便我们在当下就可以开始设计、建造和运营未来的城市模式而不是等到50年之后。本书认为,城市是为了地球生存而奋斗的主角,城市才是减轻气候剧变和减少有毒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书中介绍了可持续技术;对应用各种解决方案的经济模式进行了讨论;并且提供了诸多案例以供全球城市参考,力图达到智慧、生态、碳中立的目标。

(本文编辑:安宁)

作者:星萤 云云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